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教育法律法规知识:教育法律责任的内容

教师招聘教育法律法规知识:教育法律责任的内容

教育法律责任的内容,是指法律责任的内部要素,即教育法律责任是由哪些内容要素构成的。内容有制裁、补救和强制。

1.制裁

制裁即是惩罚,是最严厉的责任形式。制裁的作用主要是预防和矫正。当教育法律关系受到破坏已无法挽回,教育秩序、教育教学活动遭到严重破坏时,执法者只能通过制裁表明秩序的不可侵犯性,以儆效尤,或通过制裁使为恶者失去继续作恶的能力直至从肉体上消灭他。制裁手段表现在教育法律责任上有以下4种:

(1)对人身的制裁(人身罚)。例如,《教育法》规定,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秩序或者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就是对人身的制裁。

(2)限制行为能力(能力罚)。例如,吊销许可证,取消考试、再入学报名资格,取消其颁发证书资格,停考,撤销招生工作职务等。

(3)剥夺财产(财产罚),包括罚款、没收财产、没收非法所得、没收违法工具等。例如,《义务教育法》规定:“对招用适龄儿童、少年就业的组织或个人,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批评教育,责令停止招用;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罚款、责令停止营业或者吊销营业执照。”在这里是将限制行为能力和剥夺财产并处。

(4)申诫罚,包括取消荣誉称号、谴责、通报、训诫、责令道歉、警告等。例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规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考者在考试中有夹带、传递、抄袭、换卷、代考等舞弊行为以及其他违反考试规则的行为,省委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等处罚。

2.补救

补救是责令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停止继续违反教育法律规范的行为,并通过一定方式的作为来弥补造成的损害。补救的主要作用是制止对教育法律关系的侵害以及恢复有序的教育法律关系。补救的手段包括财产上的赔偿、补偿,精神上的慰藉以及对不法行为的否定。

(1)财产补救,主要包括返还财产、恢复原状、支付赔偿金、赔偿损失、对合法行为造成的损失给予补偿等。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对侵占、克扣、挪用义务教育经费,扰乱教育秩序,侵占、破坏学校的场地、房屋和设备的组织或个人,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行政处分,造成损失的,责令赔偿损失。

(2)精神补救。是对违法侵害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姓名权、名誉权、名称权、荣誉权等所给予的补救,主要指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

(3)对违法行为的否定,主要指停止侵害、纠正不当(如宣告不当行为无效,撤销、变更不当决定,裁决停止执行错误的决定)、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权益等。例如,《教育法》规定,在国家教育考试中作弊的、非法举办国家教育考试的,由教育行政部门宣布考试无效。

3.强制

强制是指迫使违法者履行原有的教育法定义务或新追加的作为惩戒的义务。它与制裁不同。从教育法的权利义务角度说,制裁实际上是对违法者权利的剥夺,或者是使违法者承担一项新的义务,目的是使违法者引以为戒,今后不再犯。强制却不如此,一般来说,强制是强迫违法者履行教育法定义务,包括因制裁而引起的新义务。从这点上说,强制又是使违法者承担责任的最后手段。

制裁VS强制

(1)强制的实质在于强制违法者履行其依法应当履行的义务,而制裁的实质则是剥夺违法者的某种权利。例如,教育行政机关对违法者的财物采取的冻结、划拨等强制措施,都是限制违法者财产的使用权,以保证以后制裁决定的执行或达到违法者主动缴纳相同款项的状态。而作为制裁的罚款、没收等形式则是剥夺了违法者财产的所有权。

(2)强制一般是在案件查处过程中采取的措施,而不是对违法者的问题做出处理或结论。例如,《义务教育法》规定:“除因疾病或者特殊情况,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的以外,适龄儿童、少年不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人民政府对他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批评教育,并采取有效措施责令送子女或者被监护人人学。”这里就是指强制。而制裁则是在案件查清之后对违法者做出的惩罚。例如,《义务教育法》规定:“对招用适龄儿童、少年就业的组织或个人,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批评教育,责令停止招用;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罚款、责令停止营业或者吊销营业执照。”在这里,对情节严重的惩罚就是制裁。

【练一练】

下列属于教育行政处罚中能力罚的形式的有()。

A.警告B.取消入学资格C.通报批评D.停考

E.取消录取资格

【答案】BDE。解析:能力罚也称行为罚,是指对违法者特定行为能力予以限制和剥夺的一种处罚。教育行政处罚中的能力罚主要是对相对人教育权或受教育权的限制或剥夺。能力罚可以针对自然人,也可以针对法人。针对法人的能力罚主要包括三种形式:①责令停业招生或停办;②吊销办学许可证;③停止或取消颁发证书的资格。对自然人的能力罚主要有:①取消考试资格;②取消考试成绩;③停考或限考;④取消录取资格;⑤取消入学资格;⑥取消报名资格;⑦撤销教师资格;⑧取消考试工作人员资格。

THE END
1.国家法律法规知识普及国家法律法规知识普及 梦笔生花 2023-12-05 02:36:16 免费咨询 一、法律体系1. 法律体系的概念法律体系是指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形成一个内部和谐一致、有机联系的整体。法律体系是由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和不同类别的法律规范构成的。2. https://aiqicha.baidu.com/qifuknowledge/detail?id=10131803263
2.国家劳动法律法规知识包括什么内容?导读:国家劳动法律法规知识包括的内容有:劳动法律法规保护的对象;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劳动经济赔偿金的计算标准;劳动者加班费的支付;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义务;劳动者的工资、奖金等劳动报酬的支付等规定。 国家劳动法律法规知识包括什么内容? https://www.64365.com/zs/1506514.aspx
3.常用法律法规知识(通用6篇)[法律资料] 养蜂常用法律法规知识问答 1、养蜂单位和个人有何权益? 答:养蜂单位及个人除享有国家宪法及党政国策和法律法规赋予公民的各项权利和义务外,农业部颁发的《养蜂管理暂行规定》第四条对其权益还作了如下规定:“凡从事养蜂生产的单位和个人(包括专业户、联合体、协会、企业及各种形工的养蜂经济联合组织),在https://www.360wenmi.com/f/fileofop9j5n.html
4.公基必备考点—法律篇③公共基础知识知识点比较多,短时间内可以背多个公基考点,汇总了法律必备考点,快来码住背啦! 民法 一、民法 1.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2.民法基本原则: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平等、公平、自愿、诚信、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原则。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wNjMyNzE3MA==&mid=2247521396&idx=2&sn=7cefc65fdb2b1e23cf1e3c5b72217493&chksm=964e897172131c817d69484c081af525faef809ab7eda8adb11a8bbeb5937f4eb5854bee69c1&scene=27
5.普通人应该懂得的法律知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大全→MAIGOO知识或许我们不能像律师、警察这些特殊行业工作人员那样了解各项法律法规,但是一些与平常人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大家还是需要多多了解,避免成为法盲,不小心触犯法律,也可以在需要的时候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下面为大家简单介绍有关婚姻、债权、合同、物权、人格权等方面的常见法律知识。https://www.maigoo.com/goomai/232166.html
6.2022年“百万网民学法律”统战和民族宗教法律法规专场知识竞赛题法律法规专场知识竞赛题库 (共200题) (一共是有六大类题目,出题的时候按比例来抽) 一、《宪法》《民法典》(共10题) 1.《宪法》规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答案:A 2.《宪法》序言指出,在( )的斗争中,要反对大民族主义,主要是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https://www.jxlaw.com.cn/system/2022/08/31/030183459.shtml
7.基本法律知识学习知法、守法,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是每一个公民的基本素质。学习啦法律法规知识学习频道搜集了一些日常生活中基本法律知识和法律常识供你参考。https://m.xuexila.com/zhishi/fal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