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局仲裁,正式名称为劳动争议仲裁,是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根据劳动争议当事人的申请,在查明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依法对劳动争议作出裁决的一种法律制度,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公正、及时地解决劳动争议,保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1、准司法性:虽然劳动争议仲裁不是司法活动,但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和权威性,其裁决结果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除非被法院撤销或不予执行。
2、强制性:劳动争议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前置程序,即未经仲裁不得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除特定情况外),这种强制性规定旨在确保劳动争议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3、专业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由劳动行政部门代表、工会代表和企业方面代表组成,这些成员通常具有丰富的劳动法律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确保仲裁的专业性和公正性。
4、调解与裁决相结合:在仲裁过程中,仲裁庭会首先尝试调解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如果调解不成,再依法作出裁决,这种结合方式既体现了人性化关怀,又确保了争议的最终解决。
劳动争议仲裁的受案范围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如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等。
2、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如劳动合同的有效性、合同条款的解释、合同的解除和终止条件等。
3、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如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合法性等。
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包括其他法律法规明确应由劳动争议仲裁处理的争议事项。
劳动争议仲裁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3、开庭审理:仲裁庭会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庭审调查、辩论和陈述,以查明事实真相。
4、调解与裁决:仲裁庭会根据庭审情况尝试调解双方达成协议;如果调解不成,则依法作出裁决。
5、执行与监督:裁决书生效后,双方当事人必须履行;如果一方不履行,另一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仲裁委员会也会对裁决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1、时效问题: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有一定的时效要求,通常是自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提出,当事人应及时行使自己的权利。
3、法律援助:如果当事人对劳动法律法规不熟悉或经济困难等原因无法聘请律师代理时,可以向当地法律援助机构申请免费法律援助服务。
Q1:如果对劳动争议仲裁结果不满意怎么办?
A1: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请注意,必须先经过仲裁程序才能向法院起诉。
Q2:申请劳动争议仲裁需要支付费用吗?
A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劳动争议仲裁不收费,劳动者申请仲裁无需支付任何费用,其运作资金由财政予以保障。
通过以上详细的介绍和常见问题解答,相信读者对劳动局仲裁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希望本文能为大家在处理劳动争议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