小学生用奶奶手机玩游戏两个月充值近7万元律师: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支出款项属效力待定行为,未经法定代理人追认无效

原标题:小学生用奶奶手机玩游戏两个月充值近7万元律师: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支出款项属效力待定行为,未经法定代理人追认无效

近日,昆明的陈先生夫妇突然发现,70多岁老母亲的手机上有很多手机游戏公司的扣款短信,仔细一算,前后有6万余元被打到了这些公司的账户上。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案情12岁女孩沉迷游戏大额充值

“6月10日早上,孩子的奶奶说,孙女好像在网上买了件衣服。我们就想,她哪里来的钱。我没买过,她妈妈也没买过,然后我们才去看她奶奶的手机。”陈先生说,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老人的手机上一条接一条全是扣款短信,而且99%的扣款都是来自游戏。

因为平时上小学六年级的女儿也会使用奶奶的手机,所以陈先生夫妇询问了孩子。果不其然,这些费用都是女儿在玩手机游戏时充值而产生的,大都是在孩子放学以后,还有在节假日期间玩的。

陈先生说,他的女儿12岁,在校学习成绩良好,万万没想到她会用奶奶的手机和身份证去注册手机游戏。银行账单显示,从4月19日到6月9日,陈先生的女儿注册了多款手机游戏。因为是用奶奶的身份证件和手机注册,孩子绕开了防沉迷系统,并进行了多次大额充值。

“6月1日到6月2日这两天有十几笔充值,其中有4笔单次1000元以上的充值。我们加了一下,金额大概有1.3万余元,还有9笔每笔是648元,很让人震惊。”陈先生说,这些充值里,单笔最大金额是6月1日儿童节那天充的,1998元。充值次数最多的是6月5日,一天充了23笔,当中648元的居多,有十几笔,其他最少的也有几十元,这天一共充了1万余元。

释法未成年人充值需经家长追认

案例中的家长能要回这些充值的款项吗?此类“充值款”“打赏钱”能否追回?有没有法律依据呢?

北京德和衡(昆明)律师事务所律师陈璐琪认为,网络支付技术和网络娱乐服务业发展迅速的同时,“熊孩子”私自使用家长账户充值游戏、打赏主播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九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可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条同时规定,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关于未成年人与其相符消费能力的具体数额,可参考《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中的规定。

该通知第三条规定,网络游戏企业不得为未满8周岁用户提供游戏付费服务。同一网络游戏企业提供的游戏付费服务,8周岁以上未满16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200元;16周岁以上未满18周岁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100元,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400元。

律师表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通过充值、打赏等方式支出款项的行为,若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属于效力待定行为。若法定代理人不同意、不予追认,则该行为无效。基于无效行为取得的财产,可以予以追回。

本案中,12周岁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进行的游戏充值需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追认。若家长,也就是法定代理人不予追认的,则其与游戏公司之间建立的法律关系无效,家长可与游戏公司协商退款。

律师也提示广大家长,孩子玩游戏要适度,父母应培养孩子积极健康的生活习惯;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加强对孩子的教育监督和引导,同时保管好自己的支付密码,不要随意透露给孩子。

THE END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条 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第十一条 其他法律对民事关系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民事活动,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二章 自然人 第一节 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第十三条 自http://js.gzmtu.edu.cn/info/1042/1576.htm
2.民法典新时代的法律之光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有的法律体系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社会需求。民法典作为中国最为全面的基本民事法律文本,其制定不仅标志着我国立法体系的一次重大调整,也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https://www.1lhyh3ij.cn/ke-pu-huo-dong/421220.html
3.人身安全保护令须“长牙”人身安全保护令,不应是“纸令”,而应是“铁令”。 在11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联合发布的反家庭暴力犯罪典型案例里,“被告人王某辉拒不执行裁定案”,再度将公众目光聚焦于人身安全保护令这一议题。 人身安全保护令,作为反家庭暴力法精心创设的一项民事强制措施,旨在保护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子女和特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12/id/8262217.shtml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 2020 年 5 月 28 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目录 第一编 总则 第一章 基本规定 第二章 自然人 第一节 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第二节 监护 第三节 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 第四节 个体工商户和农村承包经营户 https://www.360doc.cn/article/9570732_1052216851.html
5.我国民法典立法思想的选择和坚守由于长期的法治荒芜,不仅民法理论修养不足,而且立法受到了“左”的思想限制和苏联民法的影响,对民法立法的人文主义精神研判不足,导致《民法通则》没有完全跳出传统物文主义立法思想的束缚。最鲜明的表现,一是该法第2条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http://www.iolaw.org.cn/global/en/new.aspx?id=67163
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在作出与被监护人利益有关的决定时,应当根据被监护人的年龄和智力状况,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 A. 正确 B. 错误 题目标签:规定未成年人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如何制作自己的在线小题库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https://www.shuashuati.com/ti/eda7d57c001a4112b872f1f4f3f3de33.html
7.新《民法典》行为人年龄有哪些规定专家导读 制定法律规范的目的在于限制各行为人的行为,只有达到了相应的年龄,才可以行使相关的法律行为,否则其实施的行为不发生法律效力。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https://mip.64365.com/zs/814446.aspx
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自然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起始年龄是()。 A.8周岁 B.14周岁 C.16周岁以上 D.18周岁以上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A.八 B.十 C.十四 D.十六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https://www.xilvlaw.com/souti/xueli/A713CF20.html
9.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 民法典的作用和意义在于:1、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需要;2、编纂民法典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3、编https://www.meipian.cn/3pmww61c
10.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哪些方面受到限制根据我国民法典的有关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除此之外的其他一切行为都应当受到限制,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九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https://china.findlaw.cn/zhishi/a2006306.html
11.民法典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年龄政策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年龄包括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 具体如下: 1、成年人的限制行为能力由其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向人民法院申请认定; 2、被人民法院认定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经本人利害关系https://www.110ask.com/zhengce/5552222517994829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