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沉默不语,妻子的话让他陷入深深的沉思。他在这家单位工作已经17年了,年薪虽然只有20万,但工作稳定,生活无忧。然而,他内心深处总觉得缺少了什么,似乎一直在原地踏步,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王伟低下了头,感到有些羞愧。
听到这番话,王伟的心情更加沉重了。他曾经也是个追求上进的年轻人,可是年复一年,似乎慢慢失去了动力,整个人陷入了一种停滞的状态。
下班后,王伟独自一人来到公园,坐在长椅上出神。一阵微风拂过,他不禁缩了缩肩膀。看着路过的行人,他的眼神变得黯淡无神,似乎在反思自己的人生。
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王伟面前,打破了他的沉思。
王伟点点头,把最近发生的一切都诉说了出来。张立认真地听着,偶尔点头表示理解。
王伟被张立的话深深吸引住了。他从未想过当律师这个职业,但朋友的介绍让他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许,这就是他一直在寻找的新方向和出路。
回到家中,王伟一个人坐在书房,脑海中不断回荡着张立的话。成为一名律师,这是一个全新的职业道路,充满了未知和挑战。但同时,它也让王伟感到前所未有的兴奋和期待。
几天后,王伟特意约了张立见面,希望能进一步了解律师这个职业。两人相见后,王伟就迫不及待地问起了各种问题,而张立也非常耐心地为他解答。
张立的鼓励让王伟感到无比振奋。他下定决心,要彻底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全身心投入到律师这个职业中去。
当天晚上,王伟就开始在网上查阅各种法律资料,对这个全新的领域有了初步的认识。妻子王芳看到他如此专注,不禁露出欣慰的笑容。
一年后,王伟终于下定决心,要辞去现有的工作,全力准备转行当律师。当他向家人宣布这个决定时,引起了一阵哗然。
看到王伟如此坚定和自信,家人终于点头表示理解和支持。尽管前路艰辛,但他们决定全力相挺。
就这样,王伟毅然辞去了工作17年的单位,开始了他人生的新征程。辞职那天,他穿着整洁的西装,站在镜子前深吸了一口气,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神色。他拿起笔,在辞职信上郑重地签下自己的名字,像是在与过去的自己告别。
虽然已经做足了准备,但真正踏上这条新的职业道路后,王伟还是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他不停地参加各种面试,但由于缺乏实践经验,一次次碰壁。
在一家大型律师事务所的面试中,面试官直言不讳地指出了王伟的这一缺陷。
王伟低下头,感到前路越来越渺茫。
王伟重新燃起了希望和斗志。他下定决心,要继续努力学习,积累实践经验。哪怕前路再艰辛,他也绝不放弃自己的理想。
于是,王伟开始了漫长而艰苦的实习生涯。他不停地参加各种培训,熟悉法律程序和案件处理流程。有时候加班到很晚,但他从未喊过一声苦。妻子王芳每天为他准备营养丰富的餐食,给予他最大的支持和鼓励。
就这样,王伟一步一个脚印,逐渐积累了宝贵的从业经验,终于得到了几家律师事务所的青睐。他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最终选择了一家知名的事务所,正式开启了自己的律师生涯。
成为一名律师后,王伟觉得自己找到了人生的全新意义。作为一名法律人,他不仅可以实现自我价值,更重要的是能为无数普通民众伸张正义,维护他们应得的权益。
从那天起,王伟像一头凶猛的狮子,全力为委托人进行辩护。他仔细梳理了大量的证据材料,准备应对一切可能的反驳和质疑。在法庭上,他气势汹汹地为委托人发言,语气铿锵有力,眼神坚定执着。
最终,法院判决这名女性获得了可观的赡养费,并且获准了对孩子的单独抚养权。委托人喜极而泣,紧紧拥抱了王伟,连声道谢。
看到委托人重拾自信和笑容,王伟内心充满了无比的成就感。作为一名律师,他不仅维护了法律的公平正义,更让一个遭受苦难的人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这份职业的意义,远远超出了金钱和名利。
从那以后,王伟像一头雄狮般勇猛,为无数委托人讨回了公平和正义。无论是婚姻家庭纠纷,还是房地产纠纷,亦或是劳资争议,他都全力以赴,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帮助那些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捍卫自身权益。
有时候,王伟会被委托人的遭遇所深深触动,在夜深人静时,他会独自一人坐在书房里反思人生。每当这时,他就会下定决心,要一如既往地为正义而战,决不放弃和退缩。
正是这份对正义的执着,让王伟在律师行业里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和口碑。他的委托人们纷纷称赞他为人正直诚恳、勇于维权;同行们也由衷钦佩他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操守。
就这样,时光飞逝,转眼间王伟已经从一名律师新人,成长为业内赫赫有名的大牌律师。他不仅收入可观,更重要的是内心充盈着无比的幸福和成就感。
一个夜晚,王伟独自一人站在书房的落地窗前,凝视着夜空中闪烁的星光。他深吸了一口气,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王伟微微一笑,把妻子揽入怀中。他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去面对一切挑战和困难。因为他找到了人生的真正意义,找到了自己内心的力量之源。
只要怀揣梦想,勇敢地去追求,就一定能获得幸福和成功。王伟由衷地这样相信。
作为一名成功的大律师,王伟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不仅收入可观,更重要的是内心充盈着前所未有的成就感。曾经那个默默无闻的小职员,如今已经成为业内赫赫有名的法律明星。
随着名气的不断扩大,王伟手头的委托案件也越来越多。有时候,他不得不加班加点,深夜才能离开办公室。但他从未对此有过半点怨言,反而将这视为对自己能力的肯定和考验。
有一次,一位身患绝症的老人委托王伟,要为他伸张正义,讨回一笔被骗的养老金。尽管案情十分棘手,但王伟仍旗帜鲜明地表态,一定要为老人讨回公道。
为了这个案件,王伟不眠不休地工作数日。他翻阅大量的法律文书,查找可以作为佐证的材料。有时深夜,他还会突然惊醒过来,在脑海里反复推敲论证的逻辑。
最终,在王伟的不懈努力下,他为那位老人赢得了胜诉,并讨回了全部被骗的养老金。当老人含着热泪拥抱王伟时,王伟内心无比欣慰。这就是他为之奋斗的意义所在。
事实上,像这样为委托人赢得漂亮胜利的案例,在王伟的执业生涯中还有很多。无论是维护工人的合法权益,还是为无家可归的孩子讨回抚养费,王伟都全力以赴,决不手软。
功成名就后,王伟并没有就此止步。他觉得,自己不仅要为个人的委托人讨回公道,更要为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而努力奋斗。
有一次,王伟偶然看到新闻,报道了一起令人发指的虐童案件。一个6岁的小女孩,被她的继父长期虐待,最后不幸身亡。小女孩生前的遭遇触目惊心,让所有看到这条新闻的人无不痛心疾首。
王伟看完这则新闻后,眼神无比凝重。作为一名律师,他深知这样的案件往往是冰山一角。社会上还有很多这样的悲剧在上演,而缺乏专业人士的维权,这些无辜者往往得不到应有的伸张正义。
从那以后,王伟开始主动接手各种为弱势群体维权的案件,而且都是无偿的。他和几位志同道合的同行,成立了一个公益性的法律援助机构,专门为无力维权的群体提供法律咨询和代理服务。
这项工作非常艰难,王伟和他的团队不仅要应对复杂的案情,还要承受各种阻力和压力。但他们仍然咬牙坚持,用专业的法律武器为无数弱者捍卫权益。
有时候,王伟会收到委托人亲手写的感谢信,那是对他工作最大的肯定。更多时候,他只是在默默无闻中为正义而战,但内心早已幸福满怀。
就这样,王伟的职业生涯走向了一个新的高峰。他不仅是业内赫赫有名的大律师,更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卫道者。这份事业,早已超越了金钱和名利,它承载着王伟对正义的执着追求,是他毕生的骄傲和无上光荣。
如坊间传闻,职场不欢迎中年人,那么一个“鬼故事”就来了:35岁以上的中年人都去哪了?
而“鬼故事”的主人公,中年人们则想问:“我想知道,下半生如何才能不失业?”
当年轻人大喊着要躺平时,有些中年人默默地当着卷王。他们或不想大龄失业,或不愿在不合适的岗位蹉跎时光。于是,他们一路通过法考、卷进律所,在近四十岁时拿着两千多的工资做起了实习律师。也许转行的路,就如同正义的路一样,大部分时候没有捷径,都要绕远才能抵达。
35岁这年,小米从一家明星大厂裸辞了。
那是2016年,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黄金期,一个疯狂烧钱,并批量诞生亿万富翁的时代。年轻人信奉“风口上的猪”理论,创业咖啡馆里塞满了关于天使轮、共享经济、财富自由的讨论声。人们都生怕自己错过这趟时代的顺风车。在这个节点裸辞,小米也自认不够理智。
小米是个典型的小镇做题家,她先是以县城文科状元的成绩考入武汉大学,后又去了香港某大学读研。跳槽到这家头部互联网大厂前,小米在一家外资银行做其华南区的CEO助理。
进入大厂的第二年,小镇姑娘靠自己在深圳买了第一套房,这年小米34岁。
平滑人生下有一条裂缝。小米发现,在大厂里跟她年纪相仿,教育背景类似的人,或者已是某个业务的一把手,年薪破百万;或者他们来大厂前有过丰富的真枪实弹的创业经历,成熟度非常高,在职场游刃有余。
过去,小米在外企也见过不少含着金汤匙出生的投胎高手,类似出身银行世家的金融精英。但就像天鹅长得再美丽也刺激不到小鹌鹑一样,那时她并未将自己与他们放在同一培养皿中比对。
可以说,互联网开放平等的原生文化冲破了门第的限制,这里从来不乏像她一样的小镇青年。而起点相似的人,一旦拉开差距,更能刺痛人心。“前十年我到底在做什么?”小米一次次自问。“不甘心”像小鹿时不时在她的心间跃腾。
“这辈子我都不会忘记一句话。”那来自一次小米组织的团队活动,最后环节团队成员要一起拍照,一位热心的同事喊:“快来配合Amy(英文名)拍照,她是要交作业的。”
这句话如此日常,以至于不会有人察觉,小米内心深处的某种骄傲轰然倒塌,无声地碎成一地残瓦碎片。后来,她剖析那种难以名状的崩溃:“那个活动背后我花了很多心思,但在大家眼里这只是需要配合的KPI,一个过场,我的存在毫无价值。”
以此为据,她觉得自己职业生涯的“失败”有了理由——毕业后她选择了一条容易的职业发展道路——做行政而非业务。所以,这十年,她看似稳扎稳打,实际得过且过,她很少从工作中获得真正的价值感。
“一个36岁的单身女人,在深圳这样一座搞钱的城市,一年没有工作,是很诡异的。”但这就是小米的处境。当时她失业还失恋,刚买房两年,背负着房贷,人生几乎走进绝境。
这个时候,一个高中同学拉了她一把,她入职了一家法律服务公司。这让小米回想起,本科时第二专业她曾修过法学。一条赛道走进她的视野。律师,是社会刚需,不是青春饭,重视专业和阅历,而且它的职业路径相对透明。她有了转行当律师的念头。
几年过去,互联网狂飙的速度降下来,年轻人都喊着要躺平,而一大波中年人在角落里默默地当着卷王。周平算是其中一个不激进的代表。如果说小米想当律师的念头来自于一场心理危机和失业危机,那么重庆男人周平是另一类代表——源自工作需要。
在家里复习的周平
周平的简历上躺着四个技能证书:大学英语六级,计算机二级,中级工程师,基金从业资格证。
周平本科学的是武器系统与发射工程,是个工科男,也是个纯I人。毕业后,他做了十年机械设计师,每日与电脑软件和自动化设备打交道,少有与人激辩的时刻。也是35岁那年,周平转行做了保险经纪人,这背后又是另一段故事。
卖了两年保险后,周平想要熟知法条。对普通人来说,参加法考是最好的学习途径。最开始周平没有考虑太多,只是想在客户遇到理赔纠纷时,身为保险经纪人,他能提供一些帮助。考过了也多个证(法律职业资格证),将来多一条路。
但真正的原因是,周平并不适合保险经纪这份工作。在周平看来,保险经纪需要“专业+销售”两种能力,且更仰赖销售能力。转行保险经纪四年多,他的业务能力并没有太多提升。他曾在朋友圈发,说退了一些个税回来,像捡钱一样高兴,只是“金额太少,不打个码都不好意思”。
周平热心,善良,甚至剪头发时遇到的理发师向他咨询什么,他也都知无不言。但他也内敛,内心实在抵触学习一些卖保险的销售技巧。
接触到律师这行后,他发现,“专业+销售”的能力模型也适用,但专业能力变得更重要了。“专业能力对我来说是能通过努力获得的,我没有办法改变性格,只能说是根据性格找到适合我的那条路。”
于是,小米和周平,都在他们抵达四十岁之前的某一年,与无数个法学院的毕业生一起,成为了数十万法考大军的一员。
转行律师要经历好几关,法考(全称为国家司法考试)只是第一关。
最近热播的职场综艺《令人心动的offer》,就是以红圈所律师为主题。节目外凭借做reaction视频大热的、毕业于北大的三位精英律师就曾透露过,他们第一次法考都没过。
学霸小米第一次也没考过。当时,她住的小区门口有道路施工,只能被迫每天去图书馆复习。结果人是坐下来了,心却静不下来,脑子里仍然回荡着小区楼下哐哐的施工声。
当时的她已经在那家法律服务公司干了好几年,对她来说,法考是唯一的救命稻草。“中年人总是更容易失业的,我这个年龄已经不能再去做基础岗了,也没有人接受我做基础岗,我想知道下半生怎么样才能不失业?”
备考的过程,因为压力太大,小米不知道哭了多少回,哭得最久的是在考场那次。她最后一道题没答上来,一个字都没写。考试结束后,小米坐在考场外哭。她一直哭,哭到所有人都走了,太阳也要下山了,她才起身离开。
第二次备考,为了保证复习效果,整整半年,小米没有任何社交,拒绝一切聚餐、逛街和超过5分钟的闲聊。当时有朋友说:你变得好冷漠。好在结果是好的。
高强度的学习仰赖年轻,也仰赖习惯。小米了解“5遍听不懂”的无奈。以她自己来说,当时她已经距离本科毕业13年了,这13年,她从一个几乎过目不忘的年轻人变成了一个听5遍都听不懂的中年人。
听不懂,还仅仅只是中年人转行路上的一小块绊脚石。
小米的帐号后台常常能收到私信,其中问得最多的两类问题是:
1、我35岁了,还未婚,我想结婚生子,也想法考,我该怎么选?
2、我是全职主妇,家里要我备孕,可我想法考,我该怎么选?
今年3月周平参加了法考主观题考试,当时他做好了再考一次的准备
只是受疫情的影响,周平本该2022年的主观题考试延迟了大半年,一直拖到第二年。最终,周平一次过法考,他简历上的技能证书由四个增加到了五个。
法考这关过了之后,你会得到一纸证件,但离真正的律师还很遥远。当务之急就是找到一个带教律师,做上一年实习律师。
至少做满一年实习律师,参与一定数量的案件,通过律协的面试考核,得到一张执业资格证,你就能成为理论上能够独立执业的律师。
但,那堵年龄墙又出现了。
“很少有人愿意带大龄实习律师”,30岁的张子浩不客气地说。他2015年毕业于一所985院校的法学院,如今已经当了六年的独立律师,在东北一座二线城市里,即使工作不太“卷”,他年收入也能达到50万以上。
带教律师,既是师父,也是领导;而实习律师是徒弟,是助理,也是跑腿和杂役。“我可能需要你做很多辅助工作,你年纪比我大,想法也很多,不如年轻人用得动。”一位资深律师说。
转行的中年人们也深有体会。“这个年纪,非法本,单靠一个证书想说服一家律所,让人家愿意从零开始培养你,真的非常困难。”
在社交平台上,有太多中年人留下挣扎的心声。一位生于1987年就已自称“老阿姨”的网友说,自己投递的简历,基本都是已读不回;好不容易进了律所的中年人,发现同事都是95后,实习半年也无法融入;还有41岁的转行律师实习了七个月后,仍在被年纪小的导师骂“整天都在梦游”,在尴尬中内耗着。
投了二十多份简历后,周平收到了三家律所的面试,有两家给了他offer。以自身经验出发,周平觉得不是所有律所都介意大龄转行,“当然那种很好的律所,比如红圈所,会看重学校和专业,中年人很难进去,但小律所的接受度并不低。”
找实习律师时,周平简历的一部分
面试时,转行人都会被问到同一个问题:“你又不是学这个专业的,为什么要来当律师?”这个问题是展示自己的好时机,它既涉及个人经历,也考察求职者对转行的思考、对律师这个职业的理解。如果能回答好这个问题,秀出阅历和人脉,是拿到offer的关键。
实习前,周平紧急下单了一本《实习律师指南》,用来临阵磨枪。但真正实习起来,一切理论在现实面前都是纸老虎。
头一两个月,周平只能干些打印、扫描、订卷、立案的“杂活”,再之后就要帮带教律师准备案件和证据资料、对外联系、修改合同等。有点小兴奋的周平记录了许多个第一次,包括第一次独立去法院、立案、去检察院阅卷、开庭、陈述、质证,甚至第一次异地办案……
周平第一次去检察院阅卷,因为已电子化实际是拷贝卷宗
最近,周平的烦恼是开庭恐惧症。“带教律师拼命把我往前推,我呢,拼了命往后躲。”作为一个不善言辞的工科男,上庭发言压力山大。为了表现好,周平下了班把案件资料带回家反复熟悉直到深夜。但真的到了法庭上,当法官问“原告方你们什么意见?”周平还是停顿了很久,有10秒钟,镇定后他才磕磕巴巴地陈述下来。
但短短六个月,周平还是体会到了成就感。比如他第一个参与的案子,取得了胜诉。
与实习期兴奋雀跃的周平不一样,小米至今已经独立执业两年,如今的她已经成为一个主攻知识产权领域的律师。回忆几年前那段实习期,她只记得,实习律师的工资很扎心,而工作节奏是007。
这并不是秘密。在自负社保的情况下,实习律师月薪普遍两三千甚至更低,在一线城市或稍大规模的律所也只有五六千。
小米当时就面临着很重的经济压力,她背负着房贷和欠款。“当我找实习时,一听工资2500,我就没有勇气了。”因为缺钱,小米只能延后整个计划,她先是在老同学介绍的法律服务公司全职上班,同时熟悉律师的工作。就这样上了几年班,存了些钱,积累了案源和经验,她才开启实习期,以最快的速度通过、走向独立。
“我想过放弃,也绝望过,但是我没有后悔过。没有后悔药能吃,我也来不及转换了,我只能死磕。”小米说。
授薪律师和独立律师的区别可以简单理解为,前者是律所的打工人,拿底薪以及不多的提成;后者更像是个体户,只是挂靠在律所,独立执业,多劳多得。对于有追求的律师,结局大都是走向独立。
小米的书架
比如上个月,张子浩星期一人在南昌,24度,星期五就飞到了东北绥化,气温零下5度。没驻足太久,紧接着他就跟着当事人去天津调查财产线索,蹲在人家厂区门口,一直到下半夜12点。第二天一大早,又要赶往机场,飞去新的城市。案源是律师的生存之本,也是他的生产资料,如果只甘愿做一个授薪律师,会错过很多成长和收获。
回忆裸辞、法考、实习律师那几年,小米像说别人的故事一样。但实际上她好几次哽住。
三十多岁那几年她没有稳定下来,紧接着便遭遇了人生的至暗时刻,如她描述,仿佛所有打击都商量好说,来,我们一起上,弄死她。她回想,裸辞太冲动了。“自由意味着裸奔,没有人给你兜底。”
如果是今天,在一个条件不错的职场里感受不到价值感,她会试着跟老板沟通一下,说明自己的困惑,提出想换个方向。那么大体量的公司,也许真的会有合适的调岗机会。那么起码,她不用面对后来经济的困窘,能更好地被托住软着陆。
但人生就是这样。二十多岁的时候,没有三十多岁的认知,三十多岁也不会有如今的智慧,小米说,“我不会责怪自己”。
她对现在的自己很满意。尽管距离年入百万还有不小的距离,但在她的执业年限里,她的收入也很亮眼。“在知识产权领域,我不愁案件,我已经把整个链条看得很透。”她说,做律师不能既要又要,选择多赚钱,那就要多工作;想要多休息,那就接受赚得少。
现在43岁的小米(左边)
让人开心的是,周平也在律师路上稳扎稳打。有个案子,之前带教律师跟他一起做好了准备和预案,开庭时带教律师没来,他独自一人完成了质证。“没有表现得像个生瓜蛋子,快闭庭时,书记员知道我是实习律师后还有点诧异。”
2023年的夏天,当全家人坐在一起谈及对未来的期望时,周平的女儿萱萱说:“我长大要自己买别墅,而且要全款买,因为我不喜欢欠钱。”但到了周平这里,愿望就具体到了“希望明天天气不要太热,上下班路上不要再汗湿了衣服”。冬天来了,他不再担心流汗,他要穿得暖暖的,准备好下一次开庭。
(张子浩为化名)
迷茫是刚进入律师行业的一个普遍特点,这种迷茫体现在各个方面,比如做行政工作是否对自己有用、这么早就定下方向对今后的发展是否有用、怎么才能快速的提升自己的能力、怎么才能快速的独立执业。
这些困惑无时无刻不在困惑着刚刚入行的年轻人,在这种情况下,做好眼前的事情会更好一些,这个“做好”不是做完,而是想办法“做精”。刚刚入职就做批量的知识产权案件对今后有没有好处?答案肯定是有的,因为律师的经验是由案子喂出来的,案子做的越多,经验就越多,如果在还没有实习的这一年就能接触几十个案子,那今后肯定会对这方面有一定的收获。
有了自己专业的和擅长的东西,才能够在法律服务市场上立足,才能够获得长足的发展。发展是需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行,需要自己静下心来一点一点的琢磨。
有句话叫做“不疯魔不成活”,这是很有道理的。
互联网+将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无处不在,并将催生新的经济业态,律师业也将不断衍生出新的形态。互联网plus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