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近年来,金融科技快速发展,新型金融工具不断涌现,犯罪分子利用先进的科技工具不断升级洗钱手段,甚至逃避监控,洗钱手段层出不穷,反洗钱工作难度也越来越大。
就在上个月,《反洗钱法》历经五年修订终于正式通过,并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施行。
新的《反洗钱法》进一步细化了对金融机构反洗钱的义务性规定,强调了“个人和单位客户有配合金融机构进行尽职调查的义务”,并且定义了“特定非金融机构”——包括“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洗钱风险状况确定的其他需要履行反洗钱义务的机构”。
这里必须要提到2021年人行下发的《金融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监督管理办法》,其中完善了反洗钱监管对象范围,在适用范围中增加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小额贷款公司,以及消费金融公司、贷款公司、银行理财子公司等机构类型。
02小贷公司正受到各方监管“重视”
美团小贷此次被罚,几乎也是最近两年唯一一家公示被罚的互联网巨头小贷公司。
一位资深小贷从业者透露,人行对小贷公司的处罚如果挂网公示,应该是比较严重的处罚,“平时一些小贷公司被处罚,有的会暂停几天人行征信查询权限,很少公开公示。”
其实自2021年4月人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金融管理部门联合对13家(腾讯、度小满金融、京东金融、字节跳动、美团金融、滴滴金融、陆金所、天星数科、360数科、新浪金融、苏宁金融、国美金融、携程金融)从事金融业务的网络平台企业进行监管约谈后的两年,这些网络平台企业旗下的小贷公司运营都变得十分谨慎。
但从市场现状来看,疫情过后,尤其是今年开始,部分现金贷平台业务规模增长明显。
发放年化利率超过36%的贷款,以及贷款附加会员权益,以及通过多家融担公司至对客利率提高等操作……似乎已经成为行业常态。
一些平台在踩小贷管理办法还未正式落地的最后期限“狂欢”。
(2)和小贷公司的助贷业务无法分割开的融资担保公司的费率问题,以及同样的跨区域经营问题;
其他还有由来已久的催收问题、利率高被投诉问题等都是小贷公司目前运营过程中很敏感点。
需要注意的是,此次美团小贷被罚从另一个层面也反映出——小贷公司正在受到人行,以及其他金融监督管理部门的“重视”。
眼下,互联网巨头依靠小贷牌照开展自营贷款或者助贷业务发展如火如荼,多家平台余额在千亿以上。例如本文提及的美团小贷所在的美团金融,据从业者透露目前其自营和助贷的余额超过3000亿。
也就是说,这些互联网巨头小贷平台涉及到的贷款余额累计可达万亿以上的规模。
一个不是金融机构的组织做着金融机构的活,不仅需要政策层面十分全面的监管机制,也需要行业内部的自律,或许才能降低风险,提高行业合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