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数据统计为比较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需要对两种教学所得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由于是对组间差异进行比较,所以针对计量数据资料,统计分析方法选用t检验法[3];针对计数数据资料,选用的统计分析方法为卡方检验,P<0.05,处理方式使用SPSS1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二、试验结果
对两组学生的教学方法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为:对照组人数为256人,实验组人数为256人,在激发学习兴趣方面,实验组满意者占90.6%,不满意者占9.4%,对照组满意者占71.9%,不满意者占28.1%;在提高自学能力方面,实验组满意者占85.9%,不满意者占14.1%,对照组满意者占68.8%,不满意者占31.2%;在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方面,实验组满意者占81.3%,不满意者占18.7%,对照组满意者占64.1%,不满意者占35.9%;在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实验组满意者占82.8%,不满意者占17.2%,对照组满意者占67.2%,不满意者占32.8%。使用卡方检验分析,差异显著。
三、讨论
3.2案例教学法在卫生法律法规教学中的应用在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中,需要注意案例的切入点,正确、合理、适时地切入案例,是案例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技巧,通过将案例与卫生法律法规理论的结合,打破了原有的枯燥抽象的教学模式,使教学具体化,易于理解和记忆。
四、总结
1形态特征
雄成虫翅展22~26mm,雌蛾32~40mm,体黄褐色,额扁圆,被以粗糙鳞毛。单眼黑色有毛隆,下唇须黄褐色,向前伸超过头长2倍,下鄂须鸟嘴状,淡黄色。口喙退化,触角丝状具纤毛,前翅狭长黄褐色,散布有橙色鳞片,中室端脉有2个小黑点,中室中部基域下方各有1个黑褐色斑点,前缘顶角附近向后缘有1条深褐色斜线[1]。雌蛾前翅沿中轴有1条黑褐色纵带,后翅白色,缘毛白色。腹部末端有黄褐色鳞毛丛,雄蛾后翅及其缘毛淡褐色。幼虫:老熟幼虫体长30~35mm,圆筒形,乳白色,密布褐色细点,头黄褐色,颊区有单眼6枚,呈弧形排列,上唇及下颚黑褐色,其他淡黄色,胸部各节各具胸足1对。气门位于前胸盾片下方,气门前刚毛2根,腹部3~6节各有腹足1对,腹部末节有臀足1对,第1~8腹节各有气门1对,腹足趾钩双序全环状、黑褐色、臀板(肛上片)两侧各有色斑,刚毛4根[2]。蛹:圆筒形,初期为乳白色,后变淡褐色,羽化时为黑褐色,头壳黑褐色,复眼灰黑色,腹部第2~8节各有气门1对,后足长达第7腹节,腹部末端光滑无臀棘。
2生活习性
目前发现大禾螟只取食芦苇1种植物,每头幼虫可为害1~3株芦苇,每株芦苇内只有1只幼虫为害。据报道,大禾螟幼虫为害甘蔗时,幼虫取食先从心叶向下逐渐钻孔,然后爬到生长点为害,使甘蔗产生枯心,直至叶片变黄枯死,这与为害芦苇的症状不同。大禾螟幼虫为害芦苇时,将芦苇咬断,幼虫进入芦苇茎节内部,向下取食为害,直至茎节端部。老熟幼虫在芦苇地下茎内化蛹,蛹期15d左右。成虫具有趋光性,白天藏于芦苇枯鞘中或杂草丛中,用黑光灯可诱集到大量成虫。
3为害特点
以幼虫在水面处咬断新生的幼嫩芦苇后,钻进水面下的芦苇内取食,将内部的可食物食光后,幼虫即转入另一株芦苇继续为害。幼虫转移时,方式比较奇特,先将原来受害植株端部咬断成4~5cm长的小段,幼虫将自身的尾半部分藏于其中,头胸部露在外,依靠头部摇摆,呈划水姿势,借助水层和风力攀附到另一株芦苇上,咬断幼嫩芦苇后,进入苇茎内部继续取食芦苇茎的内部组织[3]。这种转株方式可以减少幼虫在移动过程中的体能消耗,并可减少被天敌捕食的机会,提高幼虫转株的成功率。幼虫只为害芦苇水面以下和土层中的竖茎,目前未发现为害芦苇的地下横茎。
4发生规律
5防治措施
5.1灯光诱蛾
利用成虫的趋光性,以黑光灯诱杀成虫,可以减少虫源。可在大禾螟发生严重的地块或附近地块设置黑光灯,既可诱杀其他害虫,也可诱杀到大量的大禾螟成虫。既可在芦苇湿地养殖区内,也可在水面上设置黑光灯,诱集各种害虫作为鱼蟹饵料。
5.2人工防治
由于幼虫的特殊为害方式,在该虫发生地很容易发现大量的幼苗漂浮在水面,因此在芦苇生产和水产养殖管理过程中,发现被害虫咬断无尖的芦苇苗,拔除水面下的受害株,带离发生地进行销毁处理,即可有效防除该虫[4]。带出田间的受害芦苇,无需做任何处理,因为大禾螟幼虫在没有水层的条件下无法转株为害。
5.3水层管理
水层管理应做到见干见湿。所谓见干见湿就是对芦苇湿地经常性地进行排灌,因为大禾螟在芦苇湿地经常发生在有水层和长期淹水的地块,幼虫转株为害也是依靠水层作为载体。因此,经常排灌水可以有效阻滞幼虫的转株速度,增加幼虫在转株过程中的死亡数量,达到防治目的。同时,经常排灌水,可增强芦苇地下根茎的活力和芦苇发芽力,能有效补偿由于大禾螟为害造成的密度损失。
5.4合理烧塘
采取适当合理的烧塘可减少翌年的虫源基数,这也是芦苇湿地管理过程中的常用措施,同时可兼顾防治其他害虫。但烧塘的做法不能连年使用,只能作为防治芦苇湿地病虫草害的方法之一,不到必要时尽量不要采用。
5.5生物防治
大禾螟的幼虫和蛹经常被寄生蜂所寄生。因此,可以利用寄生蜂防治大禾螟,该措施有可能成为将来有效的防治方法之一。
6参考文献
[1]徐家生,李后魂.禾螟亚科昆虫――重要的农业害虫[J].昆虫知识,2006,43(5):742-746.
[2]李参.螟蛾科主要害虫幼虫的鉴别[J].浙江农业科学,1962(12):559-568.
一、红蜘蛛的生活史与习性
1.生活史
玉米红蜘蛛一生经过卵、幼螨、若螨和成螨,若螨期又分为前期若螨和后期若螨,每龄期蜕皮后增羽化为雌性成螨,雄性螨则无后期若螨阶段而提前进入成虫态。玉米红蜘蛛主要是有性繁殖,而雌成螨还有不经亦能产卵的功能,其后代均为雄性。从幼螨到成螨用时7天左右,并很快进入新一轮繁殖,如此一代接一代地繁殖,在无任何抑制因素的情况下害螨种群可迅速扩大成家。
2.生活习性
玉米红蜘蛛主要危害玉米、黍子、豆类、花生、瓜类、向日葵、茄子、苦菜、狗尾草、马唐作物和杂草若螨聚集植株叶背刺吸叶片汁液被害处呈现失绿斑点或条斑,严重时整个叶片变白干枯,玉米红蜘蛛在我市一年发生10-15代,以雌成螨爬入杂草根下的土缝、树皮等处吐丝结网潜伏越冬。春季,随着气温的回升越冬成螨开始活动、取食、繁殖,5月份玉米出苗后,在杂草上危害的玉米红蜘蛛陆续玉米田转移。随着气温的升高,红蜘蛛繁殖加快,并逐步形成虫源中心,于6月中下旬扩散蔓延,危害日趋猖獗,七八月形成危害交峰期,先在玉米田点片发生,适宜的气候条件将迅速蔓延全田甚至猖獗为害。
二、红蜘蛛的发生规律
三、防治的措施
1.改善生态环境
2.开展早期预防
经初步确认,保护地蔬菜上的玉米红蜘蛛是翌年蔬菜种植区玉米田的主要虫源,春季蔬菜在揭棚揭膜前每亩用立螨死、敌溴烟雾剂1.50kg进行熏蒸防治(安全间隔期为7d),尽量压低虫源基数。玉米播种前每100kg种子用20%多呋种衣剂2kg包衣,可兼治地下害虫。5月上、中旬,在田埂、渠畔的杂草上,针对性的用10%哒满灵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
3.田间隐蔽施药
根据实际施药,根据历年玉米红蜘蛛发生危害程度,结合当年中、长期虫情预报,在中度偏重发生年份或发生地区,玉米灌水前每亩用3%甲拌磷颗粒剂30-45kg,在距玉米植株10-15cm处沟施或穴施,深度10cm左右,施后灌水。顶端施药:方法是用40%乐果200倍液,装入工农-16型喷雾器中,喷头用双层纱布包住,开关开小,轻轻打气,使药液呈滴状,在玉米生长点或上部叶片上每株滴10-20滴。
4.实行重点防治
在玉米拔节后,对玉米红蜘蛛已达到防治指标的田块,宜采用毒沙熏杀,实行重点防治。方法是每公倾用25%敌敌畏乳油3.75kg,对水90-120kg,喷拌到750kg细砂上,于傍晚撒入玉米行间。在落实上述技术措施的基础上,一般不提倡在玉米田直接采用杀虫剂喷雾防治,但对个别已经暴发成灾的田块,可选用1.80%阿维菌素1500倍液喷叶。
5.常规农业技术措施
5.1清洁田园:在晚秋和早春,结合积肥铲除田埂、沟边、路边杂草,以减少虫源。
5.2秋季深耕:10月中旬、下旬深耕1次,深度以25厘米左右为宜,可使30%左右潜伏于土缝和枯叶下越冬的雌螨死亡。(机耕效果更好)。
5.3浇好封冻水:11月上甸,将深耕的田块浇好封冻水。据报道,冬季农田灌水比不灌水的田块红蜘蛛虫口数量可减少一半以上。
一、卫生监督与行政法
“行政”一词就其原意来说有两层含义,一指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即国家行政机关,二指国家行政机关依其职权所从事的管理活动。行政法是规定国家行政机关组织、职责权限、活动原则、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调整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及其职能部门在行使行政管理职能中,同其他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的社会关系。卫生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既有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之间、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与同级人民政府之间、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与其卫生行政相对人之间的纵向行政管理关系,又有各种医疗机构、各种提供卫生服务的企事业单位与服务对象之间的横向卫生服务关系。就纵向的卫生行政管理关系而言,卫生法与行政法是从属和补充关系。
卫生监督工作是卫生法的执行工作,即卫生行政执法工作。从卫生法与行政法的从属和补充关系来说,它是以行政法为基础,以卫生法律法规为依据的具体行政执法工作。具体来说,卫生监督是指具有法定监督权的国家机关、杜会组织和卫生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对卫生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行为。
二、卫生监督主体及其特征
1、主体的特定性
2、职权的法定性
卫生监督执法主体所执行的法律规范,只能是法律规定应当由卫生行政执法主体执行的法律、法规、规章。执法主体只能在法定职权内履行卫生行政管理责任,不得越权执法。
3、行为的主动性
卫生监督执法是一种直接影响相对人权利和义务的主动行为,不以相对人的意愿为转移。一般讲,法律规范颁布后它仅是一种抽象规范。有关公民、组织不自觉遵守,又没有行政主体去执行,就不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产生权利和义务的实际影响。相对人的权利义务关系不会自动的发生、变更和终止。行政执法行为,则成为法的定与实施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4、国家强制性
卫生监督是国家卫生管理行政权运转的一种特殊方式,是由卫生行政主体单方面决定的国家管理活动,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具有国家强制性。
取得卫生监督主体资格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第一,依据组织法或组织规则设立,并且具有外部生管理职能,能代表国家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生行政上的法律关系。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某校在读临床研究生及某三级甲等医院主治医师,采用目的抽样,抽取研二专业学位研究生139名,主治医生146例。
入选标准:2014年5月二年级各二级学科专业学位研究生,认知正常。2014年5月具有主治医师资格,认知正常。
1.2方法
1.2.1量表的形成在参考了首都医科大学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岗前培训模式的研究[4],该问卷包括8个维度,分别是医德医风教育、医院规章制度学习、医患沟通技巧、病历书写、体格检查、心电图、内科系统基本操作、外科系统基本操作等八个方面对临床研究生期中考核要点进行调查,每个条目分三个等级选项,即很需要、需要和不需要。由于条目繁多,一次性完成研究有难度,故其抽出中医院规章制度学习、医患沟通技巧两个条目。再此基础上对两个维度的条目进行修改,邀请7位医院管理、教育和临床的专家对问卷进行咨询。最终形成《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卫生法律认知》问卷,它包括2部分,①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住院科室、工作年限。②卫生法规和沟通认知条目。抽取20例研究生和临床医生进行预调查。测得Cronbach`sα系数为0.890,内容效度指数(CVI)为0.864。
1.2.2调查方法分别对泰山医学院在读临床专业研究生和和某三级甲等医院主治医师发放《临床研究生期中考核能力问卷》285份,收回283份,回收率99%,有效率98%。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2结果
3讨论
3.1医患沟通能力研究生与主治医师医患沟通技巧认知方面有差异,P<0.05。首先,医学院校要从医学教育观念上重视沟通能力的培养,早接触、多接触临床。依据国际医学教育标准,从医学研究生岗位胜任力着手进行医德和沟通能力培养,
①人际沟通课程的设立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
②将医患沟通和专业课程教学联系起来,引导师生在专业理论的教学中融入医学伦理、沟通技能培养与学习;
③加强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以及倡导人文社会医学知识的学习;
④营造人文校园、人文医院文化建设;从系统上完善医德和沟通能力培养模式。
医德与沟通技能培养应该贯穿在校教育全程。在临床培养过程中,对医生的培养是循序渐进的过程,①在防病、治病的方面;②医院文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