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4.06.16广东
一个现象是,如今越来越多大龄考生参加法考。
已知考生的最大年龄,已经去到了82岁;而通过的考生中,最大年龄达到了72岁,更多50多岁、60多岁考生通过法考的案例早已不再是新闻。
(2020年,71岁的马以标老先生参加法考主观题上海考区的考试)
(2019年,67岁的北京地区考生吕铁马先生通过了法考)
与此同时,也有大量法学专业本科生经过4年的系统专业学习,却没能在毕业前通过这个为法学专业学生设置的考试。
以2023年法考为例,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135人报考,98人通过考试,通过率72.59%;西安财经大学法学院本科生65人报考,只有20人通过,通过率30.77%。
华南师范大学是211、双一流院校,西安财经大学是普通本科,两所高校的法学院应该还是有一定代表性的。
可是,一个通过率72%,一个通过率只有30%,说明不少法学生学了四年还是没通过法考。和6、70岁的通过法考的老人一比,不得不说,要么是这些学生有问题,要么是这个考试有问题。
我的看法是,能让学了4年的学生通不过,又能让那些6、70岁的老人通过,这个考试是有点东西的。
可以看看下面这道法考真题,纯粹凭感觉作答,你会选哪个选项?
4个选项的前提都一样,都是甲为了报复而伤害乙,所以该情节可以不需要考虑。那么,
“乙昏迷后,甲捡走钱包”;
“乙昏迷后,甲从乙口袋里拿走钱包”;
“乙为了避免继续被甲伤害,主动给甲钱,甲要求加价,否则继续伤害”;
“乙受伤后,请求甲送自己去医院,主动给甲钱,甲要求加价,否则不送”;
哪个是抢劫罪?
对于这个题目,稍有常识的人经过认真思考后,都能选出正确答案C选项。
即便不知道什么是抢劫罪,也可以判断出哪个选项更恶劣。
4个选项中,A、B都是甲趁着乙昏迷拿钱包,不构成“抢”,D完全算是一种交易,你送我去医院,我给你钱,至于你嫌钱少,这可以理解为市场的讨价还价行为。
只有C选项最恶劣,“你不给我那么多钱,我就要继续打你,于是你不得不给钱”,所以,很明显,C选项中的甲更应该受到惩罚,也只有该项符合抢劫罪的特征:你不给,对方硬抢。
这就是法考的最大问题:法考更多的时候可以理解为一个常识考试,你不需要有太多的法律专业知识,一样可以选出正确的答案。
我是学土木的,纯粹是感兴趣而报名法考,买了辅导书后觉得很枯燥,就放弃了备考,最终意外裸考过了客观题,备考20天后通过了主观题考试。
而一个某“五院四系”之一院校的法学专业的朋友,连续考了3年愣是没考过,后来放弃了。
他说,你能通过法考就是法考的悲哀。
的确,我一个非专业的通过突击考过了,他一个专业的学了4年,又连续考了3年,却没有通过。
在考法考之前,我还考了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注册城乡规划师等考试。我可以肯定地说,在所有这些职业资格考试里面,法考是最简单的。
简单的地方在于,它主动放弃了“筛选”这个功能。
法考不这样,以客观题考试为例,它本应该作为护城河一般的存在,但是考的基础法学理论知识太少,大部分都是案例的判断。
案例在考什么?案例其实就是最基本的公平正义。
所以,那句话一点都不假,靠着朴素的正义感通过了法考。这有错么?
这样可以筛掉一大批突击的非法本考生。
而主观题考试,本来也应该更严格的,却设置了考试中可以查法条这个堪称bug般的规则:一道严肃的法考题目,只要找到了法条,照抄就可以得满分,可要是找不到法条,法学专业的考生也答不出来。
这催生了“法条定位”这个听起来简直有点无厘头的培训,甚至还有不少辅导老师以此为卖点。
从这个角度来说,法考对于法学专业的考生并不友好,不过这也给了非法本考生更多机会。
法考有很多机会变得更难,主观题考试中有个类型的题目是明确的考点,却从来没出过,即法律文书的撰写。
随着律师人数的大量增加和法律市场的日渐饱和,不排除2024年法考会搞突然袭击,让考生写个起诉状、判决书。这个是有难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