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考研什么时候开始准备?

对于考研这件事,肯定是准备的越充分越好,特别是如果你的目标是名校。千万不要嫌准备的早了,准备的越早,后期压力会越小,上岸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由于内容太多,大家可以直接根据目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如果已经开始备考了,直接看后半部分的复习经验即可,如果还处于择校和规划阶段,则可从头看起。看不完也不要紧,先收藏起来,后面一定会用得到。

废话不多说,直接开始。

这个问题十分重要,只有明确了自身需求,才有为了梦想努力的动力和坚持,才能经受考研过程中的种种打击,坚持到底而成功。比如,你是为了拥有更好的就业机会/平台、名校情结、追求学术科研、弥补高考的遗憾、还是为了想咸鱼翻身而去追求一个全新的自我。明确了考研的目标和了解了考研的好处之后,我们要根据自身能力、喜好选择合适的院校,然后坚定自己的想法,坚持下去,无论备考的日子多么寂寞、孤独和煎熬,你都能毅然而然地挺过去。

2024考研并不是说是在2024年考研,而是在2023年12月底考研,然后于2024年4-5月参加复试,最终于2024年9月入学。也就是说,23、24、25考研=23、24、25级研究生。

关于是否可以报考,只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即可报考:

同等学力的报考条件为:

按照报考地区的不同,可以分为A类地区和B类地区,报考A类地区的考生为类考生,报考B类地区的考生为B类考生。A类考生是指经济地区较好的地区的考生,B类考生实际上经济欠发达的-些地区。

经济欠发达地区为了吸引考生报考,从而降低自己分数线。报考这些地方的B类考生分数线相较于一区A类考生分数线,总分都要低十分左右,英语单科都要低三分左右。

国家线:进入复试/调剂的最低分数线,只要达到国家线,就可申请调剂。

自主划线:在招收硕士研究生的过程中可以自主划定复试分数线的高校,一共有34所高校。34所自主划线学校可根据报考自己学校考生的情况和计划招生的人数来确定分数线,学校确定后上报教育部备案就可以了。一般而言,34所学校的分数线都在国家分数线之前公布。

1.推荐免试:

3.援藏计划:

报考条件有以下六点:

4.农村师资计划:

5.少数民族骨干计划

按照录取分数难度,全国的39所985院校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四档(仅供参考):

按照录取分数难度,全国的72所211院校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四档(仅供参考):

考研不仅仅是埋头复习就能上岸,因为整个过程中信息搜集尤为重要。在这场信息战中,如果你处于信息差的末端,对考研信息知之甚少,就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

对于考研择校,完全没必要去找辅导机构去帮助选择,那纯粹是浪费几千块钱,结果还不一定是你想要的。其实,只要你自己掌握了方法,完全可以自己动手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选择一个更靠谱的学校和专业。

在开始学方法之前,你要知道,需要查找哪些考研信息?

报录比是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的比例,它体现了一个学校的竞争程度,提前了解目标学校和专业的报录比,可以感受一下报考热度。

(1)贴吧、论坛、知乎

在初试结束后,很多考生会在贴吧、论坛或者知乎互相交流,毕竟那个时候都比较兴奋,有的甚至会互相留下联系方式,你可以主动私聊他们,他们还是很愿意帮助你的。

(3)目标学校

大部分学校的导师都有自己的工作室,像我导师一个人就有三个工作室。如果你到目标院校方便,就直接去你报考学院的导师工作室去找学长学姐,肯定会有热心肠的学长学姐帮助你的,不用害羞。

(4)复试现场

“低报录比”绝不是“好考”的代名词,而报录比高也不代表考研难度大,很多经验贴就从报考人数这一个数据断定难考,实在是太断章取义了,不但容易制造焦虑,还会误导一大批人!

高报录比=难考?

报录比的高低和实际考试、录取的难度的关联性并不是很强,报录比高并不代表就难考,毕竟每年都有一堆弃考和打酱油的考生。

以深圳大学2020年硕士录取情况中的“学前教育”专业(045118)为例:

由上图可知,“学前教育”专业报考人数88,实际参考人数63,接近30%的人弃考。实际录取人数13,报录比为7左右,即7个人中录1个。全国的平均报录比在3.0左右,该专业是该数值的2倍多,可谓是不低了,要知道很多专业的报录比低到1.0都不到。

但是该专业真的很难考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从上图可看出,录取统考人数为13,参加复试人数也为13,也就是说,参加复试的人全部被录取了。只要你达线,就不刷人,复试就是走一个过场!

再来看录取分数,国家线分为325,最低录取分数也为325。说明什么?说明只要过了国家线,就稳上岸,而且还是一个竞争激烈院校的好专业。最低分325(国家线),最高分401,我笑了,325分也能和401的高分上一样的学校!考了325分的人是不是要笑死在厕所呢!

复录比,也叫复试差额比,是复试人数和录取人数的比例。真正反映决定考研报考难度的不是大家吹上天的报录比,而是差额复试比。

由上图可知,2020年该专业报考人数为225,上线人数为46(过国家线),推免人数为10,录取人数为20。进一步可知,统考录取人数为10。

我又从网上找到了该校的复试名单(网上直接搜索2020年北京邮电大学复试名单):

遇到这种院校和专业就偷着乐吧,但并不是所有学校/专业都是这么贴心,给大家随便列举几个。

这就是复试比的意义,复试比如此之高,就算初试分数再高也胆战心惊,400+的分数被刷的例子比比皆是。其他人在复试中以350分逆袭上岸,而你初试400分被刷,你是什么感受?

除了复试比以外,初试比也是上岸的重要影响因素。复试的变化和影响因素太多,稍加不慎,就有可能复试被刷,故初试比重越高,复试上岸的概率越大,也就越不容易被刷。特别是本科一般、没有科研经历和面试经验的同学,如果怕在复试中占很大劣势,就一定选择初试占比高的院校。

有的学校初试比重高达70%,复试的比重只有30%,即总成绩=初试成绩*70%+复试成绩*30%。只要初试的分数足够高,复试只要不出现意外,一般都能录取。大家可以仔细看一下目标院校的复试名单和拟录取名单,一般都是按照初试排名录取的。

还有一个被很多人忽略的重要因素——调剂比,调剂比是指调剂人数占复试总人数的比重,调剂比越高,一志愿被刷的概率越大,也就是不保护一志愿。有的学校每年专门留出大量的调剂名额,就是专门为了给985、211院校或者初试高分的优质调剂生空出位置,这对一志愿考生是极其不公平的!

遇到这种情况,简直会让人气到爆炸!这似乎意味着,你的出身就已经决定了你的上限,不管怎样努力,你都会被卡在机会之外,无力抗争的感觉瞬间呼之欲出了!

以2020年日语语言文学专业为例,其复试分数线为355分,如下图:

该专业计划招生5人,但进入复试的只有两个人,分别为383分和401分。但可笑的是,最后一志愿录取的只有401的同学,并没有这位383分的同学,如下图。即使他已经竭尽全力考了383的高分,远高于复试线30分,而且是招5进2,稳赢的局面,居然输了?

学长又去找到了放弃复试的名单,发现还是没有他,如下图:

仔细分析后发现,原来是接收了4个高分调剂的考生,人均400分左右的初试成绩啊,让人瞠目结舌!气得我无话可说!

因此,择校时,一定极力避免这种喜欢收优质调剂生源的学校,否则一年的努力很可能就要付诸东流了。

举个例子:比如,我随便一搜汤家凤,就跳出来了汤老师的很多面试视频,很齐全。

详情介绍:里面有各类大学免费学习资源,包括公共课资源、专业课资源、考研攻略、名师讲座等等,十分丰富。很多名校的名师会定期开课,如果有你报考的专业课,可以报名学习,也可以搜一搜,很多的还有回放资源。

里面的考研公共课资源也是很丰富的,数学、政治、英语各科都有。比如,以高等数学为例,随便一搜“高等数学”,就跳出来了各个高校的名师课程。还有很多考研的名师也有,比如武忠祥,他的基础班、强化班、冲刺班,一个不少。

不管你考哪个专业,都会有直系的学长学姐,他们那里的资料肯定是十分齐全的,不仅有各科的网课资源,而且还会有专业课真题资料。如果运气好,碰上了考上的学长学姐,还可以请教一下初试备考和复试经验,把他们的经验都榨干,这些都是花钱买不到的。动动小心思,比如请他们吃个饭或者发个小红包,把他们的各科笔记都骗过来,特别是专业课笔记,那你就太幸运了。

实在找不到,也可以去淘宝、咸鱼、拼多多上面,上面会有很多的店铺提供了考研网课,数学、英语、政治和专业课都有,而且是最新的,持续更新那种,价格也都很便宜,全科最多几十块钱,单科几块钱左右。

学长的英语基础很差,六级考了两次,第一次考了347,第二次认真备考,三个月的努力和钻研,提升到429,勉强过线。大学期间,每次英语考试基本60分出头,没有任何英语比赛经历,故考到英语一80+的分数还是很满意的。当然,这肯定不是运气好那么简单,学长也是从零基础小白一路打怪升级,在摸索中总结出了一套高效学习英语的方法。

词汇是考研英语取得高分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词汇量不够、单词看不懂,阅读和作文自然也不可能取得高分。经常有很多经验贴说,可以随便选一本单词书,最重要的是你要好好背和坚持背,但是一本合适的单词书,还是可以让我们的单词积累事半功倍的。

根据现在用的最多的基本参考书,我将每一本的优缺点一一对比一下:

【此书优点】:这本书是这两年比较火的词汇书了,很多人都在用,不仅单词比较全面,适合各阶段人群使用,更重要的是,这本书没有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把重心放在高频和重点单词上面,背单词效率会高得多,详细的优点如下:

【此书优点】:不同的词汇附上了不同的考频,便于我们有重点记忆;整体词汇量适中,背诵难度不是很大;最后偏黄色的纸质手感特别好,绿/黑的配色看起来比较舒服,而且字体密度适中,不会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适合人群】:总体来说,恋恋有词是一本不错的书籍,但是必须配视频使用,如果你能耐着性子看完朱伟的单词视频,而且对英语分数要求不那么高(75分以下),那么恋恋有词还是可以满足要求的。

【此书缺点】:红宝书和绿皮书的字比较密,空白较少,可能做笔记补充会有点困难,看久了容易头晕走神,而且内容太多,记忆难度特别大,特别考验背单词的毅力;其次,书里有一些词的词义不全。

【此书优点】:这本书比较适合语法不好的小可爱初期阶段使用,结合语境一个句子可以深层次的背几个单词。一遍背单词一遍锻炼长难句和翻译,一书多用。

【此书缺点】:全书虽然有600多例句,但是整体也非常乱。

其实,背单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背单词也不是一个死记硬背的过程,学长建议按照以下方法来背诵:

阅读是很不推荐使用真题以外的参考书目的,一方面是因为其他参考书目的题目要么太简单,要么太难,很难找到和真题难度相似的参考书,不适合练习;另一方面是因为其他各大机构或者参考书阅读的出题风格、出题思路和真题阅读是有区别的,我们要适应真题阅读的出题风格和思路,而不能被其他参考书干扰。很多人平时各种参考书阅读正确率很高,但是真题正确率不高,就是这个原因。

真题阅读参考书,现在市场上最流行的有两个系列,分别是考研真相和黄皮书,下面我对这两本书进行一个详细的分析。

考研真相系列是每年考生用的最多的真题参考书,一共20年,现在应该更新到了2003-2022年,一共20年真题。英语一用《考研真相》,英语二以前叫考研圣经,现在叫《考研真相》英语二。

下面根据我的经验,说说这本书的优点:

(1)内容十分详细:一套总共5本,除3本历年真题外,还有1本《基础研读版》帮你补充词汇、语法、长难句的基础,1本《考点速记版》帮你考前速记真题考点。特别适合基础弱的学生,基础好的也完全可以使用。

(3)独特的解题法:1类题型1个解题模板,步骤固定,方法简单也容易上手,很适合新手学习;阅读部分采用“2个路径+4个步骤”解题的方式,4个步骤分别是“找关键词-回文定位-比对匹配-辐射匹配”,适合除了主旨题以外任何一种题型,做没见过的新题也同样可以按步骤轻松解题。总之,只要学会1个方法,所有题型都可以按照步骤解题!

黄皮书也是经久不衰的经典,分为基础班和提高班,一共20多年的真题,内容很丰富。

总体来说,考研真相和黄皮书都是非常不错的真题教材,如果你的基础很好,比如六级轻松考过(460及以上),那用黄皮书是没问题的;如果你的基础一般或者基础较好但总结分析能力较差,那还是推荐考研真相。

长难句的参考书推荐两个,下面我来细说一下这两本书的优缺点:

【此书优点】:对英语的语法、句型、长难句有着一个特别好的讲解和总结,不管基础好坏,听力以后都会对英语阅读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此书优点】

【适用人群】:适合有一定英语基础的考生,对英语基础比较弱的同学不太友好。

【此书优点】:潘赟提出了“九宫格的”的作文写作结构,提出将大作文分为三大段落和九个小部分,每一部分都可以塞进去对应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搭建好全文的框架体系,让我们知道什么地方写什么内容。

【此书缺点】:九宫格的写作结构还是很好用的,让我对大作文的整体框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知道每一个地方应该写对应的什么内容,对我的帮助很大,深受启发,但是这本书中的写作方法难以上手。潘老师提出的举例论证法,因果分析法、对立观点分析法三种写作方法,这三种方法切入真题都比较难,完全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运用何种方法,让我不知所措。

【此书优点】:该书对英语一、英语二大作文以及小作文做了很好的分类,里面的优秀范文和句子很多,小作文模板也很多,很适合作文预料的长期积累。

【适合群人】:学长虽然不建议背诵,但是《王江涛考研英语高分写作》是一本很优秀的作文书籍,里面有大量优秀的高分范文和经典词汇,可以入手一本作为作文素材和预料的积累,性价比还是很高的。

单词是考研英语的基础,基础搭不好,房子盖好了也会塌下来,到了考试的时候就会后悔了。大家都知道背单词,但是却不知道复习单词,背完了就忘,一轮背下来,忘的也差不多了。因此,背单词最重要的是复习单词,不是一味地强调背诵进度,每天背诵了多少新单词,这种只是自己欺骗自己。

背诵过程中,建议按照艾斯浩宾遗忘曲线来背诵,如上图所示,在背完之后的20分钟后立马复习一遍,然后1小时后再复习一遍,中午吃完饭再复习一遍,晚上回宿舍之前复习一遍,第二天背诵之前复习一遍,然后再按照3天、1周的间隔复习,这样的反复重复,效果极佳。

优点:适合基础弱的同学:建议跟着田静老师,田老师长难句讲的十分浅显易懂,用十分通俗易懂的话让你明白句子的难点,讲的十分细致入微,全是干货,没有废话,会带着你一步一步从语法小白成长为阅读长难句无障碍。田老师的课程比较基础,语速很慢,适合英语稍差的同学学习,建议视频和书籍同步进行。

句子看不懂,最最基本的原因就是我们句子结构看不懂,分不清基本的句型。因此,学长第一步就是告诉你,英语句子的五大基本句型,理解了这5大句型,基本上就能够分清各个成分。

(1)主+谓(S+V)

这种句型中的动词大多是不及物动词,所谓不及物动词,就是这种动词后不可以直接接宾语。常见的动词如:work,sing,swim,fish,jump,arrive,come,die,disappear,cry,happen等。

(2)主+谓+宾(S+V+O)

这种句型中的动词一般为及物动词。所谓及物动词,就是这种动词后可以直接接宾语,其宾语通常由名词、代词、动词不定式、动名词或从句等来充当。

举例:IlikeEnglish。I是主语,like是谓语,English是宾语。

(3)主+系+表(S+V+P)

这种句型主要用来表示主语的特点、身份等。其系动词一般可分为下列两类:

举例:Youlookedyoungerthanbefore。主语是you,谓语是looked,younger是表语,thanbefore是状语。

(4)主+谓+间语接宾+直接宾语(S+V+IO+DO)-双宾语

引导这类双宾语的常见动词有:buy,pass,lend,give,tell,teach,show,bring,send等。

直接宾语为主要宾语,表示动作是对谁做的或为谁做的,在句中不可或缺,常常由表示“物”的名词来充当;间接宾语也被称之为第二宾语,去掉之后,对整个句子的影响不大,多由指“人”的名词或代词承担。

(5)主+谓+宾+宾补(S+V+O+C)

宾语补足语的主要作用或者是补充、说明宾语的特点、身份等,或者表示让宾语去完成的动作等。担任补语的常常是名词、形容词、副词、介词短语、分词、动词不定式等。

举例:LetEnglishbereadeveryday。这是祈使句,因此省略主语,谓语let,宾语为English,beread为补语,everyday为状语。英语中一个句子只能有一个真正的谓语,那么beread就不会是这句的谓语,它是补充说明宾语English的。

有时候,即使单词背的很熟了,句型也看得懂,句子还是看不懂,那是因为你以为你认识的某些单词,还有其他你不知道的多种意思或者比较生僻的意思。

比如,学长在这里以2012年的真题为例:

这个句子看起来也不长,句子单词也都认识,一点不复杂,但是你能看得懂是什么意思吗?

显然,很多人还是看不懂,因为这个句子有几个单词是意思不是常用的含义。

(1)impartial。本词中词根-part-,表示“部分的,分开的”,前缀im-表示否定,表面意思是不是部分的。引申为:不区别对待,表示不偏不倚的,公平的,公正的。

(2)Judgment。本词的词根-judg-,表示判断,此处表示法律方面的“判决,判决书”。

句子解析:主干为Theactivitymakesitlesslikelythat……(那种行为使得……变得不太可能)

全句翻译:那种行为使得法庭的判决被认可是公正的变得不太可能。

2.5加强固定搭配、短语的积累

单词虽然都认识,但是单词组合在一起形成的固定搭配,我们可能就不知道什么意思了,这也很可能导致我们句子看不懂。比如:

Iquicklypassedoverstateschoolsandsouthernschools,believingtheircurriculumstobeautomaticallyinferiortonortheasternorwesterncounterparts.

这句话也不长,整体结构也比较简单,Iquickly…schools,为本句的主干,passover谓语动词。Believing…为动词ing形式的短语做状语,到counterparts处结束,修饰整个主句。

但是我们不知道passedover和inferiorto这两个短语的含义,导致这句话很难理解。

重点短语解析:Passover表示忽略;;inferiorto表示次于/不如。了解两个短语的含义之后,句子就很简单了。

本句翻译:我快速地忽略了州立学校和南方的学校,认为他们的课程自然而然的不如北方的或者是西方的学校。

老师优点:阅读自然是首推唐迟了,像政治的肖秀荣一样,唐迟老师在阅读届的地位也是不可撼动的。他的阅读讲的特别好,深入浅出,最大的特点是逻辑性特别好,把出题人的出题思路分析的淋漓尽致。在视频里面,他会告诉你每一题是什么类的考题?考点是什么?易错点是什么?解题切入点是哪里?怎样从原文定位到这道题?跟着唐老师把学习一下解题技巧,绝对会收获良多。还有重要的一点是,唐迟老师比较幽默,看视频不会觉得很枯燥。

(1)细节题

判断标志:

做题方法:

注意干扰项:在选项中出现绝对化的用词时,例如:most,only,exclusively,never,all最高级等词语时,一般不选。

(2)主旨题

做题方法

注意干扰项:

(3)推理判断题

判断标志:题目中出现infer/learnfrom/imply/suggest/conclude/holdsthat等词时

(4)例证题

判断标志:byciting...,story,example,case,illustrate,demonstrate,toshow,ismentionedto...,to...,intendedto......

(5)词汇题

判断标志:.......mostprobablymeans

注意干扰选项:一看就是同义转换的字面意思的选项,可以简单排除

(6)作者态度题

(2)做题方法——选项词句归纳

当作者态度没有明确提出的时候:

学长这次考研英语整体算下来,作文应该是扣了6分,小作文算2分的话,大作文至少拿了17分。因此,这次能考这么高的分数,作文可谓是帮了很大的忙。

学长是3月准备考研的,7月开始准备英语作文的。一开始的时候,看到无数大神和学长都推荐《王江涛考研英语高分写作》,就入手了一本。书本前面有王老师的作文高分策略,看了之后决定脚踏实地,开始背诵。

背诵过程中,很煎熬,也不断给自己打鸡血,还把背诵过程记录了下来:

前后坚持了一个多月,过程实在是太煎熬了。学长我可能天生愚钝,对着历年真题,回想着自己脑袋里背诵的那么多作文,硬生生憋不出一个屁来。前期还以为是背诵的不够熟练和不够多,后面发现依然如此,背的再多,脑子里也没有运用的场景,所需要的句子和内容完全调用不出来,遂放弃!

(1)失败教训:背诵作文是在为我们储备知识,但是我们的大脑里面相当于一片海洋,这种被动、无规律的输入,像在大海里面丢了一颗石子一样,掀不起一点波浪。背诵的再多,我们想要运用和调动这些在大海里面的石子的时候,根本找不到在哪里。这就很好的解释了学长背诵了很多范文,但是真正写作的时候憋不住一个屁的现象了。

第一步:建作文写作框架

第二步:填充作文框架内容

1、第一段框架内容:

分为三个部分,引入漫画、描述漫画和总结漫画。

1.1引入漫画:用模板代替,学长列出了几个常用的模板:

1.2总结漫画:用一句话点明主题即可,可以不用展开,第二段开头直接承接第一段末尾展开。因此,最后一句话也可直接用模板代替,比如:

1.3描述漫画:图画作文第一段的最主要任务就是完成对图画的描述。很多人在描述漫画这里遇到了很多障碍,要么是抓不住图画的主要内容,不知道漫画在讲什么;或者即使知道漫画讲什么,却不知道用什么样的句式来描述。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漫画在讲什么,也就是漫画的主要内容。对于这个问题,可用漫画描述三步法来解决:

总结一下,描述漫画的程序就是:中心事物→位置→动作→状态→和周围事物的关系

学长以2002年真题为例,大家可以参考学习一下:

根据漫画,找出关键要素:

中文总结:阳光下站着一个漂亮的美国姑娘,她身着中国传统服饰,戴着项链之类的饰品,脸上挂着甜美的笑容。

英文描述:inthesunshine(位置)standsaprettyAmericangirl(中心事物),whoisinChinesetraditionalclothes(动作),wearingnecklaceanditslike(动作),withasweetsmileonherface(状态).

整合以上三点,学长给大家示范一下,以2011年真题为例:

A、漫画引入:Asisshownabove......(如图所示)

B、漫画描述:根据漫画,找出关键要素。

中文总结:在湖面上有一艘小船,两个人在船上把垃圾扔进了湖里,而湖面上早就已经丢满了各种各样的垃圾,比如午餐盒、鱼骨头等。

英文描述:onthelake(位置)floatsaboat,onwhichonecoupleoftourists(中心事物)arethrowingwasteintothelake(动作),whichhasbeeninamessandfullofvariouswastesincludinglunchboxesfishboneanditslike(周围事物).

2、第二段框架内容

根据考试要求我们可知,图画作文第二段是意义阐释段,但题目并没有明确的指令说明第二段到底该怎么写,这就给了我们发挥的余地。第一段引入录入漫画,第二段就要围绕主题进行展开,很多人会觉得不知道说什么。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确定了主题是什么,我们就可以运用“万能角度”去平行展开。

对于主题很重要,我们可以这样写:“XX主题很重要,它有助于.......”

具体而言,以个人品质为例,1998、2001、2004、2016、2017、2018、2019考的都是个人品质,我们的万能角度1可以为:“XX品质很重要,它有助于克服挫折,取得成长和进步。”

万能角度2可以为:“XX品质很重要,它有助于促进个人奉献,推动社会团结和发展”;

根据考研作文的评分标准,“语言第一、结构第二、内容第三”,也就是说,最重要的是语言和结构,内容是最不重要的。只要你不跑题,围绕主题进行合理展开,在语言和结构上下一番功夫,考研作文是肯定能得到高分的。

那么,我们接下来需要知道考研作文到底分为几大类,把每一类的内容想好对应的万能角度即可。上文提到了个人品质,还有其他的哪些呢?

根据1997年-2021年25年的真题,可将考研作文主题分为11大类:

那么,怎么总结万能角度呢,比如以“文化价值观”为例:

万能角度1:文化价值很重要,它能帮助人们以仁慈、自信、宽容的态度对待世界。Culturalvaluesareimportantandcanhelppeopletreattheworldwithbenevolence,confidenceortolerance.

万能角度2:文化价值很重要,它对中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Culturalvaluesareimportantandexertmorepositiveinfluenceson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Chineseculture.

万能角度3:文化价值很重要,不断增加的文化交流/融合带来的回报远远超过文化本身。Culturalvaluesareimportantandtheincreasingculturalexchanges/integrationbring(s)withitfargreaterrewardsthancultureitself.

一般而言,第二段展开3个万能角度内容差不多就够了。因此,我们只需要将11类主题,每一个主题总结出3-4个万能角度,然后在语言上下功夫积累即可。

关于第二段的论述语言,可以多积累一些正面和反面的表达,学长列出了一些,还需要大家多积累和总结。

(1)正面话题的功能性表达:

(2)负面话题的功能性表达:

3、第三段框架内容

第三段很简单,可以用“总-分-总”的结构搭建框架。

以2009年的真题为例,学长给大家示范一下:

1)开头(总结):综上所述,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氛围真的很重要。Insummary,itisreallyimportanttocreateahealthyonlineatmosphere.

3)结尾(总)—展望未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营造一个更加和谐和健康的网络氛围,我们的明天才会变的更好。Onlyinthiswaycanwecreateamoreharmoniousandhealthynetworkatmosphere,andourtomorrowwillbebetter.

对于同一类型的数学题,假如做10道,结果正确率只有50%,有时可以做对,有时却做不对,为什么?这是因为前期基础不牢固,没有对这部分内容真正理解和掌握,拔苗助长、一味求快最终结果会很惨!难道考研数学最后的那张卷子,你要靠50%的运气去应对吗?

数学基础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很多同学复习战线拉得很长,复习内容也很全面,虽然所有知识点和内容都涉及,但一直停留在表面,基础没打好,就开始下一轮,每天刷大量的题却不做总结,最后数学考得一塌糊涂,却归结为没有正常发挥。基础阶段一定要把所有考纲内的定理、理论理解清楚了,甚至自己可以证明推理出来,然后才能加以应用。

考研大纲里划定了研究生考试的考试范围、考试要求、考试形式以及试卷结构,对考生备考至关重要!在往年数学大纲都是十分稳定的,但是2021年数学大纲有较大调整,其变化程度为近几年较多的一次,具体情况如下:

数学总体题量由之前的23道题目变为了22道题目,其中选择题增加为10道,每道题分值为5分,填空题题目数量没变,但是每道题分值增加为5分,解答题总分值降到70分,题目数量也降低到6道。整体试卷分值的改变,势必会对23、24考研数学有较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张宇是博士毕业,人称宇哥,从事高数教学和考研辅导十年左右,算是比较年轻的考研数学界的代表性人物。宇哥在广大考研学子的印象里面就是在故事和段子中中帮你数学学了,十分幽默,教学方法很新颖。值得一说的是,他还把在全国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其中一篇入选“2007年全球可持续发展大会”。

和汤家凤枯燥、严肃、一板一眼的教学方式不一样,张宇的教学十分有趣,善于将笑话和讲故事,听他的课十分有意思,一点都不会感到无聊,会极大地激发你学习数学、听他的网课的热情,这也是近年来考研数学界很少有人能够做到的一点。总之,听张宇老师的课就是一个字:爽、过瘾!

适合数学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再来听宇哥的视频,将概念的来龙去脉弄透彻了,对题目的深入理解很有好处。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你真正搞清楚了来龙去脉,到时候再怎么变化,你也能够想到解题的方法,这是数学取得高分的关键,特别是在数学出题特别难的年份。

汤老师是南大数学科班博士,现在是南工大的数学系教授,他的数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毋庸置疑,其连续20年从事考研数学教学和命题研究工作,连续十多年担任研究生入学数学考试阅卷组成员,资历十足,经验丰富,是考研数学界的一面扛把子。

汤家凤老师的授课思路清晰明彻,像高中数学老师一样的板书式教学。他最大的特点是对数学的各门课的讲授有独创的方法和见解,化抽象为通俗易懂,使枯燥的公式变得容易记忆,听他的课,会让你觉得数学是如此简单,同时他对考试的重点及难点把握很到位,知道每年的复习重点和变化在哪里。

汤家凤老师十分重视基础,他的观点是数学基础是解一切数学题目的前提条件,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不管是基础班还是强化班,都会涉及很多经典、基础的题型。在所有的基础阶段教学视频里面,汤家凤是最务实和踏实的一个老师。其他老师在基础阶段只是做一个简单的铺垫和基础概念讲解,学生往往听得一知半解就完事了,很多地方都没有搞懂,题目也还不会做。但是汤家凤老师不会这样,他会把数一、数二、数三的所有知识点都熟悉一遍,而且课堂上会给出大量的例题,带着你一起练习,让你在实战中理解概念、定理和积累经验。跟着汤家凤,数学基础想打不牢固都难。

还有一个缺点就是汤老师讲课比较枯燥,可能会让学生听得不那么带劲,有点无聊想打瞌睡。但是话说回来了,考研本身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枯燥乏味的备考过程,这点寂寞都耐不住,还谈什么考上名校呢。

适合刚开始准备的所有考生。数学基础尤为重要,只有打好基础,后面才有冲击高分的资格。一些同学基础都没打好,一些基础的题目貌似是会了,但是一做就错,然后自己安慰自己说是粗心,但真的是粗心吗?不是,是你还没有真正掌握这种题型并且练习不够,不够熟练而已。你想想,你1+1=2、2*8=16、6*9=54,你会算错吗?不会,是因为你已经十分熟练了,有了不可撼动的基础。

因此,教材过完一遍之后,强烈建议大家基础阶段把汤家凤老师的高数视频系统学习一遍,过完一遍,辅助以一定的习题,你的基础会有一个质的变化。

李永乐是考研数学线性代数辅导专家,是清华大学数学系的教授,北京高教学会数学研究会副理事长,背景相当牛掰。人称“线代王”,曾任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北京地区数学阅卷组组长。多次参加考研数学大纲修订和全国性数学考试命题工作,并受到教育部领导的接待。李永乐老师编著多部考研数学参考书籍,在考生中享有极高的声誉,连年脱销。李老师对出题形式、考试重点了如指掌,解题思路极其灵活,辅导针对性极强,在学生中深受好评。

李永乐老师毫无疑问是数学界的泰斗,特别是线性代数部分,至今无人企及。但是讲课风格稍微沉闷了一些,感觉可能是讲了好几十年,感觉是讲课的机器了,毫无波澜,且和学生互动很少。

李永乐老师具有几十年的授课经验,且多次担任数学命题工作,对考研知识点的总结和把握很到位。特别是线性代数部分,不管你的基础怎么样,你听完课之后都会十分踏实,有一种举重若轻的感觉,会学到很多实用的东西。李永乐老师讲课是按照他的《李永乐线性代数讲义》授课的,所以最好是能够入手一份,听起来更方便。

武忠祥老师的缺点就是21年好像没有基础班,如果直接听他的强化班可能会难以接受,信息量太大。不知道22年现在有没有更新,更新了小伙伴踢我一下哈。

适合有一定数学基础的同学,基础巩固了后,如果想提高和总结解题技巧的话,很建议来听一听武忠祥老师的课程。

王式安老师最出名的是他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其授课重点突出、针对性极强,对命题把握也十分准确。同时他的讲课也挺风趣的,深入浅出,很容易懂,让大家心悦诚服。

考研三大块,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论,太多的考生对概率论是深恶痛绝,因为这部分内容比较难理解,很多公式都是死记硬背,导致复习效果不好。因此,概率论不好的同学,跟着王老师,一定会带着你学的明明白白,在这一块拿到最多的分,成为你的铠甲而非软肋!

和其他考研名师相比,杨超比较年轻,但其讲课十分幽默风趣,课程是全是干货,没有一点废话。课程上的例题都很新颖,讲课速度适中,而且知识结构十分清晰,听起来一目了然,明明白白,让人十分舒服。

杨超老师独创了口算公式,并且提出基础阶段反复训练“三大计算”的复习理念,其十分强调基础阶段的计算能力,这是考研数学取得高分的最基本的地方。如果你的计算能力一般,很多会做的题目老是算错,不妨跟着杨超老师学一学,一定会受益匪浅!

李林老师原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的数学系,在大连理工大学数学系任教,连续10多年参与了考研数学的命题工作,也算是考研数学界的元老级人物了,经验和水平都相当不错。

李林老师的讲课十分细致,循循善诱,一点一点告诉你这道题会考哪些地方?又会在哪些地方挖坑?同时一般人的解题误区在哪里?而不是像某些老师一样,只是对着真题而讲真题。李林老师押题也是堪称一绝,连续两年押中大题而家喻户晓。

基础阶段的话,除了汤神之外,李林老师也是不错的选择。此外,冲刺阶段,李林老师的押题卷人手一份啊,哈哈哈哈。

高昆轮老师上课废话很少,干货多,有实力,还长得帅哈哈哈。对了,他之前也是张宇考研数学团队新生派骨干教师,张宇36讲系列的主要编委成员,对考研数学命题风格研究透彻。

授课幽默风趣,颠覆了传统数学教学过程中枯燥无味的堂风,善于归纳总结重点模型,化难为易,效果明显,尤其对历年真题有着独特新颖、灵活多变的透析。

高老师特别注重题型的归类,将不同的题型设立不同的专题来讲,极大地弥补了很多同学题型少见的缺陷。适合基础较弱、知识体系不足、刚入门不久的考研同学复习。

余丙森老师是文都考研数学辅导老师,也是前合工大超越五套卷的命题人,其在十余个城市主讲考研数学十几年,深受学员好评,善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诠释数学概念和方法。

和王式安一样,余丙森老师也是主讲概率论,其课程很细,将考点罗列和讲解的很清楚,讲课也十分有意思,和考点结合的十分好。

余丙森老师的课适合概率论基础不好的同学,其课程上会把概率论的题型分的十分细致,让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根据自身能力去学习、理解、总结和反思。

方浩老师实力很强劲,讲课集干货和幽默于一体,讲课思路十分清晰,经常会将一些自己悟出来的别具一格的新方法,虽然书本上没有,但是在考试中却很实用,尤其是在高数和概率论方面。比如高等数学中的微分算子法,级数求和概率论中的卷积公式等等。

方浩老师的课程适合基础好的同学,在学的不错的情况下,可以多学一些不同的解题方法,扩宽数学的解题思路,对于冲刺高分和攻克难题十分有效。

考研名师这么多,每一个老师的方法都是值得你学很久的,但是每个老师的授课风格,优缺点和适合的人群不一样,我们不能一味地跟着一个老师,要学会扬长避短,学习这些老师的长处。总结起来:高数基础阶段建议跟着汤家凤/武忠祥,强化阶段跟着张宇/杨超,现代全程跟着李永乐,概率论基础跟着方浩/余炳森,强化跟着王式安。选好了老师,接下来就完全是靠自己了,踏踏实实跟着课程,把课程和课后习题吃透,把辅导书上面的定理和例题吃透,一步一步来,多总结,多刷题,多反思,多模拟,往前冲就是了!

(1)高数和概率论:李范《考研数学复习全书》

B、此书缺点:这本书的难度较大,且题目特别多,一些题目思考很难找,对于刚复习的同学打击会很大。

C、适用人群:这本书的题型较为新颖,且覆盖面特别广,每个题型的归类和具体解题方法总结的很全面,适合冲击高分的同学。对于目标是135+的同学,强烈建议入手。

(2)现代:李永乐《线性代数辅导讲义》

适合人群:李永乐的现代讲义适合所有人,对于现代想得满分的同学,强烈推荐!

(1)汤家凤—1800题

基础阶段肯定是要有配套的习题的,不管是张宇的1000题,还是李永乐660,亦或是考研复习全书,都是最经典的习题参考书。但是贪多嚼不难,习题集一本就够了。

A、习题优点:汤家凤的1800题十分经典,是考研同学用的最多的一本习题集之一。汤家凤讲课的很多例题都是1800上面的,而且经常会用到里面的题目,如果跟着汤家凤老师学习的话,习题1800建议可以买一份。1800题的最大优点是很基础,上面的题型都中规中矩,主要是打基础用,没有特别难,特别适合基础阶段的练习。

C、适合人群:如果听了汤家凤的视频,建议入手一份1800,不过不用完全做完,只做基础篇即可,提高篇大可不必。虽然汤家凤的题目特别多且有很多重复的习题,但是有一个好处就是让你反复记忆,对于知识点记不住、容易忘记的同学很友好,经过4、5轮习题下来,怎么着也滚瓜烂熟了。

(2)张宇—1000题

A、习题优点:和汤家凤的重基础不一样,张宇的1000题是用来拔高的,里面的题目整体偏难。学长我曾经就做1000题受到了很大的打击,本来数学基础就比其他人差,然后听完宇哥的强化课,做完复习全书又去做1000题,受到了1万点暴击伤害。虽然习题偏难,但是很锻炼发散思维,同时一些题目的计算量也很大,也能很好地锻炼计算能力。

C、适合人群:张宇的1000题适合基础很好的人,如果你的目标不是冲刺140+、130+,那完全没有必要死磕1000题,不如做一些基础一些、正常一些的题目。但是如果你的目标是冲刺名校,数学必须考135+,那发散思维和计算能力的锻炼还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帮助你很好地应对数学出题偏、难、怪的现象。

(3)李永乐—660题

B、习题缺点:缺点就是只有选择题和填空题,题型不完整,不适合完全作为习题集,只能作为习题的补充完善。

A、此书优点:囊括了1987年-2020年的34年真题,十分全面。同时真题答案不是简单的按照每年来划分,而是将答案按照考点和章节分门别类,让考生对考点一目了然。

C、此书用法:先是一套卷一套卷模拟,每年真题模拟结束,然后对答案订正错题,进行查漏补缺

(1)合工大数学模拟卷

合工大数学模拟卷分为共创和超越两种,超越模拟卷的难度更大。共创模拟卷难度适中,很适合作为模拟练习;超越模拟卷难度较大,上面题目十分新颖,很多题目思路很难找并且计算量很大,适合冲刺140分的同学模拟。

(2)汤家凤最后八套卷

汤家凤的八套卷较为简单,难度和真题很贴近,但是计算量十分大,不过答案解析十分详细和清晰,可做考前模拟

(3)张宇八套卷

张宇八套卷难度适中,题目新颖,和真题较为贴近,难度比真题略大,建议可作为模拟练习。

(4)张宇四套卷

张宇四套卷难度很大,虽然题目很新,但是也很偏僻,出了很多你完全想不到的知识点,可以适当模拟一下,毕竟很锻炼考场心态。

(5)李正元《最后超越冲刺135》

这本书真的和它的名字一样,如果你的目标没有135+,那么完全不建议看,因为上面的题目都很难,对数学的解题思维和计算能力要求都极高,基础没打好的同学根本找不到思路,就算找到思路也算不对。但如果你的目标是冲刺135+,强烈建议看一看,上面的题型归纳和解题方法总结十分完善,而且很多题目都给出了多种解题方法,很适合数学解题思路的开拓。

A、第一轮复习:教材(1个月)

B、第二轮复习:李正元、范培华数学复习全书(3-4个月)

复习误区:不论是张宇的36讲、李永乐的复习全书、汤家凤辅导讲义还是我推荐的李正元的复习全书,很多人看完一遍之后,发现很多的经典例题还是不会,后面的习题正确率40%都不到,甚至大部分题目还是完全没思路,就算有思路的题目也做不对。一些人以为是题目看少了,又去刷大量的题,然后错题总结,反复循环,结果就是错题本上的题越来越多,做错的题依然做错。

为什么呢?很简单,一是一些定理和内容还是没有吃透和理解,一知半解;二是不够熟练啊,知识点容易遗忘,而且题目不熟练

复习建议:复习全书至少要复习三遍(基础阶段2遍)

2.1强化阶段复习目标

这个阶段的复习目标就是将基础阶段掌握的内容继续巩固和强化,虽然基础阶段已经做了很多的工作了,但是去做题的时候还是会发现,很多内容和题目自己都学过,也有印象,但是就是做不出来,十分苦恼。这个阶段的复习任务就是将之前学过的知识真正内化成为自己的东西,而不是我见过、我复习过、有思路,却做不出来。

2.2强化阶段复习误区

很多人这个阶段已经开始去做真题了,其实这是很不明智的做法。真题是在你全方位复习好,用来查漏补缺和模拟实战的,而你这个阶段一些重要的定理、定义都背不下来,去做真题纯粹是浪费资源啊。

2.3强化阶段参考书目

这个阶段的参考书目还是以复习全书为主,虽然之前已经复习了2遍,但是盖住答案,上面的例题正确率还是不到60%,说明这本书还有很大的价值可以挖掘。当然,还要配套一定的习题,比如1000题、660题等等。

2.4强化阶段复习方法

经过教材1论、视频1论和全书三遍的复习,你会发现整本书的知识体系和内容就像刻在脑子里面一样清晰,这时候效果就达到了。

3.1巩固阶段复习目标

前提已经打好基础,并且强化阶段已经建立了考研数学整体的知识框架,这个阶段就是实战,检验复习效果,通过真题模拟进行查漏补缺,然后回头有重点针对性复习。

3.2巩固阶段复习误区

这个阶段复习有两个常见的误区:

3.3巩固阶段参考书目

真题的推荐参考书目:张宇的真题大全解

此书优点:囊括了1987年-2020年的34年真题,十分全面。同时真题答案不是简单的按照每年来划分,而是将答案按照考点和章节分门别类,让考生对考点一目了然。

此书用法:先是一套卷一套卷模拟,每年真题模拟结束,然后对答案订正错题,进行查漏补缺。

3.4巩固阶段复习方法

4.1冲刺阶段复习目标

4.2冲刺阶段复习误区

很多人认为复习模拟题没有必要,这真的是见仁见智。如果你的目标是120分,那我觉得不做模拟题可以,因为只要你把复习全书和34年的真题吃透,这完全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如果的目标是130分、135分甚至是140分,模拟题就十分必要了。毕竟每年的真题都会有30%的内容是没见过的创新,只有拥有足够应对新题型的分析能力,后面真正考试时候才能应对自如。

4.3冲刺阶段参考书目

不同的模拟题,他的出题风格是不一样的,可以从不同角度锻炼我们的考研数学应试能力,故模拟题也要多涉及,下面推荐最经典的几个:

4.4冲刺阶段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80+,学长告诉你,如何高效把政治这门学科收入囊中!政治这门课,玄得很,很多人平时不怎么复习,最后也能60分,感觉还不错。但你想想,60分和80分的差距在哪里?整整20分的差距,很可能就决定了你的前途命运!

复习目标:通过暑期的复习,有了一定的基础,这个阶段就是重点复习,与其他人拉开差距。

复习安排:这个阶段不需要做太多题目,做题在精不在多,只需要把《1000题》再刷一遍,找出自己的漏洞,然后回归教材进行查漏补缺。

复习目标:冲刺阶段要主攻主观题,开始主观题的背诵和练习,学习和总结主观题的大题技巧、思路和框架。同时,在最后的一个月中已经不能像以前一样,期望把所有的大纲知识点囊括到自己的头脑中,而是要按照考试的方向,抓住重点。

复习安排:背诵主观题的同时,选择题也不能落下,因为最后真正拉分的还是选择题,这个阶段要每天练习保持手感,同时继续通过选择题查漏补缺。

“得老肖,得永生”,这是考研政治界公认的,可见肖秀荣的过人之处了。肖秀荣的四件套也是考研学子用得最多的。

老肖政治必备四件套:《知识点精讲精练》、《1000题》,《肖八》、《肖四》

书籍作用:知识点精讲精练是我见过的最厚的一本考研书籍了,里面知识点涵盖十分全面,基本上把考研政治百分之95的考点都囊落在内了,这本书掌握好了,80+不算难事。大部分人看到这么厚的书籍,当即就产生了放弃的想法。但实际上,这本书不是用来背诵和记忆的,而是作为【课本】/【教材】辅助复习的。

使用方法:作为【课本】/【教材】工具书,这本书的额正确作用是帮助大家理清考研政治基础知识点,当大家遇到不会的知识点或者题目的时候,可以随时翻阅,补充盲点。拿到这本书后,应该立即配着对应的强化视频,一边看视频,一边复习把精讲精练浏览一遍,并做好相应的笔记。当然,肖大大的课很长、很枯燥,很容易让人看不下去,建议可以跟着徐涛的视频课。

考研界公认:【肖大大精讲讲练+1000题】+【徐涛的视频】是考研政治的标配。

除了看视频和看教材,习题也需要同步刷起来,这里最为推荐的就是肖秀荣的1000题了,考研政治界的必刷神器,而且至少刷3遍!每一遍,你都会有不同的感悟和收获。

那么习题有了之后,如何避免题海战术的无用功,进行高效刷题呢?

关于刷题的方法和经验,学长建议:

由于1000题是要刷3遍的,所以千万不要在上面写答案,要自己写在一张白纸上或者专门的错题本上,错题要标注做错的原因,做好笔记,同时去回顾精讲精练里面对应的考点,加强记忆。很多人政治考的不高,不是因为题目刷的不够多,而是刷题只停留在表面,不知道反思,刷了1万道题不如其他人刷了500题。

要想取得75+甚至80+的高分,考研政治复习是一个长期积累和反思总结的过程,错题的整理和复盘十分重要,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吸收消化知识点。很多人错题整理还停留在“抄书”的低级、低效行为上,其实错题整理的关键是抓住错误原因和考点内容。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整理错题,我给大家双手奉上错题整理本。

虽然老肖的押题很准,但是八套卷每年压中的概率很小,主观题偶尔能压中一题。不过选择题压中的概率还是可以的,基本都能压中几题。

八套卷一般是在每年的11月份出来,这个阶段还没有必要背诵主观题,主观题的答题模板和思路学学就行了。因此,八套卷只刷选择题,当做习题练练巩固复习效果和查漏补缺就可以了。

肖秀荣有几十年的考研政治命题经验,其押题堪称一绝,特别是主观题,5道答题基本能压中3-4道,这也是很多考生平时不怎么复习政治,考前背一背肖秀荣的四套卷,最后还能考五六十分的原因。

踏踏实实背完肖四,拿到试卷的那一刻,你就不用担心词穷无话而可以奋笔疾书了!

(1)做题和看书严格区分,及时错题复习和总结。在第一遍看书和视频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做题了。在做多项选择题的时候,发现某个知识点拿不准的时候,不要去翻书,做题就是做题,看书就是看书。尤其是模糊的知识点,只有当我们做错题的时候,我们才会印象深刻。把做题当成是考试,就算是瞎猜,也把题先做完,然后再去翻书查阅自己模糊的知识点。

(3)重视多选题,多做、多错、多改。对于多选题来说,多做、多错、多改是正确的方法。在复习选择题时应该准备一个错题本,将每一次选错的知识点都抄写下来。虽然考研的原题不会重复出现,但是知识点每年都会重复;

(4)注意培养逻辑分析能力。对于多选题来说,你要时常培养自己的逻辑能力,做双选题一定要灵活,有时两个选项间的一字之差就会让你丢分,可见出题人的狡猾,因此面对每一个选项都要“锱铢必较”。

(5)多选题做题方法:正选法、逆选法、排除法、蒙猜法。多选题有些属于发挥题,一般的正确选项是2、3、4个,3项对的多,4项对的少。凡是正面出题只要是错误观点肯定是错误答案,把它去掉,再看哪些正确观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符合题意的正确观点就选。

简答题不需要背很多,政治每年考的简答题都会被肖秀荣压中,5道题至少压中3-4道题。

(1)答主观题首先是要全。不要以偏盖全,而是要以全盖偏,第一步是审题找出有几问,第二步按问题分解回答,第三步是组织答案,同时引申发挥,因为它往往问“你认为怎么怎么样,有什么启示。”就要根据这个要求去发挥。

(2)主观题有三种答法:演绎法、比较分析法、说理分析。

(3)总结4套卷答题技巧。大题光背诵还不行,还要学会答题技巧和答题步骤,这才是拿高分的关键。还有就是,4套卷选择题都要独立做一做,哪些不会的,回去翻翻精讲精练。

(1)构建知识体系框架。死记硬背固然好,但费时费力,容易忘记。

(2)先理解,再练习和记忆。宏观上理解各个科目内容安排背后的逻辑体系,微观上理解知识点的定义、阐述等等。

(4)按时完成计划。大纲是大概每天一章,习题也是每天按一章节按时完成。

考研学校的选择不但要稳,更要高,一定是要跳起来才够得到的目标。只有一个拼尽全力才能实现的目标,才有挑战价值,也才能激发你的斗志。如果选择一个难度很低的考研目标,结果就会很轻松,过程也无不费力。但如果在一定范围之内,选择较高的考研目标,创造出适当的压力,就能逼迫你每天高效学习10小时甚至更多,因为不如此努力,你就会与目标院校失之交臂。

其实,越是轻松的考研目标,越容易让自己滑落进平庸的安全港。考研目标没有难度,前进就会非常缓慢,也就没有了学习的斗志,反正想着不用太努力也可以达到,自然也就没有拼命学习的动力了。若是仅仅冲着及格而去,原本努努力能够考八十分的你,却往往只能拿到六十分。冲着八十分去努力,就算力竭而未达,至少也会及格。有许多人在考研备考时会暗示自己,大不了就“二战”。怀着这种心理,在第一次考研的时候便不会拼尽全力,也就不可避免地走向“二战”。

在考研复习之前,我们最先需要弄明白的是高效学习的第一步——考研学习的目标是什么?你想要得到什么样的具体结果。高效学习是要做到有的放矢,对最终要达到的结果有一个清楚和全面的认知,需要搭建一幅考研的“目标全景图”。

在没有构建好“目标全景图”前,再努力也可能变成最终的浑浑噩噩,效率低下,不知所措。搭建“目标全景图”,指对学习目标进行全面了解及细致地拆解。目标越清晰,目标越详细,你通过学习达成目标的概率就越高。确定好了考研目标之后,你需要对目标进行一级一级拆解,完成这个大目标需要多少个小目标,完成每个小目标又需要做哪些工作。

有了考研目标和目标全景图(达到考研目标需要完成的一系列小目标/条件)之后,我们还需要正视自己的能力——我的能力水平到底是怎样的?我和目标之间到底差得有多远?

学长是不推荐十分详细、精确到分的学习计划的,我更推荐大家制定合理的周计划和月计划。人都是有弱点的,拖延、懒散、眼高手低等等人性的弱点十分常见,但克服弱点则不是一朝一夕的过程。在制定考研学习计划时,与其用一份不可能完成的“完美计划”来刻意“压制”自己,不如和自己的弱点“和解”,并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只制定计划但不执行或者执行不了是很多人的通病,这是因为大部分人都是意志力、自控力不强的普通人,和这种精确的学习计划天生不匹配。如果你没有制定这样的完美计划却能达到一样的效果,说明你一点也不需要追求这种形式主义。考研的时候,更推荐制定每周、每月计划,列举出这个月需要达到的目标和这个月的4周分别需要达到的小目标,以及完成每周小目标需要完成的任务即可。随时根据自己的心情和状态灵活推进。每完成一项,在纸上划掉一项,保证在一天或一周结束后,将任务清零。

很多人考研失败了,也以为自己很努力,每天花费10几个小时学习,努力了一年,然后归咎于时运不济或者自己天赋不佳。实则不然,每天的10几个小时,可能真正算起来三分之一都不到,最后用低效的复习感动了自己。

四象限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对学习目标进行规划。x轴代表紧急程度,越往右越紧急;y轴则代表了任务的重要程度,越往上越重要。第一象限里,任务是既紧急又重要的;第二象限里,任务是不紧急但是重要的;第三象限里,任务既不紧急也不重要;第四象限里,任务虽紧急但不重要。

考研过程中找资料、网课、学习经验等等是我们最常做的事情,但是面对这个纷繁复杂、数不胜数的学习资源,有太多人得了学习的“仓鼠病”,在“陷入知识焦虑——囤积知识——再度陷入知识焦虑”的怪圈中不断循环。

很多人见了唾手可得的学习材料便要疯狂囤积,仿佛入手了就是学到了。但入手的学习资源明明很多,却没有对学习产生有效的帮助——只知道像仓鼠一样囤积知识,却不知道如何学习和运用知识。焦虑感在囤积知识的一刻得到了暂时缓解,但仿佛饮鸩止渴,很快焦虑又涌上心头,甚至愈演愈烈。他们欺骗自己,认为只要保存了资料,学习就能得到巨大的进展。通过囤积知识获得的安全感不过是精神鸦片。于是,原本的材料还未打开,又忍不住去搜集新的学习资料。

“费曼学习法”是指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老师,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讲给一个完全不懂的“小白”听,直到对方能够理解你向他输出的信息。如果你的“学生”听不懂,或者你在讲授的过程中“卡壳”了,说明你没能真正理解你所接收的知识。你就要“返工”,查漏补缺,然后重复“输入—输出”这一过程。费曼学习法”主张的是让输出来倒逼输入,认为“教”才是最好的“学”。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课堂里,老师会将讲台让给学生,做一些“小组展示”等新形式的课堂活动。

考研过程中,特别是数学和专业课这两门课,如果学会灵活运用“费曼学习法”,将数学知识反复在内部和外部之间输入——输出,复习效率则会大大提升。

听课过程中应该把所有的精力用于听老师讲解,摸索老师阐述的重点、关键点,然后以最简短的语言文字记下来。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正所谓“吾日三省吾身”——这种自我省察的习惯,是学习能够取得别人不能取得的成绩的关键。复习过程中一定要准备好三本笔记本,分别是错题本、思维框架本和灵感脑洞本。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进程先快后慢。学到的知识如果在一天后不抓紧复习,留在大脑中的就只剩下大约四分之一了。在这之后,遗忘的速度会逐渐减慢,在一周后留存逐渐维持在十分之一。但如果常复习,则可以将这一比例维持80%-90%。多次复习是重要的,不然你所输入的知识会不断衰退,且衰退后难以恢复。

但记住,我们要复盘复习,而不是重复复习。复盘是主动高效的,重复是被动低效的。比如,让你你凭借记忆,把自己前一天学到的内容以知识网络的方式画出来。你会发现,复习突然变成了一件很难的事情,绝对没有打开课本顺滑地重读一遍简单。通过主动去调动记忆,而不是被动地等待记忆被唤醒,这和“重复”有着实质性区别。你越是努力回想,知识在记忆里植入得越深。我们都有过这种经历:提笔忘字时,越是绞尽脑汁想起来的字,在之后越会深深烙在大脑里难以磨灭。

考研过程中,影响我们学习最大的阻碍应该就算手机了。学了不到一小时,心理总痒痒,想拿起手机玩一会,结果玩着玩着1小时就过去了,如此循返往复,导致学习效率极其低下。在欲望面前,我们很难控制自己。可我们明知道某样东西不好,还是会想得到,诱惑驱使着我们为了满足一时的渴望,而不顾长远的后果。向诱惑不断妥协,会让我们逐渐变得不安并充满负罪感。长此以往,习惯屈服于诱惑,我们很可能会上瘾。

考研过程中,要保持专注和高效,就不要让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干扰自己。比如宿舍之间的小矛盾、同学之间的不同看法等等,大家一定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身边的一些事情,站在若干年后,回过头来看身边的事99%的事都会被缩小,甚至是遗忘。

所以很多事不必放在心上以免影响自己的前程。学习的时候不要想着与学习无关的内容,比如游戏、电视剧情等一些干扰自己的事物。倘若有类似情况的同学,应立即停止一切与学习不相干的事,必须确保自己内心无干扰。只有这样才有望保证专心的质量。

在考研备考过程中,要想高效学习,则必须学会跳出舒适圈,在痛苦中成长。压力是永远不可能被消除的,你没有任何办法摆脱它。你能够做的,唯有以勇敢的姿态去面对它。在接受了压力是常态的事实后,压力就变成了一种中性的存在。这时候,你才会意识到——要想做到真正的高效学习,反倒必须要为自己赋予压力。选择一个让自己有些窒息、有些痛苦的高压环境,才能真正得到“锻炼”。

只有勇于突破舒适圈,才能为自己创造更大的生存环境。如果你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轻松愉快,那么只可能有两个原因:第一,你太聪明了;第二,你的学习是低效的。就好比跑步,如果每天的运动量没有让你的肌肉感到微微酸痛,那么这种停留在舒适区的健身是无法给自己带来提升的。

在《三傻大闹宝莱坞》里有一句经典的话:“朋友不济,你难过;朋友发达,你更难过”。考研的嫉妒心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让精力消磨在对他人的妒忌上。即使是自己的好友,也无法由衷地为对方的成就感到高兴。适度的嫉妒是一种正常的情绪——那个坐在你旁边复习考研,成绩比你好一点点的“对手”,确实比设成手机屏保的“鸡汤文字”更能让你激发斗志。

学长这里教大家一个避免嫉妒心的方法:

如何睡觉也是很有讲究的,要注意以下几点:

那么,想睡觉的时候如何克服呢?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休息?休息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晚上精神好,白天很萎靡。其实这就是典型的黑白颠倒,这样做无异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长期下去身体健康会受到巨大的伤害,对寿命也有影响,对学习也是有很大的不利。

考研是一个长期战、持久战,在这场马拉松中,不但要跑得快,更要跑的久,坚持到最后才是胜利。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很多人没有坚持到最后,正是由于身心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最后心态崩了,也就无疾而终。

加强身体锻炼,不仅能让你保持更好的精神状态,使得备考更加高效,而且也能适当的舒缓备考压力。每天早上或者晚上,绕着操场慢跑3-5公里,不仅全身都活动起来了,大脑也会清醒很多。坚持一年,你会有不一样的改变。

THE END
1.25考研具体是哪一天考研25考研具体考试安排预计在2024年12月21日至12月22日之间进行。一般考研考试安排在12月的第三个周末进行。 2025年考研的考试时间预计为12月21日至22日。每天上午的考试时间为8:30至11:30,下午的考试时间为14:00至17:00。对于超过3小时或有特殊要求的考试科目,这些考试将在12月23日进行。 https://news.koolearn.com/20240413/1262267.html
2.25考研时间表公开在即,先看懂报考时间节点很重要!在中国考研需要提前报名,想考2025年研究生的话(包括统招在职研究生),2024年10月就要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报名,接着参加12月底的全国硕士研究生统考。之后在次年的3到4月参加复试,最终才能被录取。报名包括2024年9月24日至27日的预报名,以及10月8日至25日的正式报名,每天报名时间均为9:00至22:00,预报名成https://www.eduei.com/baokaochangshi/100962.html
3.25考研时间安排表,快来看看吧25考研时间安排表,快来看看吧! 25考研时间安排 预报名:2024年9月24日-9月27日(9:00-22:00) 正式报名:2024年10月8日-10月25日(9:00-22:00) 考研初试:2024年12月21日-12月23日 初试科目安排 第一天(12月21日) 上午8:30-11:30:思想政治理论/管理类综合能力 下午14:00-17:00:外国语(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dtlandingsuper?nid=dt_4494686213790119464
4.25考研时间终于定了!剩余时间中公考研带你学根据今年的公考,25考研时间为2024年12月21日至22日,考试市场为6个小时的考试科目将于12月23日举行。今年的网上报名时间为10月15日至10月28日,预报名时间为10月9日至10月12日每天9:00-22:00。这样看来留给大家的备考时间真的是越来越紧张了,还有困难的同学,快来和成都中公考研一起学!https://m.tantuw.com/cd/Schoolnews/7980_797802
5.25年考研是什么时候考?考试安排一览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时间定为2024年12月21日至22日,考试时长定为6小时的考试科目定在12月23日进行。请报名人员注意考试时间,在规定日期内参加。 25年考研是什么时候考?考试安排一览 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时间定为2024年12月21日至22日,考试时长定为6小时的考试科目定在12月23日进行。请报名人http://www.tm022.com/kaoyan/xiaoxi/948524.html
6.25考研:报名时间已确定!最近,在浙江工商大学2025年招生简章中,明确指出“预报名时间是2024年9月24-27日,正式网上报名时间是2024年10月8日-10月25日”,相当于提前敲定了今年考研报名时间!这个信息启示考研人,应当加快复习节奏,审慎选择目标院校,尽量提前准备报名材料。 9月24日预报名 https://www.mbachina.com/html/xw/202408/593777.html
7.定了!25考研初试以及报名时间安排!以下内容是教育部发布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和报名时间安排,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25考研热门招生院校、热门专业、招生简章、参考书目、择校择专业指导、以及考前集训等相关方面,可以随时联系新东方在线老师进行咨询。 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时间为2024年12月21日至22日,考试时长为6小时的考试科目在12月23日举https://kaoyan.xdf.cn/202409/13926507.html
8.定了!25考研报名时间考试时间!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的报名和考试时间终于确定了!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4年10月9日至10月12日,正式报名时间为2024年10月15日至10月28日,每天的报名时间为9:00至22:00。初试将于2024年12月21日至22日进行,对于考试时长达到6小时的科目,将在12月23日单独进行。考生需要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进行报名http://www.caikuaitoutiao.com/show/627549.html
9.2022考研初试时间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时间为2021年12月25日至26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在12月27日进行(起始时间8:30,截止时间由招生单位确定,不超过14:30)。 2022考研准考证打印入口时间研招网 2022考研时间安排表 https://bj.offcn.com/zg/kysj/2022.html
10.考研时间2024年考试时间科目(12月23日【#考研# #考研时间2024年考试时间科目(12月23日-12月25日)#】?无忧考网考研频道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了解到,考研时间2024年考试时间科目已公布,安排在12月23日-12月25日期间。具体如下: 1.考试时间 2024年考研初试时间安排在2023年12月23日至24日(每天上午8:https://www.51test.net/show/10933047.html
11.25/26考研完整时间线25/26考研完整时间线 学冠教育 关注 专栏/25/26考研完整时间线 25/26考研完整时间线 2023年09月05日 11:1815浏览· 0点赞· 0评论 学冠教育 粉丝:739文章:1 关注本文禁止转载或摘编 分享到: 投诉或建议 评论0 最热 最新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ω?) 发布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26316005
12.考研网2025考研时间考研报名时间/大纲/考研流程中公考研网为考生提供2025考研大纲什么时候公布,考研考试时间,考研报名时间,考研究生要考哪些科目,考研报名/调剂流程,考研成绩查询等信息及考研培训辅导班,2025考研培训就上中公考研。https://www.kaoyan365.cn/
13.2022考研时间确定,初试定于12月25日至26日2022考研时间确定,初试定于12月25日至26日 教育部于近日印发《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明确2022年考研初试时间为2021年12月25日至26日,考试时间超过3小时或有使用画板等特殊要求的少数考试科目安排在12月27日。https://m.gmw.cn/2021-09/03/content_13025507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