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回过头来复盘一下,你真的有效的完成了第一轮复习吗?还是说只是给自己定了一个日期,到了就算第一轮结束?所以我们有必要解决掉关于第一轮的这4大问题:
我总结的第一轮学习的要点可以归纳为:听课-看讲义(教材)-做题。所需要的资料有:一套完整的网课视频资料、一套精讲讲义(或者应试指南,叫法可能不一,但实质是一样的)、一套按章节编写的真题册。
“听课-看讲义-做题”三部曲
首先,要连续性地听课,比如,民法就预备学习17天,那么这17天就完整地把民法整个基础阶段课程听一遍,不用停顿,遇到没整明白的地方,也不用太过于纠结。
其次,听课之前或之后,一定要有自己看讲义的步骤,光听课的效果一定是欠佳的,只有自己再看一遍讲义,才能学习得更细致、透彻。
最后,有了听课和看讲义,也少不了做题。做题的目的是加深理解,有时候我们自认为学明白的知识点,其实是经不起考查和检验的;同时也是为了理解考试,知道大致是怎么出题的、题型风格如何。
关于第一轮学习的重要性,我喜欢用“盖房子”原理来阐释。通常盖房子涉及到“打地基-筑框架-浇筑成型-装饰验收”这几个基本步骤,第一轮的学习就相当于盖房子中的打地基和筑框架,这是基础性工作,也决定着造出的房子的稳固性。
即使你完成了第一轮学习,不一定能保证这栋房子能最终成型,中途放弃就会造成“烂尾”。但要想完美封顶,实现验收,就绕不开第一轮的打基础工序。所以直接建“空中花园”的想法不可取,不要想着所谓的捷径与投机取巧,一步一步来,才能让通过法考更加有保障。
第一轮要达到的最低要求是“理解”,实现知识概念上的从无到有。
经过第一轮学习,要求网课视频完整听过一遍,讲义完整看过一遍,章节真题完成地刷过一遍。同时,一定要有“留痕”的习惯,通俗地说就是做笔记,在做前面三道工序时,都需要动动笔,尤其是在听课和看书的过程中,动笔写一写,画一画,能够保证注意力更集中,让学习的效果更佳。
第一轮学习,还必须保证学得“全”。也即尽量保证所有八个模块都通学一遍。有的同学备考法考时,比较喜欢在一两个科目上死磕,或者因为讨厌某个学科,迟迟不愿去触碰,这些想法都是不可取的。法考是一门以量取胜的考试,最大的难点就是考点太多,知识点本身的难度只是其次。
关于做题,有同学可能会特别纠结一轮学完之后的正确率,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对于初学者来说,做题正确率不高是正常的,大家都是普通人,不可能做到一步就精准掌控所有考点。
第一轮的做题,做过比做对更重要,只要在听课、看书之后,认真去做对应的真题,过一遍解析,这就算合格啦。毕竟,我们并不是只有一遍的学习和刷题。
不能盲目学习,三天打渔,两天晒网,这样随心所欲式的学习节奏,不会有太大的效果。
最好用纸质的真题,能够圈点勾画,认真审题、分析、思考,同时手头上要有其他资料,有需要随时能够翻书查证,真正发挥出刷题该有的功效。
如果是法律小白,就应当老老实实学好第一轮,哪怕是只学了一轮,通过的概率都要远远高于直接硬背的。地基和框架都做塑造好了,这个房子不会倒,顶多缺乏后续步骤而烂尾,要再在原来基础上浇筑装饰,其实也并不难;但是,如果地基和框架都没塑造好,直接追求外表的装饰,那么这个房子迟早是要倾倒的。
第一轮学得扎实,第二轮再回过头来看书,回过头来刷题,真的会有不一样的感觉,会有实力猛然提升的快感!
最后,无论从什么时点开始备考学习,都要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因此第一轮的学习是绕不开的。从此时此刻开始,努力把法考大厦的一砖一瓦砌好,把基础和框架塑造好,这栋大厦的合格验收,也就是板上钉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