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或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2)在各级公务员招考中被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录用纪律行为的人员;(3)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被辞退未满五年的;(4)现役军人;(5)试用期内的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6)在读的非应届毕业生;(7)具有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人员。此外,报考人员不得报考与招录机关公务员有公务员法第六十八条所列情形的职位,公务员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公务员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职务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
6、导关系的职务,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和财务工作。”公务员录用考试是职位竞争考试,报考人员通过笔试、面试、体检、考察等环节的选拔,最终将被录用到所报考的职位上去任职。如果报考人员与招录机关公务员有公务员法第六十八条所列情形,一旦报考该职位且被录用,则立即形成回避关系,2011:1.57%2012:1.35,笔试内容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1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分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全部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为客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申论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50分钟,满分100分,
7、试题特点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科目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与申论两门。其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2007、2008、2009、2010年国考都是140题,2011年为135题,要求在120分钟内完成,满分100分;申论满分也是100分,要求在150分钟内完成。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与常识判断五个部分。申论往年一般包括56道大题,分成“行政执法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职位”和“省级(含副省级)以上综合管理类职位”两种情况,更加重视对这两类考试不同能力的考察,公共科目公共科目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考试没有指定教材。有关情况详见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相
12、而,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加快中国民俗文化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城市环境不断变化,人们兴趣爱好快速分流和转移,加上民问艺术人才逐渐流失,这一切都使民问艺术发展面临困境从这段文字可以推出:A市场化是民间艺术的出路B民俗文化需要抢救性保护C城市建设应突出文化特色D应提高民问艺术人才的社会地位,D,B,四、常识五,资料分析,真题情景(面试,你是刚进单位的同志,领导让你去给单位的同志做一次培训,在你上课的时候下面有不少人议论纷纷,请问你会怎么看待这个问题,首先作为刚进单位的同志,能得到领导的重视,让我去给单位的同志做一次培训,我感到很光荣。而在我上课的时候下面有不少人议论纷纷,这也是
14、老同志的影响,努力与单位的所有的同事保持良好的关系,同时这件事情也不会影响我对老同志的看法,我依然会非常敬重他,目前一方面社会对取消重点班的呼声很高,但另一方面老百姓又希望把子女送入重点班,请问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解析:首先这是目前的一个关于中小学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对于这道题目,重要的破题点在于“重点班”的目的是什么?设定重点班真的能达到我们想要的目的吗?从某种意义上看,学校设定“重点班”的目的在于促进竞争,而家长希望把子女送入重点班某种意义上看,是为了“孩子能和爱学习的同学”在一起,“避免学坏”,“相互促进”。我们在分析的时候,不需要去分析“目的”的“对与错”,只需要论证分析-“重点班”并
15、不能达到我们想要的目的。只需要展开这个点,即可破题,答案:目前社会上对取消重点班的呼声很高,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目前“重点班”的设定存在一定的弊端。诚然,许多学校设定“重点班”的初衷在于促进学生间竞争,促进青少年的成长。而家长希望把子女送入重点班某种意义上看,是为了“孩子能和爱学习的同学”在一起,“避免学坏”,“相互促进”,其目的也是促进青少年的成长。但我认为,首先重点班的设定未必能达到促进青少年的成长的目的。将成绩较好的学生分在一个班,一方面是加强竞争,但另一方面也加大了青少年学生的“压力”。在压力之下,有可能导致学生学习的动力下降,从而“害怕学习”,“害怕排名”,这反而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