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灵之战》走红,这档玄乎的真人秀如何在俄罗斯火了十年?
俄罗斯真人秀综艺《通灵之战》(Bitvaextrasensov)的2小时“亚历山大合集”,在B站上已经获得了44万点击。这档节目以及它的获胜者,拥有了自己的百度贴吧、知乎讨论以及“民间字幕组”。
最终有13个正式选手参加比赛,他们需要比试的主题充满了戏剧化。例如一位俄罗斯童星出身的歌手被带到选手们面前,让他们蒙着眼睛判断是男是女。选手们给出各式不同的回答,包括“他没有性别”,“这个人很自私”,“他的婚姻正在出现问题”,而这位歌手本人也会因为这些话表现出不同的反应。
节目的设置更像是“民间猎奇”环节,在每集末尾会给出“征集困扰事件”的联系方式。选手们被带到不同的人物面前,或者前往俄罗斯不同的地点,去解决不同的“问题”。
每一集出现的“求助者”数量不等。例如某一集他们前往了俄罗斯的一个村庄,和几乎一个村子的人进行了对话。而在“小伙意外死亡的背后”这一集中展现了这样的内容:一个女孩的未婚夫被发现在一个公园单杠上死去。女孩和男孩的阿姨来到了节目中,叙述他们的经历。
对于国内喜欢这档节目的观众,每个选手的特点都被津津乐道。“承包大神。”“小胖也是有能力的。”“我更喜欢达什大叔。”类似这样的弹幕频频出现。
《通灵之战》看起来就像是一部玄幻题材的影视剧。实际上,节目尽管呈现出来“恐怖”的故事素材,但是无论是选手们、主持人还是“求助者”,最终都展现出温暖的氛围。每个“故事”几乎都以“求助者”的哭泣和释怀结束。这也是为什么豆瓣网友@Issac的观后感是:“本来是一个玄幻类的节目却每集都有泪点在。”
它甚至演绎出了“爱情戏”。亚历山大和14季的另一位选手玛丽莲已经结婚并有一个女儿。亚历山大在Instagram上的照片,有一半都是情侣合照。
根据askinmask网站的资料,亚历山大1986年11月26日出生于俄罗斯萨马拉。他在SamaraStateAcademyofCultureandArts学校学习了戏剧专业,曾经在剧院、电视台担任过台前幕后工作,直到2013年获得《通灵之战》的冠军。
关于《通灵之战》最大的争议就是内容的真实性。人们当然有理由怀疑,这些太过戏剧的片段只是被TNT演绎出来的,毕竟电视台真人秀节目一直有按照台本演绎的习惯。但是另一种观点也认为,没有直接的新闻揭露,这个长达10年的节目捏造了所有参与家庭的经历。
事实上,流行文化中围绕着所谓“灵媒”的故事、揭露故事一直层出不穷。从大范围来说,“超自然”本身在不同国家都是一个常见的主题。它为追逐夸张题材的制作者们所喜爱,呈现于影视、小说、游戏等不同形式之中。
即使在虚构领域,制作者在面对观众的认可时也需要保持警惕。在美剧《超感警探》中,PatrickJane是一位“通灵者”,但他又多次拆穿了同行们的把戏,表示这世间没有真正的“灵媒”,一切都只是把戏。在不同国家的故事中,“灵异”的设定范畴通常也和本国观众所熟悉的文化、传说的内容有关系。例如东方的“玄幻”和西方的“魔幻”往往提供了完全不同的幻想框架。
在这一系列衍生版本中,俄罗斯的这个版本显然最为成功。在国内,它的影响力只在小众范围内,其豆瓣评分达到9.3分,但只有900多个观众评分。在美国的PlanetPrimetime的介绍里,它被列作“最古怪的电视节目之一”。不过正如开头所介绍的,它在俄罗斯是主流电视台的长青栏目。
俄罗斯人在这股“当代神秘热”中呈现出来的毫不掩饰的态度,引起了一些西方媒体的注意。在BBC一篇名为《为什么俄罗斯人迷恋心灵学》的报道中,亚历山大告诉记者,他的“客户”是当地的中产阶级们,包括银行家、东正教的牧师、以及政治家们,“除了在教堂里祈祷,他们会来找我解决难题”。
他所描绘的正是一个荒诞而庞大的迷信产业。《卫报》《泰晤士报》的专栏作者MarcBennetts长年在莫斯科居住,出版过关于俄罗斯的数本著作,包括2014年的《复活的卢布:当代俄罗斯的神秘学、异教和巫师》。根据他的叙述,俄罗斯大约有10万“神秘学者”(通俗的说法是:灵媒、巫师、通灵者),包括公司团体和城乡个人,经营着自己的生意,这个蓬勃发展的市场每年达到300亿美元。
根据非官方民调组织列瓦达分析中心(LevadaCentre)统计,五分之一的俄罗斯人曾造访过“通灵者”。另一家民调组织Sreda在2013年调查统计有63%的俄罗斯人相信占星术、占卜、邪眼(“Evileye”,一种迷信力量,由他人的妒忌或厌恶,带来了噩运或者伤病)。
在俄罗斯,基督教信仰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但在广阔的东部地区和农村地区,有人相信萨满教徒和其他异教信仰。这可以帮助解释为什么神秘学一直在俄罗斯存在吸引力。即使是前苏联激进的无神论者也没能抑制住民众对它们的好奇。
一名20多年来一直反对这些神秘学说的东正教助祭AndreiKuraev,也表达了对人们这种心理的理解:“你可以是东正教徒同时是谋杀犯,你可以是东正教徒同时是窃贼。没有谁能够强迫一个人泾渭分明。这也是为何人们的脑海之中存在着完全不同的元素,就像是冰淇淋混合着芥末。”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封建皇族时代,传说中擅长催眠术的“拉斯普京”得到俄国沙皇的信任,为患有血友病的阿列克谢皇太子治病,最终因丑闻百出,被谋杀而死。20世纪末至今,这个形象出现在了日本的《名侦探柯南》、好莱坞的《真假公主-安娜塔西亚》、《地狱男爵》中。
在前苏联临近解体的最后时代,一个世纪的魔法和神秘信仰重新出现,取代马克思和列宁的意识形态确定性。由于显而易见的原因,这些迷信生意都维持在地下状态。而苏联90年代解体之后,这些诡秘学说重新进入主流视野。巫师们聚集在曾经举办共产党会议的市政厅,试图召唤列宁的精神。老妇人在城市广场贩卖魔法,而国家电视台公然用“精神治疗”会议取代拖拉机生产报告。
“苏联教导其公民不为自己承担责任”,精神学家NikolaiNaritsyn的看法是,“有人总是照顾我们,提供免费医疗保健和教育,为我们决定一切,我们应该生活在哪里,我们应该吃什么,我们应该穿什么,我们应该还是不应该去。当这个系统崩溃时,很多人感觉像是在街上迷路的小孩子。神秘主义者,心灵术士,巫师等等都突然出现,说,‘来看我们!付钱给我们,我们将解决你的所有问题!’这是一个非常诱人的建议”。
一直有新闻记载,这种对于超自然的依赖导致了悲剧性的结果。2004年爆发了一桩全国性的丑闻:GloryGrabovoi自称能够复活“别斯兰人质事件”围困的受害者(2004年9月1日,车臣恐怖分子在俄罗斯南部北奥塞梯共和国别斯兰市第一中学制造一起劫持学生、教师和家长作为人质的恐怖活动,造成326名人质死亡)。一些受害者的母亲在莫斯科参加他的“复活会”。2006年,Grabovoi被逮捕,随后被判入狱11年。
Kashpirovsky、Chumak和Grabovoi这些高调的巫师们得到了生存空间,正是人们需要运用“非理性”来解决最真实的问题的明显迹象。“普通的俄罗斯人过着完全混乱和迷失方向的现代生活,”一位研究这种神秘狂热的专家Naritsyn说,“金融危机来自哪里?他们在议会通过的法律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我的薪水减半?(普通人)要找到他的解决方案,他的真理,于是他转向女巫和巫师。也许他们知道发生了什么,可以帮助他吗?”
在普京统治的时代,充满不安全感的民众仍然相信于此。心理学家DmitryOlshansky将神秘学市场的发展和俄罗斯的经济下滑、乌克兰危机等动荡政局联系在一起。苏联时代出生的作家PaulStonehill指出,“魔法服务”的普及根植于“精神空虚和绝望”。种种证据表明,俄罗斯人对彼此怀疑。在斯大林时代,数以百万的苏联公民习惯于对彼此投射“邪恶的眼睛”,向“古拉格”(苏联内务部的主管劳动改造营并监督在押犯的服刑与运输的分支行动部门)出卖自己的邻居、工友、恋人和家庭成员。事实上,“对于‘魔法’的迷恋,是否避免了人们进入最坏的情况?”MarcBennetts这么问道。
亚历山大走红之后,不仅参与到各类“通灵”节目,还拥有一个官方网站,贩卖包括“项链、手串、床上用品、塔罗牌”等“衍生品”。一些普通观众在他的主页上留言,“如何才能获得预约?”
一位莫斯科东南部30岁的“女巫”玛丽娜向MarcBennetts表示:“俄罗斯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国家。俄罗斯人总是选择最激进的、最不常见的方案来解决他们的问题。这些革命、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运动,都是其中一部分。事实上,革命和魔法之间的相似在于,两者都对现实的本质,产生了巨大而持久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