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专业创办于2002年,2008年被评为浙江省特色专业,2012年被评为宁波市品牌专业,2015年被评为宁波市电子商务重点专业,2017年被评为浙江省高校“十三五”特色专业,2018年被评为宁波市优势专业,2020年确定为浙江省双高校建设专业,建有省十三五示范性生产性实训基地,省产教融合实践基地、省职业院校实习实训基地、全国跨境电商产教联盟,浙东电子商务产教融合联盟和宁波市电子商务学院;建成电子商务数据分析和国家电子商务师(一级)职业等级认定机构(2021)。
一、人才培养目标
二、人才培养规模
本专业核心能力为:商务数据分析与预测能力、商业活动推广与策划、电商方案开发和设计能力、运营与推广能力、表达和沟通能力。其知识、技术技能、素质结构与态度要求如下:
要求内容
主要课程或教育培养环节
素
质
要
求
思想政治素质
身体素质
具有健康的体魄,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1-2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主要通过基础体育、选项体育、课外运动等教学教育活动
心理素质
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社团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等教学教育活动
文化素质
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1-2项艺术特长或爱好。主要通过大学生人文基础、艺术类选修、课外文化活动、社团组织等教学教育活动
其他素质
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主要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创新创业类课程、专业课程、专业实训、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等教学教育活动
知知识要求
核心知识
数字经济及市场营销
掌握必备的数字经济理论、营销学基础知识,了解市场经济活动规律,主要通过数字经济、市场营销等课程
计算机及网络应用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知识
直播营销策划与执行
掌握直播营销活动策划的方法,能够利用直播技能进行营销活动,主要通过电子商务直播等课程。
短视频制作与编辑
掌握短视频策划与拍摄,能够对所拍摄短视频进行剪辑与处理,主要通过短视频策划与拍摄、短视频剪辑与制作等课程。
其他知识
政治、法律知识
人文、外语及管理知识
能能力要求
能
核心能力
分析与预测能力
建模与规划能力
掌握必备的互联网项目建模能力,能够对项目的整理定位和战略做相应的规划能力,了解模型构建、项目风险控制、财务预算等,主要通过电商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综合实践、电子商务技能沙盘
开发和设计能力
运营与推广能力
表达和沟通能力
其它能力
学习能力
具有探索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主要通过专业与行业、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通识与个性相结合的体系
创新能力
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主要通过网络创业实践、创新社团、行业特色课程、毕业设计等
实践能力
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主要通过课程实践、技能实训、企业联合培养实践环节等
沟通能力
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主要通过贯穿于课堂互动、团体项目合作、社会实践、专业实践实训等环节
三、职业资格证书
中级及以上电子商务数据分析(1+X证书)、电商人才认证证书(阿里巴巴)、网络创业培训证书(宁波人社)、电子商务师(三级)。
四、师资团队优势
师资团队19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6人,副高以上职称占比47%;博士2人,硕士13人,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83%。已形成一个专兼结合的教师教学团队,先后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主持电子商务类职业、课程、教学和毕业要求4项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获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比赛一等奖8项,省级教学比赛二等奖2项;主持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精品课程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担任国家教学资源科子库负责人1人;获国家规划教材5本,省重点、规划和新形态教材4本,团队资源建设水平达到一流水准。成员参与国家自然基金课题1项,国家社科基金1项,主持省部级课题10项;获电子商务类发明专利2项;担任2项省级培训项目负责人,依托行业协会平台,服务政府部门、产业园和协会企业完成了大量的高品质商业项目和高端专业培训。团队的科研社会服务能力得到行业同仁的认可,在全国已经形成了品牌。
五、专业核心课程
(1)网店运营
本课程面向新零售网络店铺运营类岗位,培养学生网店运营的基本技能。课程按照“市场调研与货源组织、商品拍摄与图片处理、网店注册与装修、推广引流、物流配送、客服与管理”的网店实际工作过程来组织,遵循校企合作开发和真题真做原则,将实际工作项目和鲜活生动的企业网店运营案例贯穿始终,深入浅出,理实结合,凸显了“落地感”和“真实感”,体现了任务引领和项目课程等当今最新课改成果的核心思想。通过项目实操和企业观摩等形式,培养学生市场调研与选品能力、视觉营销能力、网络推广与营销能力,及运营数据分析能力等,能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诚信经营,不做虚假交易,能将“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习与日后的职业生涯。
(2)数字化客户服务与管理
本课程面向现代商贸服务业和数字商务产业,以培养适应数字商务时代要求的客户服务和客户管理型人才为目标,使学生掌握智能化、全渠道、社交化客户服务和管理的方法和技能。课程遵循“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指导思想,结合企业真实案例,实现真题真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职业意识和职业思维,把握新经济时代的商务规律,树立“客户资源已经成为最宝贵财富”的管理思想,逐步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客户服务和运营管理能力。
(3)短视频策划与拍摄
本课程面向现代商贸服务业和数字商务产业的企事业单位,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短视频策划拍摄的技巧与脚本制作,制定视频拍摄策略的方法和实施的程序,具备从事短视频拍摄的能力,充分利用包括抖音、快手、电商交易平台(淘宝、拼多多等)等短视频发布平台,培养学生利用短视频从事市场营销活动的能力。通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领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激发创业做事的进取心。
(4)网络视觉营销
(5)电子商务直播
本课程面向现代商贸服务业和数字商务产业的企事业单位,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电子商务直播的技巧与方法,制定电子商务直播策略的方法和实施电商直播的程序,具备从事电商直播的能力。要求通过电子商务直播策划及项目实践加强实践技能训练,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增强对国产品牌的认同感,通过满足消费者需求来实现自我价值。基本内容:电商直播策划、电商直播的方法与技巧、电商直播话术、电商直播实践等。
(6)电子商务数据分析
本课程顺应商务数字化发展趋势,旨在为有电子商务业务的企业提供经营、决策等方面的数据分析技术支持。本课程通过构建电子商务数据分析的整体知识框架,包括电子商务数据化运营认知、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案制定、市场数据分析、运营数据分析、产品数据分析、数据监控与报告撰写,让学生掌握电子商务领域数据分析技能,使学生能够熟练开展电子商务数据分析,满足多角色、多场景的分析需求,培养能胜任大数据时代电子商务数据化运营工作的技能人才。
六、特色与成果
1.培养了“三创型”优秀人才
通过生产性实训,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明显提升,创新创意思维明显活跃,毕业后快速成为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骨干。成立宁波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外包服务基地,为企业提供以战略咨询、电子商务策划、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网站运营推广、网上贸易和网上销售、网络销售渠道建设和规范管理为核心的一系列外包服务,为校企合作构建了更加广阔的平台。通过校企合作开发、项目承包、产品代理等多种方式建立了锦园服饰、宝丽坊母婴、也诺孕妇装、哈比特鞋业等多个项目团队。
在校学生依托生产性实训项目多次在国家、省级各类电子商务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吸引了一批区域内知名企业,如:宁波罗蒙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宁波GXG公司、宁波太平鸟时尚服饰有限公司等均慕名前来洽谈合作事宜,将代运营等项目落户校内。(具体可见网站优秀毕业生案例)
2.受到了媒体系列报道
《中国青年报》2015年09月28日在《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学生创新创业插上翅膀》的报道中提到——“仅电子商务专业外包服务基地,四年来就累计孵化企业电子商务项目100多家,其中有10余个团队直接与项目一起移交给企业,使得人才培养与就业无缝衔接。该模式同时还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创业。”
3.坚定了人才培养方向
4.开拓了工学实践基地
(1)“入园办学”建设模式
2020年我们开始与宁波仁合电商产业园合作开展入园办学,园区规划用地面积128亩,总建筑面积为80000㎡。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园区提供食宿和办公场地,园区企业提供项目,我们提供学生和系统培训,学生在园区一边学习一边在园区企业顶岗实践,毕业后与企业经过双向选择留在顶岗企业就业,从而开创了一种园区人才培养新模式。依托园区,通过政、校、企合作办学,探索出了一条“三位一体,四方联动”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在园区挂牌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创业孵化基地,在基地成立创业精英班,基地即是课堂,创业精英班所有课程都在基地完成,从而实现了职业环境与教学环境的有效融合,老师同时又是师傅和创业指导,学生同时又是徒弟和创业者。在此基础上,规划和建设了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仟仁合一数字商务生态产业园区教学场,教室、直播间、工作室可使用面积2400平,目前在孵化项目11个,累计进教学场学习和实践的学生达200多人。
(2)“政校协同”建设模式
与宁波市商务局、教育局共建“宁波市电子商务学院”,与宁波广电集团、宁波前洋直播中心三方共建“宁波直播产业学院”,与云南商务厅共建“云品出滇”直播基地;协会联动:与宁波物联网智能技术协会、休闲用品产业协会、皮革协会、老字号品牌协会、汽车零部件产业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企业共建:与世界500强、行业独角兽企业共建现代学徒制班35个、企业订单定向班42个,累计参与学生人数3500余名;学校主导:建立现代产业学院,协同省双创基地和省产教融合基地,通过项目启动,提升产学研用的一体化水平,近五年来开展产学研项目200余项,获得发明专利20余项,软件著作权9项,技术和服务到款额1100万元。
承接海曙区农业农村局的共同富裕项目“海曙未来农场”,依托海曙未来农场政校企共同打造海曙区共富公用品牌“南塘河”。“南塘河”拥有众多红旅资源(浙东抗日根据地)、农旅资源(杖锡村浴心谷)、文旅资源(李家坑古村落)、商旅资源(王升大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