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罪过,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甲的玩忽职守行为虽然造成了公共财产损失,但在甲未认识到自己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时,就不存在罪过
B.甲故意举枪射击仇人乙,但因为没有瞄准,将乙的名车毁坏。甲构成故意杀人未遂
C.甲翻墙入院欲毒杀乙的名犬以泄愤,不料该犬对甲扔出的含毒肉块不予理会,直扑甲身,情急之下甲拔刀刺杀该犬。甲不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而属于意外事件
D.甲因疏忽大意而致人死亡,甲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的危害结果,既可能是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结果,也可能只是发生他人重伤的危害结果
【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查犯罪故意。
A选项,《刑法》第399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此罪中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是客观要件,不要求行为人认识到自己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只要行为人意识到应当履行职责、且有条件和能力履行职责,但违背职责没有履行,导致重大损失,就能认定行为人具有犯罪过失,因此A项错误,符合题意,为当选项。
B项:此种情形属于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甲的客观行为是故意杀人未遂和故意毁坏财物既遂,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与故意毁坏财物罪既遂的想象竞合犯,应择一重罪处罚,故意杀人未遂重于故意毁坏财物既遂,因此应以故意杀人未遂定罪处罚,B选项正确。
C项:此种情形属于因果关系错误,造成危害结果的行为不是甲投放含毒肉块的行为而是由拔刀刺杀行为,但因果关系的错误不影响犯罪的认定,甲仍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C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项:疏忽大意的过失中行为人应预见的结果是法定的危害结果,在过失致人死亡罪中,行为人所应当预见的是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他人死亡的结果,而不是其他结果,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2.关于不作为犯罪,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甲在车间工作时,不小心使一根铁钻刺入乙的心脏,甲没有立即将乙送往医院而是逃往外地。医院证明,即使将乙送往医院,乙也不可能得到救治。甲不送乙就医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犯罪
B.甲盗伐树木时砸中他人,明知不立即救治将致人死亡,仍有意不救。甲不救助伤者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犯罪
C.甲带邻居小孩出门,小孩失足跌入粪塘,甲嫌脏不愿施救,就大声呼救,待乙闻声赶来救出小孩时,小孩死亡。甲不及时救助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犯罪
D.甲乱扔烟头导致所看仓库起火,能够扑救而不救,迅速逃离现场,导致火势蔓延财产损失巨大。甲不扑救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犯罪
【答案】BCD
【解析】本题考查不作为犯的成立条件。
A项:不作为犯的构成有三个要件:首先行为人有救助义务,其次,行为人有履行义务的条件,最后,行为人履行义务有可能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在该项的情形中,行为人有履行义务,但行为人履行义务已经没有避免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所以不成立不作为犯,说法错误。
B项:行为人基于先行行为产生了救助义务,“明知不立即救治将致人死亡仍有意不救”的表述意味着若行为人履行义务有可能避免伤者的死亡,甲有救助义务、有条件履行义务且其救助行为具有阻止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但甲不履行义务,其行为构成不作为犯。具有结果回避的可能性,具有救助义务且可能履行义务的情况下不作为,导致死亡结果发生,应认定为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C项:甲带邻居的小孩出门,对小孩负有保障其安全的义务,即小孩遇到危险时有救助的义务,在C项的情形下甲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犯。
D项:甲的职责是看护仓库,在起火尚能够扑救时,甲有履行义务的条件,但甲不履行义务反而逃跑,成立不作为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