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网络诈骗犯罪;网络;特点;预防;措施
本文通过六个部分去分析写作,首先是关于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写出内容摘要;接着通过对网络诈骗犯罪的本质的分析了解网络诈骗犯罪的界说以及与传统诈骗犯罪的区别;然后是从刑事犯罪组成的四要件中分析收集网络诈骗犯罪的组成;第四部分从网络诈骗犯罪的典型案例中分析网络诈骗犯罪的危害性;第五部分从网络诈骗犯罪的特点类型总结分析网络诈骗犯罪的成因,包括社会,个人和法律;第六部份是提出对网络诈骗犯罪的预防及对策,结合上述各章的分析,总结提出了完善立法、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监管、加强行业规范、加强防范意识的宣传、加强国际合作等建议提出建议和以防措施。
在刑法的研究方式中界说网络诈骗犯罪的观点,网络诈骗是犯罪人通过虚构的情节,利用互联网或者电子工具去骗取被害人的公私财物,其目的是非法占有他人的合法财产,具有危害社会安全和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④]2016年12月20日,最高法等三部门发布《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再度明确,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实施诈骗,诈骗公私财物价值3000元以上的可判刑,诈骗公私财物价值50万元以上的,最高可判无期徒刑。[⑤]
从“网络诈骗犯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操纵互联网采用虚拟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大量的公共或私人财产行为”性质的根源分析网络诈骗犯罪的本质。网络诈骗犯罪是一种新型的诈骗犯罪形式。互联网欺诈是人机对话、相互交流通过网络犯罪,这仍然是一个网络欺诈的手段,本质上也是一种诈骗违法犯罪的行为。网络诈骗违法犯罪的形式类型具有正在向更多元化发展的趋势。[⑥]
网络诈骗犯罪是一个及其广泛的范围,在网络诈骗犯罪中有一个关于“网络”的定义有着扩大解释和缩小解释的区分。扩大解释的“网络”包括互联网、通讯网络和电视广播网络,缩小解释的网络仅指互联网。本文是从扩大解释的“网络”来分析网络诈骗的行为。
网络诈骗是犯罪人通过虚构的情节,利用互联网或者电子工具去骗取被害人的公私财物,其目的是非法占有他人的合法财产,具有危害社会安全和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传统的诈骗罪是指的是犯罪人故意编织制造虚构的事实和隐瞒真相的方法去骗取大量的公私财产,达到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但是并没有使用网络的手段。[⑦]网络诈骗犯罪与一般传统诈骗犯罪的主要区别在于网络诈骗是通过操纵互联网实施的诈骗违法犯罪的行为,传统的诈骗并没有利用互联网实施的诈骗犯罪。
在传统的诈骗中,犯罪分子和受害者可以面对面的沟通,因此在犯罪分子在犯罪活动中,受害者可以记住犯罪分子的基本的特征。相反,网络诈骗犯罪是犯罪分子通过虚拟的网络系统,运用网络技术和网络诈骗方式来隐藏自己的身份和基本特征,由于这种新型的犯罪行为缺乏了犯罪分子和受害者之间的面对面的交流,而是通过使用计算机网络通信和受害者联系,完成了犯罪分子的违法犯罪的行为目的。所以,极难发现和勘查出违法犯罪人的行踪和打击这一类犯罪行为。
总之,传统的诈骗犯罪和新出现的网络诈骗犯罪的一个基本点在于是否操纵互联网,是否将互联网当作犯罪道具和犯罪场所,是否使用虚拟的网络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从而达到非法的目的占有公共或私人财产。
三、网络诈骗犯罪的刑法上的构成要件
网络诈骗犯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的,因为网络世界本来就是一个虚拟的世界,所以网络诈骗所侵犯的同类客体是网络上信息交流于共享得以正常的公共秩序,二是所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公私财产的所有权;所以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⑧]
犯罪客观方面是使用互联网作为一种工具来骗取获得大量的公共或私人财产。犯罪分子使用互联网来实施欺诈行为,欺诈包含两种形式,一是捏造假的事实,二是说谎来遮盖真相。从本质上说,犯罪分子通过操纵网络,用虚拟的事情让受害者造成一个重大误解。受害者在重大误解的情况下,对自己的财产或物质等做出处分。犯罪分子从而非法获取占有他人的财产。
犯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全部达到法律和刑事责任年龄的自然人均可以构成犯法和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主体行为及其对风险危害结果的心态。犯罪的主观方面是存心的和故意的,由于在这种类型的犯罪,犯罪的人是使用网络实施欺诈诓骗的违法性行为的,这表明犯罪主体具有明显的犯罪故意,这通常是一个直接的意图。这种存心的故意的犯法的主观表达,以非法占有大量的公共或私人财产为目的。
四、网络诈骗的类型和特点
对于经济的日益发展,科学技术的讯飞猛长,科技的日益更新,网络诈骗的手段也层出不穷,视乎与科技“同步更新”,下面笔者总结了一些关于网络诈骗犯罪的典型类型和案例:
1、网络钓鱼诈骗,是最常见的网上诈骗的形式。“网络钓鱼”是指将不法分子设计一个网络监控和伪造的假网站或网页等等方式,盗取用户的银行账户和证券账户和密码信息和其他个人资料,然后盗取他人的钱财等。常见的方式可以细分为以下两个主要方面:一是发送电子邮件陷阱,捏造虚伪的信息给用户,引诱其上当受骗。
从案例中可以看到犯罪分子的犯案手法层出不穷,特别是如今二维码,扫一扫的快捷支付,更是为犯罪分子提供了便利。由此可见,打击网络诈骗犯罪不仅需要法律法规的规范,加大对网络环境的净化的同时也需要公民的道德规范,增强预防意思。
第二个是创建一个假网站,网上银行、网上证券来诓骗用户欺诈其帐号暗号密码被盗。
真实案例:3月23日,王先生收到一条汽车交通违规记录的短信,要求及时处理并提供网上办理的链接,骗子诱导车主在该网站填写了银行账号、密码、身份证等信息,随后卡内余额全部被转移。[⑩]
2、网络购物诈骗是指犯罪分子捏造虚构网购者的网购货品被海关没收了的情况,要求互联网购物者应支付一定的保证金的诈骗行为。或者犯罪分子谎称支付宝网络系统正在维护,用户将会再次被要求支付购物金额并且要求用户直接汇款到指定的银行账户的情况进行诈骗活动。
4、网络传销诈骗,传销,包括传统的传销诈骗和新出现的的网络诈骗传销的类型,他们之间没有本质区别,但有形式上的差异。网络传销诈骗通过使用互联网发布出去虚假的信息,让网民信以为真的参与其传销活动。互联网传销由于其隐蔽和虚拟性,发展中不仅存在更多的欺骗性,而且传播广泛,导致难以监管,更有害社会的发展和长治久安。[11]
但是正是徐玉玉案件的发生,有关部分已经采取了建立协调机制,大力打击,工信部门实行手机实名制,减少涉案手机号码。但是,要从根源上减少网络诈骗犯罪,更应该加大对公民的法律教育,增加自我保护意识,另一方面,完善法律法规,明确网络诈骗犯罪的责任和立案标准。
1、智能性和隐秘性导致收集证据的困难
网络诈骗犯罪中的犯罪人对于网络在技术和“娴熟”使我们防不胜防,他们能够熟悉的使用互联,电子信息和电子工具,且能针对不同的工具制造不同的虚构事实骗取被害人的财物。在刑事案件中在线检测的,往往存在着巨大的困难。此外,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诈骗犯罪的欺诈犯罪方式日益更新,方式手段及其工具途径更加专业。使用智能网络罪犯的行为人经常使用互联网手机作案,因为智能手机可以隐藏犯罪身份或活动范围,这就给收集犯罪证据增加了收取线索的困难。还有一点就是罪犯从网上购买手机卡,银行卡等配件,欺诈成功后,迅速摧销毁证据,使得收集证据困难。另一个重要原因,大多数实施互联网诈骗犯罪的行为人都会经过精心设计一个骗局,并且使用网络和互联网知识、漏洞及其特点,进行违法犯罪行为。在网络诈骗犯案的过程中,犯罪分子和受害者是不直接接触的,所以犯罪行为人可以出现在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位置,并不需要固定的场所进行交易活动;因此,网络诈骗犯罪的犯罪人是很难被发现的;而且罪犯人得到钱后将很快毁灭证据,这大大增加解决网络诈骗犯罪案件困难的程度。
2、跨国性导致网络诈骗犯罪的范围扩大化
互联网已经拥有“时空压缩”的特点,在信息中通过互联网,消失在国家界限和地理距离便是空间压缩。这跨区域性犯罪、跨国犯罪行为只要有一个连接到终端,通过互联网可以是任何一个网站的网络进行网络诈骗犯罪。由于跨国、跨区域犯罪隐蔽性强,不容易解决,所以具有更大的伤害,这使得网络诈骗犯罪危害范围极其广泛。此外,犯罪分子也使用发布虚假信息、虚假甚至携带木马病毒包含欺诈网页链接,比如传染病毒,如径向扩散,一旦控制不及时,增加数量的受害者往往是数量级。在当今科技火速发展下,各个国家将越来越依赖于网络,所以,维护网络安全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越来越多的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攻击。
3、犯罪成本低但是具有巨大的社会危害性
六、网络诈骗犯罪的预防措施
根据上面提到的一些问题的成因,我提出一下建议和措施。
要是只从技术层面来防止网络诈骗犯罪行为是不足以应付的,因为网络有更先进的技术,总有破解的方式,一旦进攻和防御的轮回,它可能会导致社会财产的浪费,达到不到预防犯罪的目的。因此,为了更有效果的戒备网络诈骗犯罪行为,必须依靠法律,依法治理网络。关于网络诈骗违法犯罪的立法还必须思量社会的观念,完善和明确个人诈骗的立案标准,单位负责人的主管人员诈骗犯罪的立案标准。另一方面,加强查处网络诈骗犯罪的力度,有了好良完善的法律规定,那么落实在具体的现实生活中的实施就成了关键的一环。其中,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执法队伍是至关重要的。这需要执法工作人员有丰富的法律知识和侦探工作技能,并要求他们掌握计算机技术和电子信息网络技术的常识。一方面,除了关于网络诈骗犯罪,计算机和电子信息网络攻击越来越广泛的出现,一方面,也高度重视解决如今面临的网络诈骗犯罪的严峻问题。
网络诈骗犯罪是指操纵互联网虚拟世界进行犯罪。所以,提防网络诈骗犯罪不仅要民众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更要依靠技术手段。主要措施有:数据加密技术;在计算机信息的传输过程中,存在着信息泄露的可能。因此,可以通过加密来进行戒备。通信协议;通过监控技术对网上交易进行动态的管理和实时监控。
(四)加大网络运营商的社会责任,进行网络实名制
一方面在互联网公司提供的服务网络中,有利润的企业应当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他们应该为客户的信息安全、隐私、安全、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承担相应责任。近年来,一些企业从事网络安全技术服务,增加了一些网络安全部队。网络企业提供服务的同时,应当有意识地使用网络技术和平台,对网络犯罪行为进行识别、预防和控制网络犯罪,不断提醒用户防止欺诈。与此同时,政府可以做出一些鼓励政策,例如给予防范网络诈骗犯罪企业突出贡献奖励,以达到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进步;这将有利于控制网络诈骗犯罪,增进互联网行业产业的良性发展。电信行业应该重视和保护客户的个人信息,除了以盈利为目的以外,加强社会道德和责任,不倒卖不公开客户的个人隐私。另一方面,网络诈骗犯罪的隐蔽性很强,目前我国已实行网络实名制,加强对这类行为的监督。但是网络实名制还没有实现在许多安全关键属性。这是不利于完全消除网络诈骗犯罪分子通过假身份欺诈侥幸心理。[14]所以,当涉及到交易、财产、安全、信息安全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网络实名制,全面实施预防网络欺诈的犯罪。
(五)增强国际间司法互助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网络诈骗犯罪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国家或者某一个地区所面临的责任和问题了。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快速发展,网络的普及和世界各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联系日益密切,网络诈骗犯罪已经成为一个全世界的所面临的共同难题,要解决这个难题就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互惠互利,共同打击网络违法犯罪。首先,加强国际合作,利用各个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的结合做好网络环境的维护和监控。其次,完善国际法关于网络诈骗犯罪的适用和法律适用问题,解决管辖权的归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