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院士:22硕士点:一级52,二级3博士点:一级33国家重点学科:一级5,二级9
院校排名:综合排名:22综合类:15
地址: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
厦门大学23考研招生简章
2022-12-09
2008
招生目录是由各个院校根据当年的招生计划制定的,详细的记录院校今年招生的专业及人数等信息,是同学们报考院校的重要参考信息。每年9月份由院校公布在自己的研究生院官网或者是研招网上。为了方面同学们的查阅,小编整理了厦门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供大家参考。
厦门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厦门大学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在建校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学校发来贺信。贺信指出,厦门大学是一所具有光荣传统的大学。100年来,学校秉持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立校志向,形成了“爱国、革命、自强、科学”的优良校风,打造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招生规模
我校2023年预计招收6100名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和招生计划详见《厦门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该计划仅供各位考生参考。在录取阶段,我校将视教育部正式下达给我校的招生计划、推免生录取人数、生源质量、统考生上线数量和学校发展需要等情况对各院系的招生计划做出适当调整)。
二、招生类别
(一)硕士研究生按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类型。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招生依据国家统一要求,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
(二)硕士研究生按就业方式分为定向就业和非定向就业两种类型。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定向合同就业;非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
我校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只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
三、学制和在校年限
硕士研究生学制分别为2年、2.5年或3年,具体按各专业培养方案要求执行。学习年限5年(含休学、保留学籍),学习年限是指学生具有学籍的学习年限。
四、招生方式
招生方式分为推荐免试和统考两种方式。
五、报考条件
(一)招收推荐免试研究生的条件
具体详见《厦门大学2023年推荐免试研究生(含硕士生、直博生)招生简章》。
(二)参加全国统一招生考试的条件
1.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4)考生的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①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②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④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2.报名参加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按下列规定执行。
(1)报名参加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①符合1中的各项要求。
②报考前所学专业为非法学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不得报考)。
(2)报名参加法律(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②报考前所学专业为法学专业(仅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以及获得法学第二学士学位的人员可以报考)。
(3)报考我校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硕士中的工程管理[代码为125601]和项目管理[代码为125602]、旅游管理专业学位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①符合1中第(1)、(2)、(3)各项的要求。
(4)报考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的考生须符合下列条件:
②西医临床医学五年制或与报考专业相对应的五年制医学专业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含应届生),且符合相应医师资格考试报考条件。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实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研究生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对于已经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人员不得报考。同等学力人员可以报考医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但不能报考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注:我校医学院各专业报考限制条件具体以厦门大学2023年硕士招生专业目录备注中的相应规定为准。
(5)报名参加除法律硕士(非法学)、法律硕士(法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项目管理、临床医学之外的其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1中的各项要求。
六、报名
(一)推免生报名
(二)统考生报名
特别提醒:请注意查询报考点公告。
1.网上报名要求
注意:报考非全日制(学习方式)硕士研究生的考生,“报考类别”(就业方式)必须选择“定向就业”,若未按照我校要求进行选择填报,由此造成无法进行网上确认及无法参加考试等后果,责任由考生自行承担。
考生网报时应浏览报考须知,并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每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考生应按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残疾考生如需组考单位在考试期间提供合理考试便利服务的,应于报名阶段与考点所在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和我校沟通申请,以便提前做好安排。
2.网上确认要求
(三)注意事项
2.考生应当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3.考生要准确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纪、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
4.所有考生均应当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七、资格审查
未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及时到教育部规定的相应机构进行认证,并提交认证报告(PDF格式)和其他所需材料(照片或扫描)的电子版,邮件以及附件的名称请以“学历校验+考生姓名+身份证号码”命名)。
2.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须提交经生源所在省教育厅审批盖章的《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登记表》电子版(PDF格式),邮件以及附件的名称请以“少民骨干计划报考登记表+考生姓名”命名)。
3.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提交《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的电子版(PDF格式),邮件名称请以“退役士兵计划+考生姓名”命名。
4.在校在籍学生(应届本科生除外)须提交所在培养单位出具的同意报考证明电子版(PDF格式),邮件以及附件的名称请以“在籍研究生同意报考证明+考生姓名”命名。
6.我校将在复试阶段对考生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学生证、同等学力考生的成绩单和英语等级证书等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对不符合规定者,不予复试。
7.我校不接受录取为非全日制定向研究生的人事档案。除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MPA)之外,被我校录取的全日制非定向研究生、全日制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定向非在职研究生和全日制对口支援西部计划定向非在职研究生,必须将个人的以下材料转到我校:
(1)应届生须将档案转入我校。
(2)入学前人事档案寄存于原工作单位的非应届考生,除了须将档案转入我校外,还需按以下情况提交相应材料:A.若原工作单位为党政机关或事业单位,应提供原工作单位人事部门开具的工资关系转移单,或解除聘用合同的红头文件;B.若原工作单位非党政机关或事业单位,应提供原工作单位开具的辞职证明文件。
(3)入学前人事档案寄存于人才服务单位的非应届考生,除了须将档案转入我校外,还应提供(以下三种材料提供任意一种即可):A.档案寄存的人才服务单位开具的未就业证明文件,或档案单纯保管证明文件;B.档案寄存的人才服务单位开具的档案寄存证明和原工作单位开具的近期辞职证明文件;C.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开具的《就业失业登记证》或《就业创业证》。
八、考试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进行。初试和复试都是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初试:
初试地点:详见准考证报考点说明。
(二)复试:
复试内容主要包括外语、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内容的考核。复试采用笔试、面试和实验技能考核等方式,对考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学科背景、专业素质、操作技能、外语口语水平、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进行全面考核。
九、录取
我校将在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教育部、福建省有关招生录取政策规定,根据招生计划、复试录取办法、总成绩(含初试和复试成绩)、思想政治表现、身心健康状况等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录取工作依法保护残疾考生的合法权益。具体的录取原则请以《厦门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方案》为准。
复试不及格者不予录取;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不及格者不予录取;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被认定为学术不端者不予录取。
被录取为定向就业类别的硕士研究生应当在被录取前与招生单位、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就业合同。
考生因报考硕士研究生与所在单位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此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录取,招生单位不承担责任。
拟录取结果一般可于5月中下旬在我校招生办网页查询。正式的录取通知书将于7月寄出。
十、体检
考生体检工作由我校在考生拟录取后组织进行。具体安排届时详见我校招生办网页的通知。
十一、学费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加强研究生教育学费标准管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13〕887号)和《福建省物价局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教育厅关于核定我省高校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收费标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闽价费〔2013〕479号)规定,现确定我校2023年硕士研究生学费标准及第一学年缴交标准如下:
专业
全程学费(单位:元)
第一学年缴交标准(单位:元)
备注
一、全日制学术学位专业
1.海洋事务
33000
16500
两年学制
2.财税法学专业(中国-OECD联合培养税务法学硕士项目)
11000
3.其余专业
三年学制
二、全日制专业学位专业
1.公共管理硕士(MPA)
2.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3.其余专业学位
三、非全日制专业学位专业
1.金融硕士
100000
40000
2.会计硕士(MPACC)
198000
99000
3.工商管理硕士(综合MBA项目)
258000
129000
两年半学制
4.工商管理硕士(金融MBA项目)
288000
144000
5.工商管理硕士(创新创业MBA项目)
308000
154000
6.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
390000
195000
7.旅游管理硕士(MTA)
128000
64000
8.工程管理硕士(工程管理、项目管理)
9.公共管理硕士(MPA)
10.法律硕士(法学)
54000
18000
11.社会工作硕士
50000
20000
12.新闻与传播硕士
68000
28000
13.翻译硕士(英语笔译、英语口译)
90000
30000
14.公共卫生硕士
45000
15000
15.生物与医药硕士(制药工程、生物技术与工程)
75000
25000
以上收费标准若有调整,最终以物价主管部门核准的收费标准为准。
十二、奖、助学金
我校研究生奖助体系由奖学金、助学金、“三助一辅”、国家助学贷款、绿色通道等多个项目组成,适用于接受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研究生。其中,硕士研究生的奖助学金资助类型有:
1.学业奖学金。学业奖学金用于资助全日制非定向就业研究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全日制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定向就业研究生和全日制对口支援西部计划定向就业研究生。资助标准如下:
单位:万元(人民币)/年
学生类型
学业奖学金
(按年度一次性发放)
硕士研究生
1.1
直博生,前三年
1.3
直博生,后两年
0
2.助学金。研究生助学金由国家助学金和校长助学金组成,用于补助研究生基本生活支出,适用于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取得厦门大学学籍且在学制年限内的全日制研究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定向就业研究生和对口支援西部计划定向就业研究生。其中,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在职定向研究生和对口支援西部计划在职定向研究生只享受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如下:
国家助学金
(分12个月发放)
校长助学金
0.6
0.12
1.5
1.8
3.3
3.国家奖学金和校级奖学金。国家奖学金每学年评选一次,硕士研究生2万元/人;校级奖学金每学年评选两次,各奖项奖励金额3000元/人—10000元/人不等。具体名额和评审办法以当年评奖通知为准。
十三、住宿以及费用
1.我校为正常学制年限内的全日制非定向就业硕士研究生提供住宿,由学生提出申请,住宿费用自理。
被录取为非全日制的硕士研究生和全日制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计划、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硕士研究生除外)学校不予安排住宿。
3.硕士研究生新生住宿为2-6人/间,住宿费800-1600元/人?学年(最终以物价部门核准的标准为准)。学生宿舍一般配有卫生间、网络、空调、热水器、保险柜。宿舍园区提供自助洗衣机服务和免费开水供应,设施齐全,管理规范。具体住宿安排在录取后另行通知。
4.直博生住宿以及费用请参阅当年度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十四、监督、资格复查和违规处理
2.新生入学后,我校在三个月内按照国家招生规定对其进行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专业素质、健康状况等全面复查,复查不合格者,由我校区别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学籍。
3.凡属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取得录取资格或学籍者,一经查实,我校将取消其录取资格或学籍。情节恶劣的,将移交有关部门查究。
十五、其它说明
1.硕士研究生招生的报名、考试、成绩、录取等信息可在我校招生办公室和考试中心的网页查询。我校将及时在网上公布最新招生考试信息。
招生办公室:
考试中心:
有想了解2023考研冲刺课程的考生,可以在右侧咨询窗口留言,会有老师一对一为大家做详细介绍,助力大家提高备考效率,顺利进入理想院校。
【26考研辅导课程推荐】:26考研集训课程,VIP领学计划,26考研VIP全科定制套餐(公共课VIP+专业课1对1),这些课程中都会配有内部讲义以及辅导书和资料,同时会有教研教辅双师模式对大家进行教学以及督学,并配有24小时答疑和模拟测试等,可直接咨询在线客服老师领取大额优惠券。
涵盖31省,862所院校,756个专业
为考研学子提供院校咨询专业咨询备考咨询
2.本平台历年高校数据仅供考生参考,如各招生数据与院校公布数据不一致,请以各高校正式公布的数据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