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0岁的于光荣,本是邵阳学院中文系的教授,教授古代文学和逻辑学,喜欢研究古代的孔子、孟子,并写下一系列的学术著作;现在,他的身份是湖南工业大学法学院一名普通研究生。
1976年大学毕业后,于光荣进入邵阳学院当老师,一直活跃在教学第一线。1985年,他在广西师范大学[微博]研究生班进修,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方面的研究。
而因在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中,发表了论文以及完成了一定的科研课题,于光荣于2006年评上教授。
昨天,记者在中国知网上,检索到几十篇于光荣的论文著作,如在2000年第2期发表在《湖南社会科学》的《孔子的人格特征》;2008年第6期发表在《邵阳学院学报》的《汉代文学中的商人》等论文。
边教学边从事律师工作自感知识不足决定考研进修
通过司法考试后,于光荣没有放弃自己的教师工作。在教学之余,他兼职在湖南富强律师事务所从事律师工作。
因此,于光荣就想着继续就学,考国际法的研究生,到高校专业系统地学习国际法。
一边考研一边给学生上课最难考的英语轻松通过
于光荣定下了详细的复习计划。研究生入学考试中,众多考生“输”给英语。而于光荣英语考出了63分的好成绩(法学研究生国家线英语为45分)。
准备考研的这半年,于光荣坚持每天早上7点起床,听一段英文,背一段《新概念英语》,每天坚持学习英语2、3个小时。于光荣说,很多学生备考喜欢背字典,但自己从来不背字典的,“背英语段落更容易积累语感,写作文都不发愁。”除此之外,他就是做考研英语真题。
就这样,在2014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中,于光荣考出了346分的成绩,达到了上海海事大学335分的复试分数线,但因为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只招收100名,于光荣的成绩排名在116名左右,最终遗憾地和上海海事大学失之交臂。
在调剂过程中,得知湖南工业大学法学院也开设了国际法专业研究方向,“株洲离邵阳比较近,所以最终选择到湖南工业大学读研究生。”
他是工大招收的年龄最大的一名学生
湖南工业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陈雄告诉记者,法学院从4年前开始招收法学研究生,基本招收的都是应届毕业生,“他是法学院具备招收研究生资格以来,年龄最大的一位了。”陈雄介绍,学院招收研究生年龄一般不超过40岁,但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于光荣说,“自己是自筹经费的考生,每年学费8000元,加上1200元的住宿费。”
陈雄说,学院并没有对于光荣进行特殊照顾,于光荣到学校报到后,因为在邵阳学院还有一门课程要在10月底结束授课,考虑到他的实际情况,学院同意了他的请假要求。
【对话】
记者:于老师,为什么60岁了您还来考研读研?
于光荣:从小我就喜欢读书。人要有所追求,国家提倡终身教育,我只不过是想活到老,学到老,并且法学是我喜欢的领域,从事国际法律的律师比较缺,所以想挑战自己。到明年,我可以退休了。现在来读书,相当于提前安排我的退休生活。等研究生毕业后,我就专心从事律师工作了。
记者:马上就要退休了,原本可以安享晚年了,家人是否支持您读研?
于光荣:家里人很支持,我妻子退休了,家里的事情基本都不需要我操心了。孩子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去闯荡就好。
记者:邵阳学院是否支持您读研?
于光荣:学院只要我安排好我的教学工作就好。这个学期,我还要给学生开一门《逻辑学》,课程将在10月底结束。因此我向工大法学院请假了,就是要给学生上课,这门课程在10月底就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