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算是一个年代,也是一个时代。我坐在重庆江北机场,想象着窗外停机坪上十年前的一幕:王局长指挥着数十辆警车闪着警灯,围在飞机周围,他亲自站在飞机舷梯下面,等着一位北京律师,一位会给他“打黑英雄"的正面形象带来影响的北京律师,他把这个北京律师抓回重庆,他要通过周围记者的镜头告诉所有人:他还是那个英雄。
后面的故事概括起来就是一季一审各方激烈辩论直到深夜、一季二审突然藏头诗假认罪换取再次开庭、龚刚模现身现场验伤、第二季追究漏罪最终撤诉、还有刑满出狱启动申诉的第三季,期间突然出现王立军夜跑美领馆、重庆官场连续两任书记落马,还有太多未到披露时候的细节和内容,看起来如美剧一般的剧情,一幕幕都从我眼前走过。
倒是要感谢的人实在太多太多,一直也没有机会一起致谢。最先想到的是出庭辩护的律师前辈们,第一季的高子程律师、陈有西律师和第二季的斯伟江律师、杨学林律师和刘仁文教授。是的,这个案子首创性的在第二季漏罪案开庭中,辩护席坐了三位辩护人。每位律师庭审中展现的“即战力"和知识背景,对于今天历经上百案件的我来说,仍无法望其项背。
四川的丁荣汉老师和山东郑照彦叔叔,几乎每次我们去重庆的时候他们都会陪同,丁老师当年已经退休,但每次开庭都亲自前往重庆表示支持,现在我们两家已经结成了非常要好的关系,而且丁老师的孙子、孙媳都加入了律师队伍。
父亲出狱那一年,我通过了司法考试。这是传承或许吧。但有点不一样的是,到现在,我都不知道当初为什么会做刑辩律师,没有考虑,没有选择,我只是觉得这是我应该做的、而且应该做到极致的一件事。有人问我,你父亲就是因为刑事案件而被构陷,你怎么还去做我的回答一直是:总要有人去做的。司法考试不仅让我有了做这件事的资格,也让我认识了陈少文和韩友谊两位导师。通过他们的影响,让我有了一个想法,把每一个案子,当作无法复制的艺术品去做。题外话--这也是我觉得人工智能永远无法取代诉讼律师的原因。
我现在的工作单位是一个并没有过什么宣传的律师事务所,但是我却从一些最优秀的律所得到过无私的帮助。十年前的今天,深夜得知父亲被带往重庆后,康达所的付洋伯伯和邢军伯伯从第一天便开始提供全力帮助,付洋伯伯更是担心我和母亲的安全让我们住在他们家。2012年在我律师生涯一开始,就有幸加入了炜衡所,这要感谢张小炜主席的认可,还有我律师生涯的恩师--李肖霖老师手把手的教授,他让我看到,真正的大律师,更是一个真正善良的人。
十年来,接触的律师多了,也就有了“师遍天下名师”的野心,专业、逻辑、表达、胆识、情怀,要想对得起律师这份职业,缺一不可。除了“名师”,还有一些同龄者,徐凯、刘长、任建宇,在那个发声尚且要“三思”的时代,二十岁出头的他们,让自己置身其中去感受发生的一切,而不只是靠听说。他们现在都已成了我身边的榜样。当然,还有我的法大同学,2010年1月,最冷的冬天,在我生日的时候,收到了。上百张生日卡片,其中还有上学时并不相识的校友。这将是我一生中最珍贵的生日礼物。
几天前,我以申诉代理人的身份会见龚刚模,他说他理解当年那些办案人员,大家都是身不由己。理解一个人甚至原谅一个人并不难,毕竟纪念的目的不是记仇。李庄案对于我的意义超越了一切,这个案子是我律师生涯的起点,应该也会是我律师生涯的终点--帮助过很多当事人,现在我就想亲手帮他把律师证拿回来,然后呢,梦想可以开个旧书店,让律师们不忙的时候来喝杯茶,聊聊天,也算是律师群体口述历史的整理了。
十年对我意味着什么照照镜子就看得出;对一个行业意味着什么想不出什么。李庄案没平反,又有其他律师因莫须有的伪证罪被抓;但现在要问我对律师执业环境的看法,我还是会觉得以后越来越好。乐观不是,而是对未来的样子更加笃信。父亲一审宣判后,我说重庆都是雾,看不清,是因为那会儿只会向外看,不会向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