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到账了,钱律师、匡律师,谢谢你俩”
“叮叮叮……”,一条条刷屏的回复让法律援助值班律师钱宁和匡强总算是放下了心头的大石。这些报喜的讯息分别来自南通某老年公寓的80多名职工和超龄人员。因单位法人被判处刑事财产刑,这些工人被长期拖欠工资,崇川区法律援助中心经过耐心沟通、分类处置,职工工资于2022年12月进行了裁决布告,超龄老人的工资在今年2月也获得了人民法院的支持。捧着裁决书和判决书,如何执行却成了最大的难题。
近年来,崇川区践行“专项类服务更精心”“零距离服务更贴心”“全链条服务更省心”“全过程服务更安心”“全方位服务更暖心”的“五心”级法律援助工作理念,打造“崇法同心援”品牌,以法律援助“安心”行动为抓手,不断提升法律援助服务质效,以“五心服务”换来更多的“五星好评”。
一是系统谋划,专项类服务更“精心”
面对中小微企业法治观念薄弱,劳动争议案件多发的情况,2022年,崇川区以贯彻落实法律援助法为契机,开展法律援助“安心”行动。制定《工作方案》,对标“三提三度”(提高寻援方便度、提高获援快捷度、提高受援满意度)的高质量发展目标。行动以来,共计受理法律援助案件2720件,其中,劳动争议类案件1600余件,“安心”行动入选南通市政法系统“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在南通市委政法委的回访抽查中,受援人满意率达到100%。
二是优化站点,零距离服务更“贴心”
以街道和园区为单位,绘制崇川区公共法律服务地图,包含崇川境内全部法律援助站点,通过“纸上”地图指引和线上云展播,方便办事群众自由比选,精准对接。新增6个专业性法律援助工作站,村(社区)法律援助联络点实现全覆盖,其中,五龙汇法律援助工作站获得省示范性法律援助工作站点表彰。
“小窗口”有“大作为”。崇川区在南通天安数码城法律服务产业园、“江海崇法小蜜蜂”工作站、“法治夜市”、核酸法治小屋等平台开设法律援助窗口。“不出园区就有律师咨询,案件受理还有上门服务,真是太方便了。”南通天安数码城某数字科技公司员工李某由衷感叹。就在今年,南通天安数码城法律服务产业园项目提升工程获得了省法律援助基金会项目资助。
三是打破限制,全链条服务更“省心”
群策群力提升劳动类法律援助案件办理水平,法律援助中心与劳动仲裁、劳动监察、工伤认定等窗口一体办公,打破了部门、系统、区域限制,建立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法律援助机制、入驻单位联席会议、劳动者维权“绿色通道”等工作制度,安排值班律师在仲裁窗口“坐诊”,全面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并联审批”的运行模式,为劳动争议类案件受援人提供“一站式、一窗式、一次办”的全链条服务。
四是质量把关,全过程服务更“安心”
持续举办法律援助业务培训班,参训律师与授课专家积极互动,为案件卷宗“把脉问诊”。“培训课程既有理论高度,也有生动案例,对实务操作很有借鉴意义。”参训律师们纷纷表示。
五是需求导向,全方位服务更“暖心”
受援人小宇在部队训练时受伤,被认定为因公一级残疾,长期卧床,无自主意识。政府依法依规为其提供保障性住房,但要求其本人签字办理房产登记。鉴于小宇身体状况,区中心协助小宇母亲申请法律援助,并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人民法院积极沟通,开设绿色通道,优先处理该申请事项。今年8月,法院确认小宇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指定其母杨某为监护人,让退役军人及家属切身感受到法治温度和拥军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