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法制安全教育教案(通用11篇)

小学二年级法制安全教育教案(通用11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法制安全教育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教学内容:

当前暴力犯罪突出,团体犯罪严重,各种社会团体因素对当前中小学生造成了许多不良影响。本节课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知识技能目标:

让学生更了解法律,并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在遇到某些情况下(如:被打劫、勒索等)懂得如何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教学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五、教学过程:

1、引言:同学们都有十一、二岁了,相信大家都会判断是非对错,可是,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未成年人因为一时的糊涂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呢?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率有升没减,面对这个沉重的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去深思呢!

2、阐述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

(1)犯罪呈低龄化趋势

(2)社会闲散青少年犯罪突出

(3)在校学生作案逐年递增

(4)犯罪的类型复杂

3、学生讨论: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4、总结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1)社会的因素

(2)家庭的因素

(3)学生的心理因素

5、相互交流

学生与主持人对某一案例,一起讨论,各抒己见

6、布置作业

本周大家就本节班会课写一篇周记,谈谈自己应如何做一个知法守法的青少年。

教学内容:

“乖孩子”并非就是“优秀生”教学目标:什么是优秀生。

教学难点:

应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举例导入

朋友见面,常常将谈论孩子作为“开场白”。如果有人说起“我儿子放学一回家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看书,从来都不出门”,周围人肯定会露出羡慕的目光说:“真乖呀!你好有福气!”“乖小囡”,也许是一些父母在公众场合谈论教育孩子成效时,最引以为自豪的字眼。然而,上海爱的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倪美琪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却提出不同的见解。

作为长期从事教育事业,退休后又致力于青少年德育工作的一名老教师,她呼吁在迈入新世纪之际,我们对几千年沿袭下来并一直赞赏的这个“乖”字,应当重新进行评价。倪美琪说,长期以来,中国人夸赞孩子,最常用的语句便是“乖”。

在学校里,任课老师会向纪律好的班级的班主任报喜说:“侬班学生上课一点都不吵,老乖格。”上级领导到基层学校检查工作,在非正式场合,也会通俗地夸赞道:“你校学生不错,蛮乖,蛮乖。”确实,“乖”在许多人看来,就成了“好”、“听话”、“守纪律”的代名词。

学校选学生干部、评“三好学生”,“乖”是最起码的条件;否则,老师那里绝对通不过。倪美琪联想到发生在个别学校的事件,如大同学为敲诈小同学钱财而拳打脚踢等现象,大多数学生是逆来顺受、乖乖听命而不敢反抗。倪美琪动情地说,在“要做乖孩子”的思想教育下,把孩子们培养成不分是非,不会独立思考,不敢抗争的“奴才”。

这样的人,怎么能担当起21世纪振兴中华的重任呢倪美琪认为,现在,教育部门提出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意识,如果不能从旧的'、束缚人的条条框框,从僵硬的思维定势中突破出来,何来创新连明显的错事都不敢说一个“不”字,如何能闯出一条新路呢

倪美琪说,对于老祖宗、大人物、名人、要人、偶像说过的话,一味顶礼膜拜,不敢有一丝怀疑,永远不会有自我,不会有创新。面向21世纪的教育,显然,“乖”字与创新精神是格格不入的。“该把‘乖’与‘最优秀’划等号的公式改一改了!”这是倪老师最后向记者袒露的肺腑之言。

课题名称:

请尊重我的隐私

教学目标:

通过法制教育使学生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并学会如何实施保护自我的隐私权。

重点难点:

学会如何实施保护自我的隐私。

教学方法:

例举法,讨论法。

一、导言: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私自开拆或查看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网上聊天记录、手机短信等个人信息,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未成年人也应学会自我保护,保护自己的隐私不被非法窥看。

二、过程:

2.小组讨论案例:

你觉得小花妈妈这样做可以吗?为什么?

3.讲解个人隐私权

做练习:

请判断下列哪些为隐私。

1、老师的收入。

2、我往来的朋友

3、犯罪嫌疑人的信件往来

4、甲同学向老师报告乙同学偷了3元钱

5、个人病情

(2)个人隐私权对于一个国家的意义:个人隐私权是衡量一个国家个人地位和尊严的重要标志。

(3)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尊重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权,就是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4)小结

4.结合理论,联系案例。

(1)小花的行为作了危害社会的'事吗?

(2)小花的妈妈的行为是爱还是侵权?从哪里看出来的?

(3)如果你在生活中有碰到过类似的事情,你会怎样处理?

(4)小结: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权。要大胆向家长说,这是属于我的隐私,请你尊重我的隐私。但是,我们不能敌对家长,毕竟家长是为了我们好。

5.辩论赛:“隐私就是丑事”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要求:

(1)分为正反方进行辩论:

(正方:隐私就是丑事;反方:隐私不是丑事)

(2)说出支持你观点的理由。

让学生了解自己享有哪些基本的民事权利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懂得自己的民事权利。

教具准备:

课件

同学们,你们享有哪些基本的民事权利呢?

(一)你们有被抚养的权利。

我们都知道抚养未成年子女是父母的法定义务。那么不幸失去父母的孩子,或者父母因经济困难、身体有病没有能力抚养自己的未成年人怎么办哪?我国《婚姻法》规定,遇到这种情况,未成年人年满18周岁的哥哥、姐姐如果有抚养能力的就应该抚养自己的弟弟、妹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如果健康状况良好、并且有经济能力抚养自己的孙子孙女、外孙子外孙女,按照法律的规定未成年人也可以要求他们支付生活费和教育费。再如果这些亲属都没有能力或者说都不在了,该怎么办呢?请同学们一定要记住,这时候还有党和我们的国家,你们可以找到当地人民政府,国家和政府有法律规定的义务来帮助你们。同学们一定都知道在今年的5月12日我国的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级的大地震,在这次自然灾害中有很多的小朋友都失去了所有的亲人成为孤儿,这个时候就是我们的党和政府承担了对未成人的保护义务的。

再有,对于被抚养的权利我举一个例:如经常有父母当孩子惹他们生气的时候,他们往往会说: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当然,同学们就应该知道了,父母的话只能是气话。但是,如果他们真的那么做了呢?我可以告诉你们,这时父母就违法了。同样,也有的孩子不满父母的严厉管教,扬言要同父母断绝关系,这样的做法在法律上也同样是行不通的。因为,除了依法定程序,子女被他人收养外,父母与子女间的身份关系,是不能消除的。所以说,如果有父母亲不抚养自己的子女的话,那么他们做法是错误的,是违反了有关法律规定。这种情况下未成年人可以向有关部门主张自己的权利,从而使自己的合法权利受到保护。

(二)你们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对于你们的这一权利,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都明确规定:“年满6周岁的孩子,不分性别、民族和种族都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在经济比较落后和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7周岁。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必须让年满入学年龄的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不可以让未完成9年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所以,如果有的家长因经济条件不好,或者孩子的成绩差而不让孩子继续读书,那么,未成年人就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曾经,我就代理过很多的未成年人因父母离婚后,直接抚养未成年人一方的父母因经济困难,而对方不肯支付教育费导致未成年人辍学的案件。起诉到法院后,对方父母都是被判承担教育费的。所对于教育权受到侵害的未成年人,一定要知道自己的权利,要知道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三)你们有保护个人隐私的权利。

对此,我国《民法通则》也有相应的规定。你们作为未成年人,虽然年龄小,生活比较简单,但也有自己的隐私,法律同样保护你们的隐私。如:个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等及其他不想让别人知道的事情、被他人收养的事实、身体的某些疾病等都属于个人隐私。任何人包括父母、老师都不可以随意拆看、毁弃、隐匿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不可以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如果你们的隐私权受到侵害,同样也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来进行捍卫。

(四)你们拥有生命权、健康权和维护人格尊严的权利。

《民法通则》第98条规定定了“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第101条规定了“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所以,同学们你们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你们的生命、健康和人格尊严都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任何人不得侵犯。即使是你们的父母也不得以教育的名义随意打骂、甚至打伤、打死自己的孩子,老师也不能随意体罚未成年学生。如果你们的人身、生命和健康受到侵犯,不管父母和老师的出发点如何都是违法的,严重的还会触犯刑律。

当然,如果是父母和老师偶尔的`轻微的进行必要的教育性的惩罚(我所指的是惩罚而不是体罚)的行为,并不是违法行为。例如对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罚站或者是进行劳动等,在不影响你们身体健康、不有损你们人格尊严的情况下是不构成违法的。所以你们也不要小题大做,说是对未成合法权利的侵犯而要进行维权。我记得在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我就曾经因迟到、完不成作业被老师罚过站、打扫过卫生等等。

(五)你们有接受馈赠的权利。

比如说:逢年过节,长辈送给你们的压岁钱,就属于赠与的性质,这部分钱是属于你们个人的财产,父母只能代管,不能随意处分。因为,接受别人的馈赠是纯获利益的行为,是不会对你们的合合法权益造成任何损害。只要赠与人是想把其财物赠送给你们本人而不是给你们的父母或家庭,则该财物是你们的个人财产。父母或其他人都不能将赠送物收归自己所有,赠与人或其他人也不能要求你们返还赠送的财物。

(六)你们有继承的权利。

对此,我国《继承法》均有明确的规定。你们作为未成年人可以依法继承父母的遗产。如果父母先于祖父母、外祖父母死亡,你们还可以代已经去世的父母继承祖父母、外祖父母的遗产,这在法律上叫做“代位继承”。

另外,对于你们未成年人,《继承法》还对你们进行特殊的保护。例如:有的被继承人在生前就会立下遗嘱,分配自己的遗产。但是如果他在立遗嘱的时候,没有给需要抚养的未成人留下必要的财产份额的话。那么,根据《继承法》的规定:该遗嘱就会部分无效。

(七)你们有肖像权、著作权和发明创造权。

你们作为未成年人和成年人一样享有肖像权,你们的照片、画像、雕像、录象、摄影等,都受到法律的保护。如果你们有的同学的照片被影楼贴在橱窗里展出或被营利性的刊物登载,是未经你们的同意,也未支付一定的报酬。那么,你们可以要求他停止侵权,赔偿损失。当然了,你们的名气没有明星那么大,在赔偿的数额上可不能狮子大开口。

此外,你们作为未成年人还拥有对自己创作的文字、艺术和科学作品的著作权,它包括有发表、署名、修改、获得报酬等权利。

可能有的同学会问,我还小怎么可能创作文学作品呢?其实,你们平时写作文、画画,就是在创作。你们对自己独立完成的作文、绘画就享有著作权。如果有报社、出版社要发表、出版你们作文、图画就须要征得你们的同意,并且还要向你们支付一定报酬。此外,你们还对自己的发明创造享有申请专利的权利。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的基本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守法观念。

2、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了解并知道校园安全怎样来保护自己。

3、通过案例分析与学生的讨论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教学重点:

使学生增强法制安全意识,自我抵制校园不良行为。做好人好事。

教学过程:

一、主持人开场白,宣布主题班会开始。

1、加强法纪教育,引导学生学法、守法,自觉遵守校规班纪。

2、强化安全教育,防止发生踩挤、跳窗、交通、教育学生远离不良文化,远离诱惑,远离游戏厅歌舞厅网吧,远离邪教,远离毒品,坚决杜绝由此引发的违法犯罪。

二、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大家一起上一节“校园法制安全主题班会”,在这节班会上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学到知识记心里,然后教师要提问。

2、主持人总结并出示课件。

3、你知道哪些交通安全常识。(ppt课件出示)

4、班主任总结并出示课件。

5、你认为哪些课间活动是安全的,哪些是不安全的(ppt课件出示)

6、总结并出示课件。

三、辅导教师总结

多学习校园法律法规,与不良习气做斗争,同学之间应当团结友爱,互学互助,共同进步。

宣誓

我们郑重宣誓: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彻底告别不良行为习惯,提高法制意识,远离违法犯罪,做一个文明的学生,做一个合格公民,为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主持人宣布本次班会结束。

活动目标:

1、教学生学习一些交通规则,认识一些交通安全标志。

2、学生能从小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

3、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

4、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5、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情景图片五张。红绿灯标志各一张,交通标志图五张。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红绿灯和斑马线,可结合班内墙上的斑马线图案介绍斑马线的.作用。

二、结合情景图片,学习交通规则。

1、学生自由举手回答,自己还知道哪些交通规则?

2、学生说出来的可结合图片讲解,没想到的出示图片,说说图片上的学生做的对不对,应该怎样做才是遵守交通规则。

三、认识交通安全标志。

出示图片,请学生猜猜它表示什么?

四、学儿歌记交通规则

儿歌:交通安全歌

红灯停,绿灯行,黄灯请你准备好。

天桥地道人行道,横穿马路离不了。

头手不出车窗外,不在路上玩游戏。

交通规则很重要,我们把它记得牢。

五、红绿灯和小司机

请两名小朋友,一人扮演红灯,一人扮演绿灯,其他小朋友为小司机,看哪位小司机遵守交通规则。

活动反思:

教师在活动前或活动中对学生有效的规则约束和必要的安全指导也是十分必要的,安全意识是指对学生对安全知识的掌握及保证自身安全的基本行为认识。安全意识是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近来,学生意外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加强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就尤为重要

为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家庭、学校、社会都有责任保护他们。儿童本身更有责任保护自己。教育学生有紧急避险的权利,要保护自己的生命权,生命只有一次,保护自己的生命权是最重要的。在特殊的情况下,可以随机应变机智灵活地与坏人坏事作斗争,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

1、要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

2、学会用合法的手段机智灵活的处理问题,避免自己身陷险地或脱离险地。

事例引入,激发兴趣。抓住重点环节,深入领悟。问题讨论,拓展思路

一、导入:

1、上周,我们学校法制副校长给我们上的法制安全教育课同学们听懂了多少?你们知道自己有什么权力吗?(使学生了解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

2、当你们的生命受到威胁时,当我们遇到紧急危险的`时候,当遇到特殊情况时我们能不能随机应变机智灵活的保护自己呢?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讨论一下法制安全问题。

二、学习张兰华法制副校长的讲话。

摘选张兰华的讲话内容。

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就规定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

(一)旷课、夜不归宿;

(二)携带管制刀具;

(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五)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九)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该法还规定,对有本法规定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相互配合,采取措施严加管教,也可以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未成年人的“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下列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

(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二)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四)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

(五)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六)多次偷窃;

(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八)吸食、注射毒品;

(九)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例一:湖北某地结连发生8起家庭被盗、商店被撬案件,现场不留痕迹,作案手法高超。经侦破,这伙神出鬼没的作案团伙是由21名13岁左右的初中学生组成。这些人有的从8、9岁就染有不良习气,但又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矫正,最终走向犯罪。

三、分析理解.

(一)提出问题,说说自己的理解.

这些事例为什么会发生?

我们自己该怎么做才能杜绝这类事件发生?

(二)结合实际。说说自我保护的方法。

(2)学会拒绝不正当要求,坚决不与坏人坏事同流合污。比如让我们去打群架、赌博、看黄色录像等等,我们坚决不要去,并劝说朋友也不要去。

(4)如在路上遇到陌生人尾随,应想办法跑到人多的地方,或者躲避到单位、居民家。

(三)讨论.

如果遇到这些情况我们该怎样办?

让学生自由发言,然后老师加以总结。

四、课堂小结.

小学生安全歌

安全像眼睛,时刻陪伴我.

安全像耳朵,时刻提醒我.

安全像长绳,处处连着我.

自我保护很重要.安全常识记心上.

下课出教室,走向运动场.

不狂奔不乱跑,楼梯道路礼先让.

游戏应安全,预防意外伤.

玩具和棍棒,切莫带身上.

活动要有序,防止意外伤.

实验课上认真听,安全事项记心上.

实验过程用心想,操作细心防受伤.

信息课上要记住,电源插座莫乱放.

食品卫生要记住,不在小摊乱购物.

你和安全交朋友,身心就会保健康.

学习才会步步高,生活就会更美好!

让学生知道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的行为是不良行为,遇到被强行索要的情况要学会正确处理。

一、讲故事。

师对照图画讲故事:童童独自走在校园的林荫小路上,边走边哼着老师新教的儿歌,这时,面前突然出现了两个高年级的学生。他们恶狠狠地说:“把钱拿出来!不然就揍你!”童童害怕极了,急忙掏出自己口袋中的零花钱,给了他们。一回到家,童童扑进妈妈的怀抱,哭着说:“妈妈,太可怕了,他们管我要钱,我不给,他们就打我!”妈妈把这情况反映给老师听,老师严厉批评了那两个学生,他们来到童童面前,把钱还给童童,并诚恳地道歉:“这是你的'钱,还给你。请你原谅我们,我们错了!”

二、讨论。

A、如果你是童童,你会怎么做?

B、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们怎么来保护自己?

三、怎样远离暴力。

要清除暴力,需要靠大家尽力,所以要记住下列要点:

1.尽量不去一些易受伤害的场所,包括聚众闹事、有纠纷、多种活动集中的场所。

2.如正处于这种场所时,要注意尽快想办法离开。不能离开时,不要往人多的地方凑。

3.不要参加互相矛盾的任何一方。

4.要听从有关秩序维护者的指令。

四、小小法博士告诉你

1.不要让欺凌你的人逍遥法外。

2.不要旁观别人受欺凌———不管那恶霸多可怕,不要庆幸他们没找上你,要有胆量去报告发生的事。

3.万一实在鼓不起勇气去“管闲事”,至少设法和受害人谈谈,劝他们去告发。

4.如果经过告发没有什么效果,可找更高一级的部门反映。

5.同学们遇到被索要的情况后,在对方人多或力量相差较大时,可以先答应他们的要求,但要记住索要者的特征,事后及时把这一情况告诉老师、家长。同时也要注意身上尽量少带钱,在校园里要多和其他同学在一起,不要独自一人活动。

1、了解基本的法律法规,知道法律是保护自身权益的武器。

2、学会识别危险和违法行为,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遵守法律法规,树立法制观念。

教学准备:

1、法律法规宣传图片或PPT。

2、法律法规小故事或案例。

3、情景模拟道具(如模拟法庭、警帽、手铐等)。

一、导入新课

1、师生问候,简短回顾上学期的法制学习内容。

2、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法律吗?为什么要遵守法律?”

3、简要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今天,我们来学习二年级小朋友应该知道的法制安全知识。”

二、新课内容

1、了解法律法规

(1)出示法律法规宣传图片或PPT,引导学生观察并了解基本的法律法规。

(2)讲解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强调法律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武器。

2、识别危险和违法行为

(1)讲述法律法规小故事或案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危险和违法行为。

(2)引导学生讨论身边可能遇到的危险和违法行为,并提出应对方法。

3、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1)讲解在遇到危险或违法行为时应该如何保护自己,如报警、求助等。

(2)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模拟,模拟遇到危险或违法行为时的应对场景。

三、巩固练习

1、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遵守法律法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法律法规知识问答:教师出示法律法规知识问答卡片,学生举手回答。

四、总结归纳

1、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遵守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作业布置:

请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讨论身边的法律法规,并记录下家长的建议和提醒。

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我通过图片、故事和情景模拟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了法制安全知识。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问答等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但需注意,法制安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提醒和强化学生的法制观念,确保他们健康成长。

1、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法律常识,知道什么是对与错。

2、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在遇到危险时寻求帮助。

3、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图画卡片(展示正确与错误行为的对比)

角色扮演道具

安全手册小册子(简单易懂的法制安全知识)

多媒体教学材料(动画视频、儿歌等)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故事引入:讲述一个简短的寓言故事,比如“小兔子遵守红绿灯”的故事,通过故事引出法制安全的主题。

二、认识法律法规(10分钟)

图画展示:使用图画卡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正确与错误行为(如过马路看红绿灯、不乱扔垃圾、不私自游泳等),引导学生辨认并讨论为什么这些行为是正确的或错误的。

互动问答:提出简单的问题,如“当我们迷路了应该怎么办?”鼓励学生回答,引导他们理解遇到问题时应寻求警察或家长帮助。

三、角色扮演游戏(15分钟)

情景模拟:设定几个常见的安全情景(如放学路上遇到陌生人搭讪、看到同学欺负他人等),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通过实际表演,学习如何在不同情况下保护自己,正确应对。

点评总结:每组表演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哪些做法是正确的,强调自我保护的'重要性。

四、法制安全儿歌(10分钟)

学唱儿歌:教唱一首关于法制安全的儿歌,如“红绿灯之歌”、“好朋友不打架”,通过轻松愉快的方式加深记忆。

五、制作安全手册(10分钟)

六、总结与作业(5分钟)

总结回顾:回顾今天学到的法制安全知识,强调每个人都是守法小超人,要时刻保护自己,也要帮助他人。

课后,教师需反思教学活动的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参与度如何,哪些环节特别受欢迎或需要改进,以便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更好地促进学生法制安全意识的培养。

1、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和安全常识,增强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

2、引导学生遵守法律法规,学会自我保护,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1、法律知识宣传图片或视频。

2、安全常识手册或宣传资料。

3、法律小故事或案例。

1、师生问候,简短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3、简要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今天,我们来学习二年级小朋友应该知道的法律知识和安全常识。”

1、法律知识普及

(1)出示法律知识宣传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讲解法律对于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强调遵守法律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2、安全常识教育

(1)介绍校园安全、交通安全、防火安全等方面的'基本常识。

(2)通过案例分析或情景模拟,让学生了解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和应对措施。

(2)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人物行为是否正确,讨论如何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

1、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在校园、家庭和社会中可能遇到的法律和安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安全知识问答:教师出示安全知识问答卡片,学生举手回答。

1、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法律知识和安全常识的重要性。

请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讨论家庭中的法律和安全问题,并记录下家长的建议和提醒。

在本次教学中,我通过图片、视频、故事和讨论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了法律知识和安全常识。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问答等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但需注意,法制安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提醒和强化学生的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确保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THE END
1.法网迷雾揭秘法律小常识的101个谜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法律问题,虽然它们可能看似简单,但如果不了解相关的小知识,可能就会陷入困境。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法律小常识100条问答”,并解开其中的一些谜团。 一、基本概念 在我们开始之前,有必要先明确几个基本概念。首先,“法律小常识”指的是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不涉及深奥专业知识的问https://www.gntpr.com/ke-pu-huo-dong/79118.html
2.生活中的法律常识有哪些15、请律师打官司时要注意哪几个方面 答:(1)要与律师事务所签订委托代理合同; (2)律师代理权要清楚; (3)将律师代理费交给律师事务所; (4)对律师应讲实情; (5)对律师的许诺或暗示要有正确的认识。 以上就是华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生活中的法律常识的知识,如果您还有更多的疑问,可以咨询华律网专业律师https://mip.66law.cn/laws/123009.aspx
3.50个劳动法常识有哪些法律分析:劳动法律基本知识有:促进就业;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工资;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职业培训第九章社会保险和福利;劳动争议;监督检查;法律责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 查看全文 王春胜律师 执业20年 资质认证 2022-04-15 劳动法50条内容是什么 法律分析:第五十条,工资https://lvlin.baidu.com/question/369483867239637652.html
4.普通人应该懂得的法律知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大全4.并不是所有的借条都具有法律效益 补充一句:也不是签了正确合规的欠条就一定具有法律效益。 一份具有法律效益的借贷合同,不止要符合规定(包括借款种类、币种、用途、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条款),还要有确实的资金流动依据(你确实转了钱给他)。 https://www.jianshu.com/p/23e8388c04e7
5.普通人应该懂得的法律知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大全→MAIGOO知识侵权责任法律常识 交通事故法律常识 人格权法律常识 劳动法律常识 房产法律常识 公司法律常识 债权债务法律常识 婚姻家庭法律常识 1、结婚年龄:男22周岁以上,女20周岁以上。 2、办理结婚登记所需资料:双方身份证原件、双方户口本原件。 3、夫妻共同财产:工资和奖金;生产、经营的收益;知识产权的收益;继承或赠与所得的https://www.maigoo.com/goomai/232166.html
6.法治战疫《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见法律知识50问》南方plus同时,了解与疫情防控相关的法律知识 也不可或缺! 第一部分 疫情防控通识 一、关于疫情防控工作主要有哪些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 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002/20/c3148231.html
7.考前必看系列之法律常识汇总常识财产犯罪考前赶紧跟着小粉笔一起梳理一下常识知识,争取考场多得分! 民事主体 ▎一、自然人 1.自然人 自然人,是指依自然规律出生而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人。 2. 公民 公民,是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根据该国的法律规范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https://spa.fenbi.com/page/fenxiaozixundetail/9/58/407716640632832
8.法律常识500题及详细答案50.哪些房屋不能出租?没有房产证的房屋是不能出租的,产权证是房屋的权属证件,没有产权证就无法证明房屋的法律关系,从而就 没有房屋租赁的法律基础;共有的房屋未经全体共有人书面同意的,以及产权不清,权属有争议的,属于违法建筑 的房屋也不能出租;另外,如果该房屋不符合安全标准,不符合公安、环保、卫生等主管部门https://doc.mbalib.com/view/3b29ab9e600cab119efc76d9a0d19cb9.html
9.100个法律常识,建议收藏法律法规 ▏100个法律常识,建议收藏! 0411-39246021谦尚律师2023-05-01 06:00发表于辽宁 收录于合集#律法94个 1、胎儿也有继承权? 有继承权,但如胎儿分娩时为死体的除外。 2、哪些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898024957804547
10.法律知识各类法律常识学习法律知识大全为大家提供婚姻家庭、刑法、知识产权、医疗事故、劳动纠纷、交通事故、合同纠纷、房地产、拆迁安置等100多个热门法律知识查询学习。https://www.fljg.com/zhishi/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