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过注会经验分享(精选5篇)

我注会是考了3年,20xx年开始考,20xx年过了税法经济法,20xx年过了审计和会计,20xx年过了战略和财管。从我自己角度看,考试难度相对容易的三门是经济法税法和战略,会计和审计财管难度是比较大的。我通过考试成绩最低分是审计60,其他都在65以上,最高分应该是税法77还是79分。

我年纪比较大了,今年31,我感觉啊,考注会还是应该年轻一点考的比较好,22,23岁的我和28,29岁的我记忆力、体力明显是不一样的,年龄越大考试越吃力。在这一点上,我想还在犹豫的弟弟妹妹们应该早点下定决心,要考注会真的要趁早!所以网上说一年过5,6门的我认为只可能是20几岁的人,如果他们的分数都在60,70左右那真实性还是有的,如果是一年过好几门的分数还是80,90的,我认为几乎是不可能的,注会确实比能想到的难。所以考注会还是要脚踏实地,自己最好做个计划,不要因为网上谁谁一年过4,5门自己也激进的一年考5,6门,报名的太多,也许是会全军覆没的,还不如少报点,稳稳的过,考注会是个长期过程。

总的来说,注会考试真的很难,我人生中只有这个考试耗费了我大量心血。这个考试让我明白你复习的再好也不一定会过,你觉得考得超好也就70来分。但是也请不要太过于恐惧,我们考注会是要考60分,从100分拿到60分就是允许你出错的,所以还是要重基础,在客观题上少错,主观题上会做的不要出错,那么不会做的难做的也不会影响你拿60分。最后希望每个考注会的都能坚持下来,总会过的!

先说一下成绩吧,去年六过四,会计:82.5,审计:69.5,经济法:81.5,税法:31,财管:80,公司战略55.75。成绩不好不坏,虽然不能和学霸比,但是对我来说足够了。

还不想让这个帖子就这么没营养地结束了,说点其他的。我大学里学的与财务无关,毕业之后从事的工作也与财务无关,机缘巧合下想换个工作,于是想到了参加注会考试然后去事务所。郭建华老师说的好,注会的会计是给有一定基础的人学的,像我这种连其他业务收入和营业外收入都分不清的人该怎么学呢。先找了一本基础会计,大概弄明白借贷、科目、分录的情况,我就开始看郭老师的课件了。能看懂吗能,因为会计不需要你去发挥什么,它只不过在记录企业发生的一切。能记住吗记不住,但多看两遍,总会记住的,它只不过是在记录企业发生的一切,流程知道了,分录就记住了,就像背课文,给了提纲,往里面填字就可以了。我用了差不多3个月才把会计差不多弄会,之后的审计、财管、经济法、公司战略,每科差不多一个月学完。所以考完会计,感觉注会的路上已经没有什么可以难住你了。

我要说的就这么多了,希望各位同学今年都能取得好成绩。也希望自己今年能够完成专业阶段。

关于我的CPA之旅

20xx年取得律师职业资格并为非执业律师。CPA考试被誉为中国第一难考的执业资格考试,并非徒有虚名。

我本科系金融学专业毕业,研究生系法学专业毕业,目前就职于一家外资会计师事务所,担任企业风险控制高级经理一职,主要负责企业跨境并购、企业摧毁重组等涉及法律法规的事项的专项咨询服务,CPA对于我言,其实是一个不可企及的高度。后因工作需要,接触到了审计工作,由于非财会专业,对于会计审计工作必须从零开始。

20xx年在前辈的指引下,开始自学财会知识,一切从基础开始。

20xx年考证之旅毫无收获,铩羽而归。

20xx年收获颇丰,在自己的努力和网校老师的帮助下,我顺利通过了CTA剩下四门课程,CPA也通过了《战略》、《税法》、《经济法》三门课程。小骄傲了一把!但是好友也友情提醒我说,CPA最难啃的三块骨头我都没碰到。其实就是那三座大山!

20xx年,我兴冲冲了报了《会计》、《审计》、《财管》这三座大山,初生牛犊不怕虎,每天如饥似渴的拼命复习、看书、做题、温故而知新,不知疲倦的发疯复习。后来《会计》79分,《审计》68分,《财务成本管理》48分,好遗憾,未能完美收官!为了一门财管,我明年不得不重新来过!或许这就是所谓的,残缺也是一种美!

关于考试目的

法学上常强调一个概念,动机,即做事的目的性。对!你考注会究竟是为了什么。

我是一名专业人士,只有自身专业足够强大时,对于我的客户才是最负责任的表现,于人于己都是一件负责任的状态,顾客自然也会愿意采购我的服务。所以,每次提供专业服务时,我都是警言慎行,希望不会给予我的客户错误的指引。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你的专业必须是精、准、广,客户的提问,如果还能难倒你,说明你还不够OK。

一直都认为,学习法律,教会我如何为事物定性;学习财务,教会我如何为事物定量。两者有机结合,方能有效认知事物的内外一切,各种角度。当然我并不是否认其他领域的知识的效用。

很多人都说,考完CPA,就能换个好工作,有个好职位,买个好房……这也是大实话。但是做专业的人,只有好好的把自身专业做大、做强、做全了,无需担心钞票的问题,钱只是价值的一种表现形式,但绝对不是终极表现形式,潜在的、隐性的价值或许超乎你的想象。如今,我也已经领略到了专业的魅力所在。

我立志做一名受人尊敬的专业人士,不仅仅是现在,更是在不久的未来。热爱源自对于生活的尊重,对自身专业的尊重,亦是对自己服务的对象、任何的受益方的尊重。同样,你也可以得到他们的尊重。循环往复,生活原来可以更美的!

关于考试心态

考试难度会让人有一种莫名的紧张、紧迫感,个人认为,这是人的本性。当你奢望的太多,而付出的太少时,你会向现实妥协的同时,产生一种莫名的恐惧,这就会让你肾上腺素升高,紧张油然而生。

近几年考证的经历告诉我,考不过的唯一理由便是:复习不到位!原因只有一个,没有之一!

其次,我坚信,心静了,智慧油然而生。一直坚信这一点。如今物欲横流的社会,多少人成了炮灰,朝三暮四,思前想后,如何还能把自己安放在一个合适的位置如何才能让自己安心面对中国第一难考的执业资格考试当你心真的能静下来,确实能让你好好思考问题,思考你的人生,思考如何规划、应对明天的问题。

关于考试方法

文科的考试,除了看书,就是做题。永恒不变的真理。CPA考试更是如此!万不要再问我有啥捷径,想走捷径的,你肯定肯定肯定考不过的。面对CPA,应当是看书、做CPA考试真题、再看书、再做CPA历年真题、总结、再次看书。

教材是一个宝,千万离不了!

适当做题,有目的性做题。准备好CPA考试资料,做错了的题一定要再次做一遍,一遍不够两遍,两遍不够N遍,直至不再错为止。做完后,务必总结、理清出题意图(知识点)、理清思路(解题套路)后再回归教材,如此一来,对于教材重要知识点一定是了如指掌了。

千万不要区分重点、分重点章节分类复习了,今年的考题充分告诉我们。注会没有重点,处处是重点。我约莫估算所谓非重点章节考了近20分。尤其在客观题中体现。幸好我复习全面,小窃喜一下。考前压中了期权和项目投资,更是赞!正应了,心纯净,行自然的道理。

关于其他

1、网校课程设计合理,老师专业水平值得信赖。希望各位好好珍惜学习机会,好好利用网校的答疑平台,怎么说呢,一个成功的考生背后一定有一大帮默默无闻的答疑老师;

2、正版教材一定要买。少吃两顿肯德基的钱还是值得的!不要买盗版,得不偿失;

4、良好的心态,努力的复习,不要三天那个啥,两天那个啥的…各位懂的!

5、千万不要相信考前送答案等诈骗信息。20xx年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行业的尊严掌握在行业从业人员的素养,这第一道坎儿务必严格,准CPA们都是行业的未来的太阳,答案有价,未来无价,而且现在出售国家级,是刑事犯罪的范畴,你的有几个20xx年就算你有证据,你敢报案你买而被诈骗了吗

6、请将此文多读几遍,智慧将油然而生。

20xx年我辍学于南京某大学,梦想着和世界上最富有的人那样,离开学校,将自己的灵感变成现实。我开过餐饮店,在南京某医药集团做过DBA,帮旅游公司开发过网站,在站台,58同城上帮人开发过零散软件,做过家教,社会调查,塑料厂采购,也进入过传销组织(非安利,完全非法的那种),偶然的机会还免费跑了中国绝大部分地方,穷的时候甚至想去卖血换点晚饭钱。这一切都发生在大学3年里(没上满4年)。

我现在都惊奇当年的精力,是如此得充沛,生命力如此顽强!那时我并没有太多的奢望(可能因为读书太少,见识太少),只想赚点钱,到处走走看看,对技术,金钱和美女充满了崇拜。那时候日子似乎没有提到生活的高度,仅仅是生存罢了。

毕业前,但辅导员激情四射得劝大家考研时,我已经收拾好包裹离开了学校。我选择了绝大部分人都会走的路---去找工作。当年的我确实有足够的能量去闯,但无法说做一份事业,和今天毕业的学生比,我当年缺乏知识,缺乏资金,缺乏合伙人。

这里也劝一下刚毕业就想创业的学生,除非家里有足够的支撑,否则一出校门就想创业的朋友还是三思。创业不仅仅是一些点子。还有资金管理,团队管理,市场分析等等。社会不算太险恶,但基本上不是一个刚毕业的学生就能处理的。比尔盖茨,马克·扎克伯格不是每个人都能学的。通常情况下建议去一个企业待2~3年,如果目标就是创业,就不用计较金钱,在企业里尽可能每个岗位都待一下,然后再出来尝试创业,能大大提高成功率。

找工作并不算一件难事,虽然当时最高学历就高中。很多朋友觉得学历低找工作没有自信心。这里有一些简单的Tips:

企业里需要几种人:

管理者,能全局把握事情,并不找借口将事情做完成的人

干活的人,能服从老板不找借口将事情做完的人

有关系的人,不能做事,但老爸比李刚还狠的人。

有钱人,项目向前推进,钱当然是最重要的。

进入一个企业,永远想一想自己能为企业做什么,能奉献什么正常的企业都需要能做事的人,无论是编程还是扫厕所。学历很重要,那肯定不是重要的。大企业之所以有规定雇员本科向上,那时因为从概率学来看,能上本科以上的人肯定相对比本科以下的能力强。当然这只是概率,如果你看准一个企业,只要有机会展现出你的能力,我相信即使没有学历企业也是会录用的。

在上海的日子我积累了一些技术,一点点人脉,一点点自信外加一点点担忧!5年的日子足可以让一个打工者过上简单舒适的生活(如果你努力的话)。有一次我在阳台上抽烟,突然想到我就这样生个孩子,然后慢慢老去

我卖房的原因很简单,想移民。和绝大部分移民的朋友类似,我对国外一无所知,移民前我只去过一次香港。

移民,我们依旧走了一条相当稳的路,我让我老婆去澳洲读书,然后申请移民,我做陪读,然后找工作养家。算算我们在澳洲也生活了5年多了,即使现在想到当年刚来的日子,还是很累。记得我的体重从出国前150多在一年内跌到120,然后第三年才恢复到150,去年年初变成了160,今年又回到了148.

出国前读过一朋友的博客说国外好山好水好无聊,国内好脏好乱好热闹。诚然,即使现在我周边已经有不少老移民了,这句话还依然适用。这里给一些想移民的朋友一点简单的忠告:国外不是想象得那样好,当然也不是CCAV播得那么乱。不少资本主义国家只是在120xx年前就完成了原始的资本积累,在过去的120xx年不断进行物质和精神的调和才出现现在的表面上乌托邦一样的社会。每个国家都有脏乱差,只是发达国家比例少些,民主多一些,生活简单些,文化隔阂些,语言不通些...能在西方发达国家混得好的,基本上都是英文很好,赞同并融入西方文化的;或者富二代能在外面一撒千金的;又或者长得漂亮胸部又大的。国外的5年是我人生慢慢走向成熟的5年。

出国前我自己一直奉行非黑即白的做事原则,简单来说就是事情分成做还是不做,钱分成花还是不花,人分成好人还是坏人...这样做,可以让人生简单到极致,当然出现的问题就是偏激。

出国前我一直认为坚持做一件事情就能成功,现在想想,这也属于上面所说非黑即白。成功属于少数人,坚持不坚持都不见得能成功。但把握自己的方向很重要,无论何时不要放弃自己的梦想,自己的梦想可以是赚钱的也可以是有自我成就的,但最好是赚钱的。

出国前我不太在意别人的看法,这也是很多IT朋友们羡慕的,但现在有所改观,别人的看法或许无法影响你,但会影响你的家人,你的朋友,最后还会作用于你。活在世俗的社会里就需要注意人情世故,如果实在不喜欢,移民是一个选择。

出国前我觉得学文科的人都傻透了,整天星座,算命之类搞虚的,现在慢慢明白在普通人眼里咱们写的软件和别人弄得龟壳算命没啥区别,都是生活的一部分。

或许这可以归类成长大了就世故那一类。其实我想说的,每个人都会慢慢变化,这种变化从人性角度可能是退步的,但这不要紧,投资学角度说顺势而为。做人,或者说做一个普通人也要顺势而为,当你有足够的能量时可以做些出格的事,当然出了格你要有能力回到正轨。

重新开始的东西很多,气候,语言,食物,习惯,工作以及已经来澳大半年的老婆。

好景不常,2个月后我就感觉到了生活的压力,我老婆留学的所有钱都来自于我们上海的积蓄。而积蓄仅仅够留学以及基本生活的费用。

(国内的朋友问什么是陪读签证,这其实是学生签的一种,一般用于陪配偶读书,或者家长陪孩子读书。由于我老婆是读的硕士,所以我的陪读签可以全职工作)

刚开始的澳洲生活并没有太多给我激动或者幸运的地方。和绝大部分学生或者新移民一样,我开始寻找labour工,国内就叫体力活。简单,来钱快,不用交税...当然工资很低。

这样的工种可谓遍地都是,华人占主流的主要就是饭店,清洁,按摩(正规的那种),搬家等等。由于这些都并不需要太多的技能,所以基本上一天就找到合适的,2天后就可以上岗培训了。

未曾想到的是这样的工作一做就做了接近一年半。当然这一年半发生了不少事情,比如我们自己购买了自己的加盟清洁生意。【知识普及一下:所谓加盟商,请看百度百科。澳洲加盟体系十分成熟,大到大型大卖场,电脑服务公司,小到冰激凌店,清洁之类的。加盟总公司通常发展品牌,寻找成熟的供应商,协助小商家进行市场推广等工作】自己做老板的好处就是赚的钱多了,经济上可以宽松些。我们不用经常吃土豆鸡块,偶尔也可以去超市买点绿色蔬菜增强下维生素。【再普及一下,澳洲很多蔬菜很贵,比如老外超市的一把小葱要$2以上,4颗小青菜要$1,芋头超过$20一公斤,蘑菇$15+一公斤...相比来说肉类都不是贵得那么离谱】平时空闲时也经常开车去海边,踩踩沙子,看白白的浪花,凶猛的冲浪者...

最夸张的时候我周五,周六+周日三天需要工作40+小时,周末有超过25个客户。我常常开车到客户门口,熄火后就趴在方向盘上睡着了。

人的潜力无限,就和女人的胸脯一样,看不到了,就自己给自己挤一挤。

在澳洲找工作的经历对国内的朋友来说更像一个故事了。

澳洲移民主要由以下几类组成:

1.投资移民

2.技术移民

3.学生

4.劳工

5.早期南方移民

投资移民主要做生意,比如进出口贸易,生产加工厂,或者直接买个加盟店之类。他们相当一部分人年龄偏大,英文较差,对西方文化认同度较低,来澳洲主要是转移资产,享受环境或者为了下一代。

早期南方移民是组建全球中国城的主力军,这部分人相对文化偏低,但有胆识,吃苦耐劳,相对团结,他们的世界观以及行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当地人对中国人的看法。技术移民,学生,劳工是找工作的主力军。绝大部分西方国家找工作都会比中国困难些。我个人分析的原因:西方国家的人力成本很高,企业会花很多成本去雇佣一个员工,一旦确定了,企业都会提供相比合适的环境给员工。所以在很多企业里,几乎一半的员工都为同一个企业连续工作20xx年甚至更久是非常常见的。但在中国频繁跳槽也不能说完全坏事,我看这里毕业生一旦进了企业,就一直待着,他们不知道外面的企业是什么样子的,对最新科技也兴趣不大;而在国内的频繁跳槽的人可能无法进行知识和人脉的持续积累,但却开阔了眼界。

时光荏苒,转瞬十年,从我接触房地产营销到我深深爱上房地产营销,多年来我有过激情有过迷茫有过退缩但更多的还是那份执着,它是我的职业更是我的事业。进入销售行业,从一个小小置业顾问做到管理者,工作的重心一直在变,思维也在不停地转换,如今常常思索的是该如何从执行者变成监督者与传达者,如何管理好团队。

一、选人,选择一个合适的人加入团队是很重要的,要从多方面来考虑。如招聘的目的是什么,不明确目的,很难真正利用好人才资源。再如招聘的要求是什么没有明确的要求,对筛选人才时,会很难决择,招来的人会花去你很多管理及其它成本,而后悔当初没有考虑这么多。还有应聘人的目的和动机是什么如果一个人没有很强的目标和动机,会很快失去工作的源动力,造成团队的负面影响。而且有时人家就是来锻炼,结果你清楚这点,却把他做为重点培养,后来离开了公司,而你后悔不已。很多负责人在选择应聘者时,都会带有主观意识,如果在招聘时,就能建立信任及友好关系,这多半是靠感觉。个人想说理性分析后,有感觉是好的,但不能单靠感觉,更要靠科学的面试方法与分析判断才能选对人才。

三、用人,一个人融入团队,有能力为部门完成任务,为公司创造价值的时

候,就应该好好利用人才,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用人总结为:一是信任,对员工完成一项工作时,要信任他坚决能完成,不断给他打气。二是责任,让员工完成工作时,思想意识中有很强的责任感和荣辱感,能用心把工作完成好,而不是了差事。三是独立工作能力,完成任何工作时,培养员工有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遇到问题,而不是首先考虑依赖别人和团队,而是自己冷静思考。四是管理能力,要适当培养员工的组织和管理的能力,以便他有升职的机会和能力。五是主人翁思想,处处为公司利益和长远发展考虑,愿意在某些时刻牺牲自己的利益。六是长远目标,协助员工在公司建立长远的目标,而不断努力。七是替换原则,在任何岗位上,如果有可能,让二人以上能胜任其工作,尽可能遵循替换原则,在出现意外时,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八是相互培训原则,让老员工尽可能管理,培训一下新员工,减少负责人的管理负担。

四、留人,一个员工真正能为公司创造价值,而且有发展潜力,就应该考虑如何留住人才。一是要提供物质保障,让员工能得到较为满意的回报。二是要处处为员工着想,切实能解决员工的实际困难,如提供午餐,医疗保险等。三是建立良好企业文化,让员工从主观上愿意在公司工作。四是提供升职的机会,让员工认为自己总会有升职的机会。五是学习的机会,让员工能感觉自己每天都在学习进步。六是组织一些活动,让员工能放松,更热爱团队和公司。

THE END
1.大家都是怎么学习注会的?第一年,建议先啃“硬骨头”——会计,搭配上税法。会计是CPA的核心科目,难度最大,搞定了会计,后面的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83368667/answer/42965453363
2.考初级会计师,报培训班还是自学成才?哪条路更容易通关?考试初级会考初级会计是否有必要报班,这取决于个人的自学能力和基础条件。对于自学能力较强或有一定会计基础的考生而言,自学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考初级会计师有必要报培训班吗 考初级会计是否有必要报班,取决于个人的自学能力和基础条件。报班有以下好处:系统学习:培训班通常会提供系统的课程安排,能够帮助考生全面覆盖考试大纲要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EUVDFO05562V0S.html
3.cpa自学过的概率大吗自学cpa通过的概率是因人而异的,但总体来说可能相对较低。 cpa考试是专业性强、涵盖面广、难度较大的考试,需要考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完全依赖自学可能会遇到很多瓶颈,学习压力也会非常大,容易走弯路。点击领取:注会6科核心考点 cpa考试分为专业阶段和综合阶段,专业阶段是综合阶段的必经前置程序,https://www.kaoyaya.com/info/zhucekuaiji/234842.html
4.cpa自学过的概率大吗?因人而异!一、cpa自学过的概率大吗? cpa考试“内容多”、“难度高”,虽然每年都有上百万人报考,但最后通过并获得证书的人确实少之又少。这时肯定会有同学想问:“cpa难度这么高,需要报班吗?”,“自学能考过吗?”,其实cpa考试的通过与否最重要的在于个人,无论选择怎么备考,最重要的是努力和认真,只有付出行动,才会有收获https://www.gaodun.com/cpa/1446911.html
5.cpa考试顺序怎么安排?大家都知道,cpa考试科目很多且成绩存在有效期,这无形中给备考增加了很多压力,怎么安排cpa考试顺序呢?乐考网小编整理了几种搭配方案,感兴趣的同学来看看吧! 一、cpa考试顺序怎么安排? 2024年cpa考试顺序安排如下: 二、cpa自学过关的概率大吗? ?cpa自学过关的概率相对较低,尤其是对于零基础或基础薄弱的考生来说,https://m.sohu.com/a/824915964_121180285
6.cpa能够自学吗cpa能够自学。但自学cpa压力比较大,特别是没有基础的考生更容易遇到学习瓶颈,且自学通过考试的概率较低。 2018年注会考试分析报告显示:各科合格率如下: 会计合格率:21.93% 审计合格率:31.05% 财管合格率:29.39% 经济法合格率:30.52% 税法格率:29.46% 战略格率:29.47% 自学cpa会遇到的问题: 1.考前对注会一无所http://m.lhl4.com/zx-2936340/
7.cpa考试顺序怎么安排?二、cpa自学过关的概率大吗? ?cpa自学过关的概率相对较低,尤其是对于零基础或基础薄弱的考生来说,自学通过cpa考试具有较大的挑战性。 财会专业毕业、或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考生自学通过的概率较高,因为他们通常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https://m.dongao.com/zckjs/bm/202411084498920.html
8.注册会计师自学通过率高吗注册会计师(CPA)考试被认为是财会行业的顶级证书,具有很高的含金量和认可度。每年的通过率大约在12%-18%左右,由此可见,CPA考试的难度较高,通过率相对较低。对于非财会专业或财会基础较差的学员来说,自学通过CPA考试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和较大努力。但是,虽然通过率较低,但并不意味着注册会计师自学通过率就一定很低,https://localsite.baidu.com/article-detail.html?articleId=15256882&ucid=PjRvPHDYPjm&categoryLv1=%E6%95%99%E8%82%B2%E5%9F%B9%E8%AE%AD&ch=54&srcid=10004
9.注册会计师考试全攻略1、 CPA考试已经成为整个会计群体关注的考试,不单纯是一个CPA行业入门考试。 2、 绝大部分人考试有明确的目的,且不止一个目的。 3、 不同地区、职务层次、性别的人在考试目的方面有较多的区别; 4、 通过CPA考试,平均需要近4年的时间投入,每年投入811元直接费用。 https://www.360doc.cn/article/2544209_43585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