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亮点解读:《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2020年版试验临床药品受试者药物

2020年4月26日,国家药监局与国家卫健委联合发布了新版《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新版中国GCP将于2020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中国的药品注册进入全球化时代的重要一步,同时也对药品产业链提出更高的规范性要求。本文康达律所i医法律服务团队为您专业解读新规亮点。

一、中国GCP发展历程

目前国际通行的GCP是ICH-GCP,我国执行的是NMPA颁布的中国GCP。ICH是InternationalCouncilforHarmonization的英文缩写,根据协调会议的内容,即“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议”。ICH自1990年成立以来,出台了很多指南,包括质量Q、有效性E、安全性S、多学科M共4个领域。其中,有效性E系列包括临床试验的设计、实施、安全性和报告,还涵盖新型生物技术衍生药物和使用药物遗传学/基因组学技术生产的靶向药物等20多个指南。E系列中的E6即ICH-GCP文件。

中国GCP指南的修订基本紧随ICH-GCP的步伐,在ICH于1996年批准ICH-GCP指南后,中国的GCP指南也诞生并不断发展。在此过程中有一个标志性事件,对我国药物临床试验产生重大影响,即在2017年中国正式加入ICH,成为其全球第8个监管机构成员。

在我国未加入ICH之前,所有新药的评审制度和国际不接轨,国外新药进入中国市场必须重新开展临床试验,同时我国自身的监管体系也与国际有差距,临床试验结果在国际上认可度低,导致药物上市的“迟滞”现象。在2017年加入ICH后,中国将更快推进创新药物,造福更多患者。

下表列出中国GCP的主要发展历程。

二、新旧版本GCP框架对比情况

新版《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总体框架和章节内容上较现行GCP做出了较大幅度地调整和增补,总体框架结构而言,字数由9000余字增加到29000余字,章节由原来的13章70条调整为8章84条。补充完善术语条款,由原来的19条增加为40条,同时将术语及其定义提前至第二章,便于读者对规范内容的阅读和理解。

下表为新旧版框架结构的对比。

三、2020新版GCP亮点内容解读

新版《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参照ICH-GCP制定,使试验各方责任明确,要求更高,可操作性强,同时亮点颇多,尤其在受试者保护、试验数据电子化和规范审查等方面。下文对新版内容的重要特色内容进行解析

1、法律法规依据

第一条,“为保证药物临床试验过程规范,数据和结果的科学、真实、可靠,保护受试者的权益和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制定本规范。”增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将预防性生物制剂等明确纳入GCP管理范畴。

2、适用范围

3、《世界医学大会赫尔辛基宣言》原则

4、试验药物

5、新增术语之“独立的数据监查委员会”

第十一条新增术语,“(四)独立的数据监查委员会(数据和安全监查委员会,监查委员会,数据监查委员会),指由申办者设立的独立的数据监查委员会,定期对临床试验的进展、安全性数据和重要的有效性终点进行评估,并向申办者建议是否继续、调整或者停止试验”。该机构的建立主要为了保障试验数据的真实性,对于申办者而言,该机构并非必须设立,可以由申办方内部机构行使该职责。

6、新增术语之“弱势受试者”

第十一条新增术语,“(十)弱势受试者,指维护自身意愿和权利的能力不足或者丧失的受试者,其自愿参加临床试验的意愿,有可能被试验的预期获益或者拒绝参加可能被报复而受到不正当影响。包括:研究者的学生和下级、申办者的员工、军人、犯人、无药可救疾病的患者、处于危急状况的患者,入住福利院的人、流浪者、未成年人和无能力知情同意的人等”。此处新增术语主要强调对弱势受试者的人文关怀和保护。

7、新增术语之“公正见证人”

8、术语辨析之“监查”、“稽查”、“检查”

9、伦理委员会的职责

10、伦理委员会暂停、终止临床试验的权利

11、伦理委员会对伦理审查记录的保存

12、受试者无理由退出临床试验的权利

第十八条,“(四)受试者可以无理由退出临床试验。研究者在尊重受试者个人权利的同时,应当尽量了解其退出理由”。再次体现对受试者的充分保护,明确了受试者退出临床试验可以是无理由的,研究者和申办方应该尽量了解退出理由,但不得干涉其选择。

13、特殊受试者保护

此条明确了特殊受试者的具体保护措施。按照我国民法总则规定,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14、儿童受试者保护

第二十三条,“(十四)儿童作为受试者,应当征得其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当儿童有能力做出同意参加临床试验的决定时,还应当征得其本人同意,如果儿童受试者本人不同意参加临床试验或者中途决定退出临床试验时,即使监护人已经同意参加或者愿意继续参加,也应当以儿童受试者本人的决定为准,除非在严重或者危及生命疾病的治疗性临床试验中,研究者、其监护人认为儿童受试者若不参加研究其生命会受到危害,这时其监护人的同意即可使患者继续参与研究。在临床试验过程中,儿童受试者达到了签署知情同意的条件,则需要由本人签署知情同意之后方可继续实施”。

此次新版GCP对于受试者从不同方面进行全方位的保护,是我国GCP试验对人文精神的倡导与体现。

15、以患者为对象的临床试验数据存储

此条明确,对于以患者为受试者的临床研究的医疗记录信息,应纳入单独病历和医院系统(HIS)两个系统中,以保障数据的真实性和可溯源性。

16、申办者两大职责

第二十九条,“申办者应当把保护受试者的权益和安全以及临床试验结果的真实、可靠作为临床试验的基本考虑”。此条明确了申办者的两大职责,保护受试者和保障试验结果的真实性。

17、申办方委托合同研究组织的责任承担

第三十三条,“申办者委托合同研究组织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申办者可以将其临床试验的部分或者全部工作和任务委托给合同研究组织,但申办者仍然是临床试验数据质量和可靠性的最终责任人,应当监督合同研究组织承担的各项工作。合同研究组织应当实施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此条规定,申办者可以通过详细、全面的协议将工作委托给CRO机构进行,但是必须评估和监管CRO机构,同时申办方承担最终数据真实性和可靠性的责任。

18、试验数据管理

第三十六条,“申办者在试验管理、数据处理与记录保存中应当符合以下要求......”此条对于临床试验数据的记录、管理和电子数据系统进行了详细规定,并需要符合NMPA的指导原则,同时适当符合FDA/EMA指导原则。

NMPA发布的有关指导原则包括:

(1)20090216-《关于提交临床试验统计数据库和人体药代动力学全部图谱的通知》;

(2)20130709-《规范药物临床试验数据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

(3)20160727-《药物临床试验数据管理工作技术指南》;

(4)20160727-《药物临床试验的电子数据采集技术指导原则》;

(5)20170524-《总局关于药物临床试验数据核查有关问题处理意见的公告(2017年第63号)》。

19、获批开展临床试验

2019年新版本的《药品管理法》对未经批准开展药物临床试验的违法行为规定了详细的处罚方式,第125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药品和违法所得以及包装材料、容器,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五十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药品批准证明文件、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对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十年直至终身禁止从事药品生产经营活动:(一)未经批准开展药物临床试验......”

20、稽查报告的检查权

第五十二条,“(五)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要求申办者提供稽查报告”。此条规定管理部门对稽查报告具有查阅权利,可以直接要求提供备查。明显不同于ICH,ICHE6中规定,“为保持稽查职能的独立性和价值。管理当局不应当例行公事的要求查看稽查报告。当有严重不依从GCP的证据存在时,或法律诉讼期间,管理部门可以要求逐条查看稽查报告”。

四、附件-必备文件列表

本规范中未给出必备文件的具体列表,但是在《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修订稿)》中列出了临床试验准备阶段、临床试验进行阶段和临床试验完成后阶段的临床试验保存文件,列于本文附件部分,可供参考。

THE END
1.法律依据相关教育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https://www.gov.cn/banshi/2005-05/31/content_2131.htm
2.所有的法律制定都要以哪些为依据?在我国,所有的法律制定都必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依据。1、我国法律中具有最高地位和最高权力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3、《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https://m.64365.com/tuwen/aaaitpa
3.采购管理依据的法规有哪些采购管理是企业运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而法规的依据更是保障了采购活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那么,采购管理依据的法规有哪些呢?在我看来,这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话题。下面,我们将从不同维度来分析和探讨这一问题。 采购合同法律依据 采购管理的法规首先要依据采购合同法律。采购活动中的合同签订是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https://h.chanjet.com/ask/7b9d0b71c96be.html
4.文化主管部门查处取缔无照经营娱乐场所的有关法规依据三、文化行政执法的参考法规依据 《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第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从事无照经营。 《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第三条 对于依照法律、法规规定,须经许可审批的涉及人体健康、公共安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等的经营活动,许可审批部门必须严格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的http://sx-ci.cn/zcfg/zcjd/content_20141
5.关于“住宅禁商”问题的法律探析在现行的法律法规当中,并没有禁止住宅商用的规定。正因如此,长期以来经工商登记机关核准成立了大量的以住宅为登记住所地的公司。目前,在法律法规没有修改的情况下,作为行政执法机关是否有权以自己制定的住宅禁商文件作为行政许可的审核条件和依据呢?笔者认为,虽然十四号文件有利于解决住宅商用所造成的扰民问题,其积极的https://www.beijinglawyers.org.cn/cgi/RnewsActiondetail.do?rid=1577175198193
6.刘阳中崔晨外来物种入侵口岸防控法律问题研究海关防控外来物种入侵的主要法律依据 在现行海关法律法规中,并没有直接赋予海关防控外来物种入侵的职能和直接防控的法律制度。但外来入侵的物种,既有可能携带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和植物危险性病、虫,又有可能本身属于植物杂草以及其他有害生物,还有可能携带人类传染病,属于海关实施动植物检疫、卫生检疫或海关验证监管的对https://www.jfdaily.com/sgh/detail?id=768664
7.法规政策权威观点:凡没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的执法事项一律取消全面梳理、规范和精简执法事项,凡没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的一律取消。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着力解决涉企现场检查事项多、频次高、随意检查等问题。按照行政执法类型,制定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规范。全面严格落实告知制度,依法保障行政相对人陈述、申辩、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4OTAwMzU4Ng==&mid=2247508932&idx=4&sn=49ddc971c79b67e271238b78d10a08eb&chksm=fdd6cde9caa144ff6be511f48bdd09701fb753ef7b9aea0ddd1d8393c6f097f103dc7205d8d9&scene=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