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可以让困难群众享受免费法律服务,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解决百姓“急难愁盼”。2022年1月1日起,法律援助法正式施行,为人民群众获得及时便利、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提供法治保障。
今后,申请法律援助将获得哪些便利?维权渠道有哪些变化?司法部有关负责人进行了解读。
法律援助法明确规定,法律援助,是国家建立的为经济困难公民和符合法定条件的其他当事人无偿提供法律咨询、代理、刑事辩护等法律服务的制度,是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
司法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法律援助法从多方面规定有关便利措施,推动法律援助便民利民惠民。
法律援助法还进一步拓宽提供法律援助的渠道,明确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以及法律援助志愿者等符合条件的个人可提供法律援助。司法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各地司法行政机关要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基础上,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法律援助。
近年来,各地纷纷探索在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等场所引入值班律师,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取得良好效果。法律援助法明确将“值班律师法律帮助”纳入法律援助服务形式,并对值班律师的工作程序作出完善。
开展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是推进司法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也是我国人权司法保障的重大进步,对于充分发挥律师在刑事案件中的辩护职能作用,有效地防范冤假错案、维护司法公正意义重大。
法律援助法将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刑事案件被告人纳入可以通知辩护的范围,为进一步推进刑辩全覆盖提供了法律依据。
记者获悉,司法部正在加快推进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指导各地将试点纳入法律援助工作范围,加强人员和经费保障,争取2022年实现全国县级行政区域试点工作全覆盖,2022年底前基本实现审判阶段律师刑事辩护的全覆盖,扩大审查起诉阶段律师刑事辩护全覆盖试点。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