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司法考试成绩发布之后,大家最关心的就是通过率了。如果你足够细心的话,会发现在过去的十年里,司法部发布的一系列公告中,几乎不公布通过率的数据。你能查到的通过率,其实都是“推测”出来的。2006年以前的数据除外。
司法部为什么不公布过关率呢?作为辅导圈最老的元老之一,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评卷高校所在城市的通过率是否有主场优势》
2003年重庆西南政法评卷:北京通过率第一,重庆第二;
2004年武汉中南政法评卷:北京通过率第一,武汉第二;
2005年上海华东政法评卷:北京通过率第一,上海第二;
2006年继续上海华政评卷:上海通过率第一,北京第二。
下面公布一个我搜集整理推理并且东拼西凑的司法考试通过率,供大家参考。
2002年报名人数:36万,通过率:6.7%(如果加上降线的,则7.7)
2003年报名人数:19.7万,通过率:11.12%
2004年报名人数:19.5万,通过率:11.22%
2005年报名人数:24.4万,通过率为14.39%
2006年报名人数:27.8万,通过率为14.4%
2007年报名人数:29.4万,通过率18%(如果加上降线,则22%)
2008年报名人数:38万,通过率首次超过了27%。
2009年报名人数:42万,通过率为22%(还有一种说法是27%);
2010年报名人数:39万,通过率大概为23%。
2011年报名人数:41万,通过率预计在22%左右。(有个小故事见附录)
2012年报名人数:40万通过率大约21%
2013年报名人数:43.6万通过率大约11%
2014年报名人数:45.4万通过率大约11%
2015年报名人数:48万通过率估计在10%
2016年报名人数:58万微博传言通过率16%
几点说明:
1、这些数据虽然我下了很多工夫整理,但并不权威。
2、2008年通过率最高,随后逐年下降。
3、2011年司法考试通过率,以不“小心”的方式公布出来,被细心的杨海龙老师发现,并首次在法法网发布出来。这是我认为当年最权威数据。2011年的通过率是22%。
5、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二条的规定,历年的通过率,包括A、B、C各证的通过率,都应该公开。再次呼吁司法部公开通过率。
但是我其实今天主要不是说这个事,我更想说说司法考试的录取机制。如果大家搞清楚这个机制,也许能解释司法部为什么不公布通过率,甚至能解释为什么考生总是对司法部发布的卷四成绩不信任。
国家司法考试的录取实行合格分数线(360)与录取数额相结合的原则。在《国家司法考试实施办法》第17条中是这样规定的:每年度国家司法考试的通过数额及合格分数线,由司法部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确定后公布。
也就是说司法考试既是一个限定录取人数的考试,又是一个有分数线的考试(其实就是360分)。要命的是这两个原则经常会冲突。
你看懂了吗?如果不懂我帮你稍微解释一下。
我们生活中的考试主要有两种:资格考试和选拔考试。
资格考试的杰出代表是驾照考试。根据考察的内容,划定一个要求,凡是达到要求的,一律通过;凡是达不到要求的,一律不过。请注意资格考试的最大特点:不限定录取人数,只限定分数线。
选拔考试的杰出代表是公务员考试。根据缺岗人数确定招生数额,再根据岗位要求确定报名条件。不管一千人报,还是一万人报,最终只录取提前核定的人数。请注意选拔考试的最大特点:不限定分数线,只限定人数。
现在你明白了吗,选拔考试和资格考试的录取机制可能是冲突的。
回到司法考试继续帮大家分析。
假定两高及司法部决定2016年招6万人,但是由于题目难度过大,导致超过360分及格线的考生只有5.6万。你觉得司法部会如何操作,降低录取分数线?哈哈,司法考试的及格线从来都是360,低于这个分数是绝对不可以的。
我不好妄言司法部是否有社会传言的调整卷四分数一事。根据前面的政策回顾,如果大家看明白了的话,会发现即使有所谓的调整卷四分数,也只是做了一件程序不公而不违背实体正义的事。
希望今年的卷四成绩不要再有异议和质疑。
其实当年的律师资格考试就是提前确定录取比例的。确定录取比例的后果是,每年的分数线都不一样。虽然每年分数线都不一样,但是大家觉得很公平。
把分数线死死守在360及格线,对命题者而言,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我再次建议:司法部商两高,直接确定一个录取人数或者比例。比如6万人或者10%。按照分数向下排,当年的第6万名考生是多少分,当年的分数线就是多少。这样保证谁都没有意见。以前的律师资格考试就是这样做的,现在的司法考试,未来的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一样可以这样操作。因为司法考试命题的难度不好控制,也不可能控制好,所以死守360的分数线,很容易引发各界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