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考,即国家司法考试,是法考的前身。2018年,司考改革为法考,主要变化包括:法律职业的准入范围扩大,报名学历条件提高,考试模式和卷式结构变更,考试科目增加,以及考试时长的调整。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法律职业人员的整体水平,更科学地选拔法律人才。
司法考试(简称“司考”)和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简称“法考”)在本质上是同一个考试,但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称呼和一些变化。以下是它们的主要区别:
1.考试名称的变化:2018年之前称为“国家司法考试”,2018年之后改为“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即从“司考”变为“法考”。
2.报名条件的变化:法考对报名者的学历要求有所提高。报名条件调整为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法学类本科学历并获得学士及以上学位;非法学类本科及以上学历,并获得法律硕士、法学硕士及以上学位;或者非法学类本科及以上学历并获得相应学位且从事法律工作满三年。
3.考试形式的变化:法考分为客观题考试和主观题考试两部分,客观题考试成绩合格后,考生方可参加主观题考试。客观题考试合格成绩在本年度和下一个考试年度内有效。
4.考试内容的变化:法考的考试内容有所增加,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法理学、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商法、民事诉讼法(含仲裁制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等。
5.考试难度的感知:有观点认为法考相对于司考难度有所提高,但也有观点认为由于客观题成绩两年有效,以及为了达到一定的从业律师规划目标,法考整体上呈现比较放松的趋势。
6.适用范围的扩大:法考不仅法官、检察官、公证员和律师需要通过,从事行政处罚决定审核、行政复议、行政裁决的工作人员,以及法律顾问、法律类仲裁员也需要参加并通过法考。
7.考试通过率:虽然司法部通常不发布官方的通过率数据,但通过公布的考试报名人数和最终领取法律职业资格证书人员的名单,可以了解到近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总和通过率情况。
司法考试和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在名称、报名条件、考试形式、考试内容、难度感知、适用范围等方面有所区别,但它们都是法律职业资格的准入考试。
2024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报名条件如下: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3.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道德品行。
4.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5.具备以下学历条件之一:
-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法学类本科学历并获得学士及以上学位;
-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非法学类本科及以上学历并获得法律硕士、法学硕士及以上学位;
-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非法学类本科及以上学历并获得相应学位且从事法律工作满三年;
-《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实施前已取得学籍(考籍)或者已取得相应学历的高等学校法学类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或者高等学校非法学类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并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的;
-报名人员户籍在放宽条件地方的,可以将报名学历条件放宽为高等学校本科毕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得报名参加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
1.因故意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2.曾被开除公职或者曾被吊销律师执业证书、公证员执业证书的;
3.被吊销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的;
4.被给予二年内不得报名参加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处理期限未满或者被给予终身不得报名参加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国家司法考试)处理的;
5.因严重失信行为被国家有关单位确定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并纳入国家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
6.因其他情形被给予终身禁止从事法律职业处理的。
2024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继续实施放宽政策,允许符合专业学历条件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军队院校2025年应届本科、硕士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包括专升本、第二学士学位、专升研)报考。报名人员应选择使用汉文试卷参加考试,也可以选择使用五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参加考试。考试实行计算机化考试,应试人员可使用指定的输入法。港澳考区应试人员可选择使用仓颉输入法和速成输入法。对于因身体、年龄等原因使用计算机考试确有困难的,保留使用主观题考试纸笔答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