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霞(中)荣获“守护正义的律政‘女杰’”称号并接受采访。
张玉霞
她是小朋友眼中的“大姐姐”,是社区老人眼中的“小姑娘”,是街道法律服务中心的明星调解团成员;她是电视观众眼中的“小张律师”,是上海电视和广播《新老娘舅之我要问律师》《法眼看天下》等多个节目的常驻律师嘉宾……
获评2021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的“80后”女律师、民革党员张玉霞,有着诸多的头衔和数不清的荣誉,但在她的心里,最让她引以为傲的,却只是一件在旁人看来也许没那么“高大上”的事情——法律援助。
儿时梦想的指引
“我没有高跟鞋,不喜欢正装,没有车,也从不应酬。很多人说我看起来不像一个律师,或者说不像一个精英律师。但我会骄傲地说我是一名法律援助律师,因为这份职业让我离曾经的梦想如此接近。”不久前,在母校华东政法大学,张玉霞对自己的学弟学妹说出这样一番话。
张玉霞儿时的梦想,是成为一个仗剑行天下的“女侠”。在这个梦想指引下,长大后的她成为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律师。然而初入行时,她也曾迷惘过。
据张玉霞回忆,她曾经接手过一个关于赡养纠纷的案子。张玉霞还清晰地记得那位躺在病床上、五个子女都不愿意赡养的阿婆,拉着她的手说她和自己孙女长得很像。这个关于赡养纠纷的法律援助案件胜诉了,但没多久阿婆就离开了,甚至没能等到执行。张玉霞很难过,甚至觉得“法律好像并不如我想象般快意恩仇”。
直到2009年初,有了稳定案源和不错收入的张玉霞开始从事法律援助,将当年这份别人不愿接、不肯接的工作,当成真正实现内心“女侠梦”的现实落脚点。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张玉霞遇到了一个叫小林的援助对象。小林是个聋哑人,第一次见到张玉霞时,这位未成年的犯罪嫌疑人坐在那里一言不发,眼睛里充满抗拒甚至敌意。然而,当他看到张玉霞熟练的手语,他惊讶了,很快敞开了心扉。庭审时,张玉霞不时向被告席上的小林投去关爱和鼓励的眼神,这深深地打动了小林。离开法庭时,他突然转过身,哭着向张玉霞打出了“谢谢”和“出去后,我会找份工作,好好干”的手势。张玉霞的眼泪顿时夺眶而出。
“其实我并不敢给小林背书说他一定会改过自新,一定会成为栋梁之材。但是我相信,当他再一次走到人生的分岔路口的时候,他会想起曾经有一个法律援助律师鼓励过他。”张玉霞动情地说,“就如同那位阿婆在最后的时光里,我与她四手交握,让她想起她孙女时眼里闪现的那束光。”
“做了这么久的法律援助,就是希望能够帮助困难群体获得公平面对法律的机会,让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张玉霞至今记得一位受援人在她面前说出这样的话:“没想到真有律师不收一分钱帮我打官司,没想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句话是真的。”她说,这句话给了她足够的震撼,也让她更有勇气在法律援助的道路上继续向前。
最牵挂“迷途”的孩子们
张玉霞给未成年人做法律援助,从来不只是给那些孩子一时的援助。“未成年人案件的当事人不仅需要法律上的帮助,更需要解决深层次的诱因及矛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回归到正常健康的生活,预防犯罪。”
张玉霞还记得,在一名高三学生盗窃案中,为了让当事人能参加高考,她多次到被害人处征求谅解,最终得到了书面谅解,并争取到了不起诉的承诺。“那个学生最后考取了一所211大学,他的人生,并未因为一时的错误而滑向更深的深渊。”张玉霞欣慰地说。
张玉霞还去过很多幼儿园、小学、中学,为孩子们上法律课。身着律师袍的她,用风趣的语言介绍自己代理的各类青少年保护案件,让同学们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并慢慢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渐渐地,张玉霞成为孩子们眼中信赖的知心大姐姐,法律的种子也这样种在了孩子们心中。
“我得到的远比授人的多”
但张玉霞坚持下来了。“大家都说法律援助是在帮助别人,其实过程中我得到的远远比受援人要多得多。”张玉霞说,受援人获得的帮助是一时的,但是他们传递出来的正能量,在让自己感动的同时,也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更有勇气在法律援助的道路上坚持走下去。
在法律援助方面多年的努力和坚守,让张玉霞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荣誉纷至沓来。“全国最美志愿者”“全国巾帼建功标兵”“上海市三八红旗手”“2018年度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今年,她又荣获了“2022感动上海年度人物”。
面对诸多的荣誉,张玉霞十分谦虚。正如她曾对学弟学妹们说过的一样,张玉霞表示:“快乐追逐自己的梦想,让自己成为最想成为的样子。那个时候,你不仅是自己的光,你还可以成为别人的光。”(吉朋晓张小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