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的代议制理论与中国人大制度建设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

法律是什么?法律是对权利义务关系、权力责任关系的调整和规范,是整个社会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因此,当人们的生产生活发生新变化时,法律也必须相应地予以调整,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公民合法权益。

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你是否能够感觉到,法律对我们的保护更全面、更细致了一些?

科学、民主推动立法质量不断提高

4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旅游的综合性法律。“旅游法的立法主旨就是为了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尹中卿一语道出了立旅游之法的目的所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旅游早已不是追求猎奇的高端享受,而是实实在在的精神需求。然而,一直以来由于没有旅游法,旅游市场乱象频生。旅游团变成购物团、“零团费”化身强迫消费、一年上一个台阶的门票价格……这些都在损害着公众的利益、影响着人们的心情。旅游法的出台,为保护旅游者合法权益、整治旅游市场乱局提供了充足的法律依据。

不仅仅是旅游法的出台,20年来首次大修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提出了对网购的保护、新出台的特种设备安全法将电梯和大型娱乐设施都纳入其中、修改后的商标法在申请方式上确立了电子申请的法律地位……在过去的一年里,无论是新制定的法律还是修改后的法律,都明显更贴近生活,更符合时代要求。而这,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提高立法质量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形成,立法工作的重点也从“立新法”向“修旧法”发生着转变。为了让各方面意见都能在立法进程中得到充分表达,全国人大还积极拓展人民群众参与立法的途径,在旅游法、特种设备安全法等立法过程中,就邀请专家、官员、普通市民、行业从业人员、人大代表等参与立法前评估讨论,确保社会每一个阶层都能发声,每一句声音都能得到立法机关的重视,使立法更好地体现民情、汇聚民意、集中民智,更好地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司法解释让法律更具可操作性

作为对法律的补充和细化,司法解释是保障正确适用法律的手段之一。将复杂的、抽象的法律规则变为合理的、可操作的细则,是司法解释的主要目的。

9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为网络发言建规立制。

在此之前,网络谣言曾经让人们深受其苦。“蛆橘事件”让全国柑橘严重滞销、地震谣言令山西数百万人街头“避难”、“爆炸谣言”引发大逃亡多人遇难……这些被人们信以为真的谣言曾经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而随着越来越多的谣言被揭露,人们惊奇地发现,谣言的背后有时候并不仅仅是对真相的渴望,还有大把大把的利润可捞。“网络斗士”周禄宝就曾经利用居民与开发商的矛盾,以网帖为武器,两边收钱86万元。

立法规划突出重点、契合实际

“编制五年立法规划,统筹安排任期内立法工作,增强了立法工作的计划性、协调性,有利于维护国家法制统一,保障法律体系内部的协调。”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信春鹰表示,实际上,从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始,每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均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法制建设的需要,编制五年立法规划,统筹安排任期内立法工作,“这体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新一届任期内立法工作的总体要求。”

纵观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今后5年的立法规划,可以发现全国人大常委会将立法决策与改革决策结合起来的努力。在5年的立法规划中,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都有了相应的立法项目,突出了对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的法治保障。

与此同时,立法规划也按照突出重点、区分轻重缓急、积极而为、量力而行的要求,结合各方面立法资源配备情况,对立法规划项目总量和分类作出了科学、合理的安排。

修改行政诉讼法、制定社会救助法、修改大气污染防治法等47件立法项目,因为或者经过了长期调研、或者已经几次提交人大常委会审议,目前条件已经比较成熟,将在这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任期内拟提请审议。而修改商业银行法、制定电子商务法、制定社区矫正法等21件立法项目,则因为现实需求紧迫,但条件尚不成熟,被列入了“需要抓紧工作、条件成熟时提请审议”的类别中。此外,还有一些具有一定的立法必要性和可行性,但涉及问题较为复杂,立法条件尚不完全具备的立法项目,则被列入研究论证项目中,由有关方面继续研究论证。

这些立法项目都体现了当前经济社会生活中急需调整的权利义务关系,也将对社会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立法步入“精细化”

时代

一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所制定或修改的每一部法律都堪称精品,每一部法律都显示了高超的政治智慧,每一部法律都装满了百姓的心愿,每一部法律都表达了立法者尊崇民意、追求完美的精神境界,每一部法律都是依法治国进程中一个坚定而又有力的足印。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又站在了一个新的更高的起点上。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立法工作如何完成转型升级?如何实现观念的递进和境界的攀升?如何为建设法治中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更多的法律支持?在过去的一年间,新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一次又一次生动的立法实践,向国人交上了一份圆满的答卷。

助推法治中国建设

张德江委员长的讲话审时度势、立意高远、内涵深刻、针对性强,体现了今后五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工作主基调。一年来,按照这一立法工作基调,秉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精神,立法工作取得了耀眼的成绩,赢得了一个精彩的开局。

为了全面谋划今后几年的立法工作,去年10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京召开了立法工作会议,张德江委员长作了题为“提高立法质量,落实立法规划”的重要讲话。会议还公布了经中共中央批准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这次会议的召开,对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立法工作,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全面深化改革保驾护航

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时刻把百姓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这是过去一年来立法工作一个鲜明的特色。张德江委员长曾形象地指出,“法律修改要回应社会关切,不能与社会热点不搭界”,更不能“你说你的,我干我的”。

作为回应,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对制定这部法律给予了高度重视。为了使这部法律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在实践中能切实管用,真正成为百姓安全的守护神,立法者认真对待每一个条款,做到细而又细。用法工委一位负责人的话说,蹦极的那根绳这部法管,游乐场的碰碰车这部法也要管。正因为如此,草案条文由原来的72条增加到101条。

旅游法则针对“零负团费”、强迫购物、景区门票价格随意涨价、旅游者维权难等群众反映强烈的扰乱旅游市场、损害旅游者权益的问题做出了规范。

让每一部法律都成为精品

深入基层,问计于民,让人大立法更“接地气”,是提高立法质量的关键。为此,张德江委员长率先垂范、亲力亲为。去年5、6月间,他就特种设备安全法专程赴基层调研。调研期间,他深入车间厂房,了解生产情况,并与企业负责同志就加强特种设备安全问题交换意见。他还在广东主持召开立法工作座谈会,听取有关专家学者、生产经营者、监管部门负责同志等的意见。

开门立法、尊崇民意,让百姓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不仅有利于扩大公众对立法工作的有序参与,也有利于提高立法质量。过去一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对环境保护法修正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正案、资产评估法等3部法律草案试行二次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即对常委会二审稿再次上网公开征求意见。

同时,为了增强公众参与立法工作的实效,对公众意见进行认真分析研究,避免“你说你的、我改我的”。对合理的意见,尽量吸收采纳;对不予吸收的意见,给予必要的解释说明。此外,还注意把网上意见与立法座谈会、论证会和立法调研收集的意见进行综合分析,正确处理多数与少数、强音与弱音的关系,尽量准确把握和体现群众意愿与诉求。

本着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立法中坚持精益求精的原则,对每一部法律草案都精雕细琢,力求使每一部法律都能成为精品。例如,在审议旅游法草案时,虽然此前已进行过两次审议,但常委会组成人员依然认真审议,踊跃发言。据统计,共110人发表了意见。法工委对这些意见进行了认真梳理,归纳出针对81个条款的上百条意见。法律委员会逐条认真研究了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对草案又作了40余处修改。

新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工作虽然刚刚起步,但却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标志着一个精细化立法时代的正式到来。

哈尔滨市不同季节雾霾天气的构成比例在春、夏、秋季,呈现以汽车尾气污染为主混合型污染的特点,而在冬季,呈现煤烟型污染为主的特点。建议以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为前提,根据各城市不同季节污染物情况制定弹性的治理规定。

现有《大气污染防治法》分别对防治煤污染、机动车污染、废气、粉尘和恶臭污染进行了分章的防治规定。建议增加对雾霾天气源的解析规定,针对解析结果,对特定污染源进行细化规定。开展雾霾天气源的解析研究,能够对雾霾天气的成因、过程、趋势变化提供定量分析,为科学决策和治理提供技术支撑,明确了大气污染源排放物,并通过分章专项的防治规定,细化防治措施,增强法律的操作性。

建议将拼车合法化、规范化提到国家立法议程,应当放到我国落实节能减排宏观环境保护政策的高度上进行审视,建议通过修改道路交通安全法、完善赔偿责任及保险制度等立法方式来实现。互助型、非营利性的拼车合法化,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基本政策方向,有助于切实减轻交通日益拥堵的城市病,还可以有效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节省出行成本。

个人维权势单力薄,组织起来更有底气

公益诉讼,帮消费者打官司

赠品不退不换、手机上网过期流量作废……生活中,很多消费纠纷涉及消费者众多,具有普遍性。对这类消费纠纷,可以发起公益诉讼。3月15日正式实施的新修改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首次明确,各级消协组织是公益诉讼的法人主体,消费者可以借助消协组织的力量维护权益。

那么,公益诉讼有哪些特点?如何才能提起公益诉讼?公益诉讼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能起到哪些独到的作用?让我们一探究竟。

维权有了新途径

对一些涉及数额较小、投诉成本太高、消费者维权困难等具有普遍性、一般性特点的投诉,可由消协组织发起公益诉讼

前不久,重庆市北碚区的卢尚学计划和家人去云南旅游,提前在某网站上订购了5张特价机票。

出发前一天,孩子突发高烧,不能正常出行,在退票时遇到了麻烦:他购买的是特价机票,代理商只退燃油附加费、机场建设费和保险费,几千元的机票费只能白白损失。“花钱买的机票,为什么不能全部退款呢?”对机票代理商的行为,卢尚学表示不解。

对于卢尚学碰见的烦恼,难道就没有办法了吗?当然不是。

今年3月15日正式开始实施的《消法》明确规定:“对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中国消费者协会以及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的消费者协会,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就是公益诉讼。

然而,对于如何组织公益诉讼,卢尚学还不是很清楚:“是不是以后有了消费纠纷,就可以不用自己打官司了,而由消协帮忙打?”

对于小卢的疑问,中国消费者协会有关负责人解释说,公益诉讼是个有特定含义的概念,并非所有的消费纠纷都适用,主要针对一些涉及数额较小、消费者不愿主动投诉;或者由于投诉成本太高,消费者维权困难等具有普遍性、一般性特点的投诉。“对小卢碰到特价机票不退等类似规定,是可以发起公益诉讼的。”

去年上半年,国内多家媒体质疑苹果手机售后服务存在歧视问题,中消协也列举了苹果公司的诸多“霸王条款”,鼓励消费者主动站出来维权,但在当时,苹果公司迟迟没有给出正面回应或采取相应改善措施。“如果当时有公益诉讼,中消协就可以提起诉讼,申请法院判定苹果公司停止霸王条款。”

卢尚学说:“作为普通消费者,如果由消协组织代为提起诉讼,那么经营者面对的压力无疑比面对单个或多个消费者时要大,处理起来效果肯定更好。”他期待新《消法》实施以后,对于一些处于垄断地位的企业制定的霸王条款、某些行业所谓的“行规”,消协组织能发挥其公益诉讼的作用,进一步净化消费环境、保护消费者利益,让消协真正成为消费者的“娘家人”。

联合起来有力量

通过消协实现“弱者的联合”,扭转消费者弱势地位

“上网流量没用完,到月底怎么说没就没了?”去年4月,消费者王鹏通过某通信公司办理了手机上网套餐业务,由于平时上网少,到了月底,数据流量并没有用完。5月初查询,4月结余的流量已被清空。

王鹏以“电信服务合同纠纷”为由,将这家通信公司告上了法庭,并要求通信公司返还流量、赔偿损失,改变计费方式,将消费者套餐中的剩余流量累积到下月。

王鹏认为,他虽然以个人名义提起诉讼,和严格意义上的公益诉讼不同,但与他有相同经历的消费者不在少数,如果他的诉讼能够胜诉,改变这家通信公司的收费方式,受惠的是众多用户:“既是争取个人利益,也是对社会尽义务。”王鹏说,他这次诉讼也有公益性质。

王鹏说,普通消费者遇到侵权时,维权的渠道有几种: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请仲裁机构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由于单个消费者势单力薄,难以形成维权合力,维权效果总是打折扣。

在新《消法》出台前,2012年,无锡市消费者委员会就做了一次公益诉讼的尝试。无锡市消费者委员会将强制收取餐具费的某火锅店告上了法庭,经法院初步调解,这家火锅店退还了强制收取的餐具费,并承诺尽到相应提醒和询问义务,为顾客提供免费餐具。“无锡市消委会的诉讼改变了这家火锅店强制收取餐具费的做法,是一次有益的尝试,今后消协组织提起公益诉讼时,可以借助公益律师和法律援助的力量,消费者的公益诉讼之路应该更好走。”无锡市消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

百姓还有新期盼

希望扩大公益诉讼领域,让消费者更方便、明白地维权

公益诉讼在起诉、举证等方面更专业,给消费者的帮助不少,有利于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缓解“赢了官司输了钱”的尴尬结局。当然,公益诉讼要真正取得实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现行消费公益诉讼制度,北京海淀区消费者许丹认为还有许多方面需要细化:“法律规定,公益诉讼必须是一个组织或机构的主体,而且是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情况,可是公益诉讼具体涵盖哪些方面、消费者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才能进行公益诉讼、提起公益诉讼的具体流程又是怎样等问题,消费者并不是很清楚。”

中国消费者协会有关负责人说,根据新《消法》,消费者协会被赋予消费类公益诉讼的主体地位。但目前对组织公益诉讼还缺乏相应的配套规定,比如:诉讼费怎样收取?律师费谁来承担?赔偿费如何分配?经营者拒不执行法院判决的又该怎么办?消费者切实从消协组织的公益诉讼权中获益,尚需一段时日。

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和服务中心刘金梅说,我国公益诉讼起步较晚,司法实践中的案例也不多。2011年《民事诉讼法》修改中首次明确了公益诉讼制度。“根据《民事诉讼法》,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近年来,环境公益诉讼逐渐被公众熟悉,但和消费公益诉讼相比,环境公益诉讼的步伐要慢一些。”刘金梅说,消费公益诉讼和环境公益诉讼都是针对公共利益受损的情形,与普通老百姓关联也最密切。“新《消法》对提起消费公益诉讼的主体做出了规定,环境公益诉讼方面,《环境保护法》仍在修订中,关于公益诉讼主体争议还很多。”刘金梅说,各类民间组织和公民个人能否提起公益诉讼,仍有待进一步讨论。

不过,刘金梅也认为,公益诉讼并不是万能灵药。“在公共利益领域,环境污染、生态保护、食品安全等领域的重大事件发生时,启动公益诉讼能为更多受害者争取赔偿,保护其合法权益,但老百姓权利受损时,也不能指望公益诉讼包治百病。对那些不适用公益诉讼的案件,不能滥用。”

许丹说,希望有关部门能尽快出台公益诉讼相应细则,让消费者了解更多内容。“如今,网上交易、电视购物、医疗保险、教育、通讯等方面存在的虚假、欺诈现象比较普遍,希望可以扩大公益诉讼的领域,落实到具体的消费领域中来,让消费者更方便、明白地维权。”

控烟难,难于上青天吗

《光明日报》(2014年07月15日)

多年来,国家发布了一系列公众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有些地区、部门或城市还制定了禁烟的条例,但是屡禁不止。

领导干部带头在公众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是2013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这被认为是最有影响力的一个文件。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说,这是我国控烟工作一个里程碑式的实践,人们经常说控烟工作是老大难问题,老大带头就不难了。

控烟缘何难上难?

控烟,这些年我们控得怎么样呢?据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助理吴明介绍,我国的控烟进展很遗憾地显示,按照《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要求,应有的控烟行动大多没有完成。烟草产量、销售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大量增加,我们是全球全面控烟背景下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2004年,我国卷烟产量为18736亿支,2011年上升到24125亿支,增加了28.8%,年平均增加3.7%。如按每个烟民每天平均吸16支计,则新增烟民9227万人,年平均增加1318万人。

我国控烟履约的进程如此迟缓而艰难,原因何在?

吴明认为,我们的控烟履约机制也存在问题。《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要求缔约方“设立或加强并资助国家烟草控制协调机构”,建立一个完全摆脱烟草业利益、坚定维护政府履约立场、领导我国控烟进程的履约机制。但我国是由烟草专卖局的一个部门牵头负责控烟履约,这等于让与烟草生产、销售等有关的管理部门来负责烟草控制。这种管办不分、政企不分的体制,导致无法摆脱烟草企业利益的影响。

烟草业能为政府财政带来不菲的收入,能够推动GDP的增长,所以关键要看政府有没有推进控烟履约的意愿。吴明说,如果在GDP至上的理念下,人的健康变成可有可无的了,那么这种GDP不仅没有含金量,反而含有大量的“烟灰”量。

二手烟危害仅是公共卫生问题吗?

“我们常常说我们走在艰难的控烟路上,中国控烟情况并不理想。”全国政协常委、卫生部原副部长黄洁夫感叹。

中国疾控中心烟草流行监测数据表明,中国超过70%的不吸烟者暴露于二手烟中。全球成人烟草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全球14个烟草高流行国家,中国人在工作场所二手烟暴露是最高的。

我们国家自从2003年批准实施世界卫生组织的《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以来,至今已经11年,但是烟草消费以及同烟草有关疾病的上升率,只升不降。这种情况,已经严重影响了人民的健康,不仅是公共卫生的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这正是黄洁夫所担忧的。

2009年以来,卷烟的价格表面上没有变化,但是由于收入的增加,物价上涨,卷烟的实际价格在下降,这使卷烟购买能力增加了60%。

怎么才能真控烟?

政府出于国情、经济、就业等全方位的考虑,在控烟履约上采取逐步推进控烟工作的策略,我们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不作为或尽可能少作为。履约是缔约国的责任和义务!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该对中国的形象和声誉负责!更应该对国民的健康负责!因此,我们建议:

——政府要加大对控烟履约的重视程度,国务院应加强对控烟履约的领导。建议由国务院作为组长单位牵头履行《公约》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解决履约中的重大问题,推动控烟履约。

——政府应立即采取切实的控烟行动,让全国人民在近期能看到政府确实有全面推进履约的诚意和行动。建议第一个行动从改变烟盒包装警示标识开始,除了烟盒包装上印制醒目的健康警语外,还印上黑肺、烂牙、病容等警示图案,面积不应小于烟盒面积的40%-50%。

——国家烟草专卖局只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与烟草生产经营管理职能相剥离,实现政企分离、管办分开。

唯有立法才是控烟的不二选择

吸烟是有害健康的生活习惯,是造成多种慢性病的最重要的行为因素,但是不同于其他慢性病的行为高风险因素的是,吸烟还有成瘾性,单纯依靠宣传、教育来达到改变人们社会生活习惯、社会行为,放弃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个效果是有限的,过程也很漫长。

2003年第56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提出了控制慢性病的“25%”目标(在2025年,减少25%因各类慢性病导致的早逝,其中吸烟率要降低30%,也就是在11年内,把中国吸烟人数从3亿降低到2亿),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通过立法的方式,全面实施世界卫生组织的《公约》。

中国履行《公约》刻不容缓,为此我们呼吁,我国政府要尽快履行对《公约》的承诺;尽快制定国家控烟法,逐年降低吸烟率。

立法名称用《避免二手烟危害法》为好

要慎重选取立法名称,建议采用《避免二手烟危害法》或《烟害防治法》,尽量不要使用《控烟法》或《禁烟法》。

我国烟草控制立法目的,在于保护非吸烟者不受二手烟危害,这是吸烟者不得逾越的界限,也是控烟立法的正当依据,烟害防治法之类的立法名称可以避免烟民的误解和抵触,最大程度获取非吸烟者的认同和支持。

噪音扰民不休耳根清净难求

夏季的哈尔滨是一个音乐之都,悠扬的音乐声飘荡在城市上空。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汽车鸣笛、大排档叫卖、商业活动音响、建筑工地施工、广场舞的音乐都成为干扰城市居民生活的不和谐音符。记者从哈尔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了解到,入夏以来,该局仅商业类噪音投诉就达1768件。告别噪音,营造一个更加宜居的城市环境,成为很多市民的诉求。

深夜鸣笛社区住户夜不能寐

深夜,一阵急促的车辆鸣笛声划破了夜空的宁静。家住哈尔滨西典家园C区的杨女士从睡梦中被惊醒。她赶紧到阳台处向楼下张望,紧接着很多家的灯也都打开了。由于是不封闭小区,很多私家车主夜晚都将车停在小区楼下。这次看来,刺耳的笛声就是有车主夜里有事要出去,却被别的车堵在里面。声音大概持续了10分钟,没有人来挪车,杨女士的困意却早就没有了,又是一个失眠夜。这样的事情不只一次出现,小区里鸣笛让她感到很头疼。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类似车辆噪音污染的投诉近来越发频繁。很多街道上都会有车辆的禁鸣标志,交管部门也会惩处乱鸣笛行为,但是小区里的车辆乱鸣笛面临着监管难、取证难的问题。一位物业公司的工作人员透露,业主投诉车辆乱鸣笛,有时物业公司工作人员赶到,声音已经没有了。目前他们也只能是对车主进行宣传教育,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

商业噪音休闲不能“讨人嫌”

夏季烧烤大排档成了人们休闲的好去处,然而很多人的休闲却影响到了他人的休息。近日,记者在赣水路与香城街交口附近走访看到,不到一公里的路上排列着十几家烧烤大排档。虽然临近凌晨,烧烤摊位仍人声鼎沸。世界杯期间,许多烧烤摊位还支起了大屏幕投影直播比赛。在一家名为“原新疆大串”的烧烤大排档内,记者刚刚坐定,即听见周围用筷子敲打餐盘的声音,随之叫喊声不绝于耳,原来是德国队攻入一球,大家正以此庆祝。半个钟头后,记者正困意十足,被一阵叫喊声惊醒。一位满面通红、微醉的球迷高高举起手中的酒瓶,“啪”地一声摔向地面。响声随后被庆祝声淹没,散落一地的玻璃碎片在路灯的照射下格外刺眼。家住建成家园22号门8楼的张女士告诉记者,尽管家住8楼,但是楼下的划拳声、叫喊声、庆祝声依然听得清清楚楚。张女士说,大排档年年有,今年特别多。也许是世界杯的缘故,大家更喜欢狂欢着看球赛吃烧烤,但是希望他们能考虑一下其他人的感受。她现在就盼着下雨,因为雨天楼下相对会安静一点。

乐音成噪扰民不止两三天

不知从何时起,不论是在公园、广场还是在小区里都会有大妈们活力四射的舞蹈。这样的健身娱乐活动自然无可厚非,但其音乐影响到了小区居民的休息,也成了市民投诉的一个焦点。记者了解到,鸿朗花园小区、世纪花园小区、民生国际小区都曾有居民投诉广场舞扰民。很多市民表示,老年人有健身娱乐的权利,但是居民也有休息的权利,如何在两者之间达成共识成为其中的难点。很多市民表示,希望跳广场舞的老年人也能够切实为周围的居民考虑,将音量调小一些,不要干扰到孩子学习和家里老年人休息。

噪音治理需多部门“合力”

哈尔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工作人员介绍,噪音污染具有瞬时性、分散性、偶发性的特点,执法人员面临取证难的问题。近日,针对夏季市民对噪音投诉较多的现象,为保证市民安静正常的生活环境,哈尔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将对市区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娱乐、集会等活动,使用音响器材可能产生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过大音量以及在居民居住区内22时至次日6时,产生环境噪音,干扰他人生活的露天娱乐活动,在城市市区噪音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使用高音广播喇叭等不文明行为,进行集中清理整治。经多次警告拒不整改的,将依法采取强制措施,扣押音响设备,并处以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罚款。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同的噪音污染市民需要向不同部门投诉。家庭使用电器、乐器或家庭娱乐活动音量过大,在已竣工交付使用的住宅楼内进行装修产生噪声,未经公安机关批准产生偶发强烈噪声活动,市民可以向公安部门反映。如果遇到商业活动发出高噪声的方法招揽顾客,在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使用高音喇叭,在公共场所娱乐、集会活动使用音响器材音量过大,在居民区内开办产生噪声、振动的露天经营性停车场、空车配货、加工场点,建筑施工噪声,露天烧烤食品产生油烟,市民则应该向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投诉。

刑法修正案(九)11月起开始实施。除众所周知的嫖宿幼女罪寿终正寝、巨贪可把牢底坐穿、猥亵男性也可身陷囹圄外,一些生活中不以为意的陋习——如用医闹来获利、找人替考、法庭上辱骂法官都将可能入罪。今后,有些事不能再做了,不然,“刑法九”可能找上你!

指望医闹获利?

这是打错算盘

“闹一闹,好处到”——不少患者或家属在医疗纠纷发生后,不是通过走法律渠道解决问题,而是企盼用“医闹”来“绑架”医院。再这样干,你肯定要“吃大亏”,如果是“带头大哥”就更惨了!

刑法修正案(九)规定:“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医疗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积极参加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THE END
1.老百姓打官司难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缓解老百姓打官司难的问题,提升司法公信力,维护社会稳定。 AI助手—— 老百姓感觉打官司难,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法律程序复杂?:法律程序繁琐,涉及起诉、受理、开庭、判决等多个步骤,对非专业人士来说难以理解和运用。? https://www.meipian.cn/587zovmo
2.老百姓打官司难的症结管辖权问题的立法漏洞法律制度存在的弊端这种法律程序与几个机关相互推诿,以至最终几乎将高某推出法律大门的做法相比,更能体现法律对公民权利的保障,也将会使“老百姓打官司难”的状况大有改观。 二、我国现有的刑事诉讼制度,造成了国家权利和公民权利的不平衡问题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如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因涉嫌犯罪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其http://www.148-law.com/works/law2.htm
3.一个北京老百姓打官司有多难陈书重与陈书申一案从2008年到现在一打就是四年,我父母在朝阳门南水关胡同有私房,因朝阳门危改分配到朝阳区翠城馨园321-2-101室,面积99.52平米,陈书申仗着是长子独吞此房,我告状到朝阳法院,朝阳法院的法官认为我是有理的,父母留下的房我是有继承权利的,他为什么要独吞,这场官司我认为我赢了,没想到我拿到判https://www.douban.com/note/184644018/
4.帮女郎跑两会百姓打官司难人大代表建议设专窗浙今年省两会上,省人大代表张福龙提交了一份《关于解决老百姓“打官司难”的建议》,他建议法院设一个窗口,专门为群众评估案件成功率。 【网友话民生】 诉讼成本高,无力打官司,法律服务不到位,无“法”打官司,对司法公正有疑虑,畏惧打官司…… 以上都是造成老百姓“打官司”难的原因。 https://zjnews.zjol.com.cn/system/2012/01/10/018135167.shtml
5.都知道打官司贵,打官司难,那老百姓为什么还要打?23 评论 都知道打官司贵,打官司难,那老百姓为什么还要打? 发现更多热门视频 智评丨17岁“女版姚明”大杀四方 济南姑娘张子宇 中国女篮新希望 闪电新闻5.2万次播放 回来路上遇见的,这就是欺负小猫的下场,直接被逮走了 笔默君1.5万次播放 表姐高考超常发挥萌娃配合大哭 网友:她是懂人情世故的 猛犸新闻6555次播放https://k.sina.cn/article_1576730592_m5dfaffe00330150e4.html
6.老百姓医疗事故打官司难怎么办针对老百姓遭遇医疗事故打官司难的问题,首先了解处理医疗事故的途径是关键。这包括协商、行政处理和诉讼等https://www.findlaw.cn/wenda/q_45836451.html
7.司法改革:有案必立解决老百姓打官司难立案司法改革:有案必立解决老百姓打官司难立案 今天下午,记者从江苏省高院了解到,为了推进立案审查制到立案登记制的改革,省法院研究制定了《登记立案工作流程规定》,5月1 日起正式试行。立案登记制,就是要解决老百姓“打官司难立案”的老大难问题。 【从立案审查制到立案登记制】https://news.jstv.com/wap/a/20150429/1441236772574.shtml
8.中国老百姓是不愿意打官司的,所以所谓法院见,索赔一念起,顿觉天地宽中国老百姓是不愿意打官司的,所以所谓法院见,索赔一念起,顿觉天地宽,等等,现实真的是那样吗? 2024-08-17 08:17 和几个亲戚朋友谈过保险。 我向他们推保险,让他们自己找渠道去买,因为我不卖保险。 他们有动心的,更多的是无动于衷。 拒绝的理由,或者是觉得自己不会出险,或者是有人兜底,或者是觉得保险公司不https://xueqiu.com/1697065393/301361250
9.现在不少老百姓遇到难事不去打官司因为大家觉得打官司是浪费口舌网站导航:综合>正文 题目题型:主观题 难度:★★★14.7万热度 现在不少老百姓遇到难事不去打官司,因为大家觉得打官司是浪费口舌,因为百姓们觉得审判不公,公诉费也很高,你对此怎么看请提出一些解决的办法 正确答案 点击免费查看答案 试题上传试题纠错https://m.12tiku.com/newtiku/9999/39098766.html
10.维护司法公正,看上海高院做了些什么?我们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切实解决好老百姓打官司难问题”的要求,坚持以人民呼声为第一信号,坚持“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群众”和“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工作理念,积极推进“阳光司法、透明法院”建设,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诉讼服务体系和司法公开体系,努力破解人民群众的诉讼难题。 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do?id=78791
11.刘纯银:免费打官司让低收入群体维权不再难这意味着,今后广东将有1/5的城乡低收入群体可获得法律援助,实现免费打官司。这无疑是我国法制建设的一大进步,也体现了司法界法律之外的人文关怀。老百姓“打官司”的成本降低了,当然更乐于使用法律武器通过正常途径来解决问题,这不论是对于国家长治久安、社会稳定发展,还是对于建设和谐社会,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http://focus.cnhubei.com/original/201101/t158119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