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区法律援助中心却是一番忙碌的景象
镜头一:法律援助要应援尽援
早上刚上班,一大波农民工兄弟就走进法律接待室,急切地向当天的值班律师桑智毅咨询:
去年6月,他们入职杭州某装饰工程公司,分别在几个工程项目中负责泥工、木工、油漆工等。项目结束后,公司一直没有支付工资,后经劳动监察大队调解,公司给农民工出具了《承包项目款人工工资协议》,约定了金额和还款日期。但是,眼看春节已过,公司仍未支付,工人们心急如焚,来咨询能否打官司讨工资。
听了工人们的倾诉,桑律师仔细查看了证据材料,给予了建议:“有协议等证据的,可以通过诉讼追讨工资,但大家的协议内容并不相同,申请法律援助需要援助中心审查。”
▲桑智毅律师解答咨询
窗口的工作人员刘晨告诉他们:“你们的协议分两类,一类是工资,这部分根据《杭州市法律援助条例》,可以免经济困难证明申请法律援助;另一类协议写明是工程款,这需要当事人提供经济困难证明才能申请法律援助。我们的建议是工资类的,今天给予办理法律援助手续;另两位协议是工程款,需要到户籍所在地街道或居住地街道开具经济困难证明再来申请。”工作人员给予了《法律援助申请一次性告知单》和经济困难证明表格。
▲工作人员张璐键进行法律援助政策解释
▲窗口工作人员刘晨指导受援人填写申请表
所有人员分工明确、通力合作,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一个上午,中心工作人员和4名律师就为14名农民工兄弟办理好了所有手续,案件由援助律师全权代理。农民工连声感谢,放心地回去了。
▲章欢欢律师赶到现场为受援人书写起诉状
镜头二:援助律师要有公益心
▲桑智毅律师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
桑律师说,“最近来咨询遗嘱事宜的比较多,很多老人或者小辈为了避免以后引起矛盾纠纷,想着先立好遗嘱,这也是我们居民法律意识提高的表现,大家不再避讳这个话题。”“来咨询法律问题的居民明显是逐年增长,居民的法律意识提高很多,维权意识也明显增强。”
镜头三:自助机便利快捷
下午,法律接待室陆陆续续地有人来访,一位大姐有点不好意思地咨询律师:
平时丈夫对自己漠不关心,春节的时候,亲朋好友相聚,别人都是有说有笑、亲亲热热,可是自己的丈夫却爱理不理。如果要离婚,是怎么离婚?是直接到民政局离婚还是要到法院离婚?
▲当事人使用公共法律服务人工智能自助机
这台公共法律服务人工智能自助机,是一台彩色触屏法律服务一体机,整合了公共法律服务的各项职能,包括智能咨询、视频咨询、法律申请、普法学法、公证预约、鉴定预约等模块。居民群众只需用手指轻轻一点,就可以多媒体形式实现法律服务自助查询的服务,方便快捷又省时省力。
主办:中共杭州市委建设平安浙江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共杭州市委政法委员会承办:浙江法制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