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解课程设置领取备考资料申请报班优惠
招考信息咨询阶段备考建议做题技巧点拨
一、简答题
材料一: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必须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点,加大监督力度,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行为。(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材料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公正司法。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所谓公正司法,就是受到侵害的权利一定会得到保护和救济,违法犯罪活动一定要受到制裁和惩罚。如果人民群众通过司法程序不能保证自己的合法权利,那司法就没有公信力,人民群众也不会相信司法。法律本来应该具有定分止争的功能,司法审判本来应该具有终局性的作用,如果司法不公、人心不服,这些功能就难以实现。(摘自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问题: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总体要求,谈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对于推进公正司法的意义。
答题要求:
1.无观点或论述、照搬材料原文的不得分;
2.观点正确,表述完整、准确;
3.总字数不得少于400字。
【题目解析】
第二步:分析问题。“根据以上材料,结合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总体要求,谈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对于推进公正司法的意义。”决定了作答的逻辑顺序如下:
(2)第二部分就公正司法进行论述。同时要注意发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与“推进公正司法”的内在逻辑关联性。在论述的时候要将两者结合起来。
(3)第三部分在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总体要求下,论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落实到“推进公正司法”的具体举措。
一、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这是因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通过科学民主程序形成的根本法。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要求贯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一方面,宪法是公民权利的守护神。宪法中肯定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意味着在治国和执政中,必须贯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任何人的权利都受到宪法法律的平等保护,在权利被侵害时,应当得到宪法法律的平等救济。同样,任何人在违反宪法法律的规定时,都应当平等地被追究责任,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另一方面,宪法规定了国家机构的组织形态及其权限。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意味着公权力必须在宪法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公权力在行使过程中不能侵犯宪法对公民的平等保障。(10分)
二、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具体到司法领域,要求在法律适用中贯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它的基本要求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不同等情况不同等对待”。这实际上意味着法律的平等适用,即受到侵害的权利都要依法得到保护和救济,违法犯罪行为都要依法受到制裁和惩罚。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在法律适用中贯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在我国当前司法形势下,要做到公正司法,即严格遵循司法公正的要求。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等司法不公、司法不严的行为,其直接结果就是导致人民群众的权利没有得到平等对待,被侵害的权利没有得到平等救济,违法行为没有得到平等追责。这都违反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导致人心不服,破坏了司法的公信力。(10分)
三、在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总体要求下,推进公正司法,即严格遵循司法公正的要求,落实各项具体措施,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利于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具体来说:
1.在统一司法裁判的规范标准方面,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健全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法律适用标准统一、办案结果符合实体公正的法律制度。避免同案不同判,做到对权利进行平等救济,对责任进行平等追究。(6分)
2.在完善公正司法的程序标准方面,健全办案过程符合程序公正的制度,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保证庭审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保护诉权、公正裁判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全面贯彻证据裁判规则,确保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的检验,使诉讼当事人得到平等对待。(6分)
3.在健全公正司法的保障机制方面,明确各类司法人员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严格遵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坚决纠正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行为。(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