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用司法公信与平安和谐书写“民生答卷”
□本报记者余东明刘子阳
“近年来,威海市作出的海陆一体平安建设、法治建设顶层设计,需要一支过硬政法队伍来贯彻执行;同时通过赋予务实、开放和严格的工作重任,又进一步锤炼了这支队伍。”近日,威海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孙述涛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政法队伍好不好,评价器在群众手中,因此,一支能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并能用司法公信和平安和谐书写‘民生答卷’的政法队伍才能真正成为人民群众满意的政法队伍。”
社会稳定的护航兵
威海市公安局环翠分局孙家疃边防派出所地处威海市环翠区,辖区面积17.4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1公里,旅游景点12处。今年以来该所主动融入“海陆一体平安建设”大格局,将辖区138个重点部位、街道监控探头,176个港湾码头监控探头,两座海防监控雷达信号全部接入高标准勤务指挥室,安排专人通过监控系统开展实时远程巡防和信息研判,实现对辖区31公里海岸线、1.8万亩山林、11个500平方米以上海岛的无缝隙管控。
这只是威海市“海陆一体平安建设”的一个缩影。威海警方划分治安稳定“责任田”,提升街面见警率,200个居民小区、56条道路“精准式”巡防;武警支队出精兵、当先锋、砺铁拳,在重要场所安全保卫、敏感时段武装巡逻和在押人员转监押解等工作中,均做到万无一失;边防、海警等公安现役部队持续推进反走私、偷渡以及“打黑恶、反盗抢、防诈骗、扫毒害、追逃犯”等系列安民行动,有效打压了犯罪分子作案空间,社会治安局势平稳向好。
“政法机关只有怀着爱民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铸成社会安定的铜墙铁壁,聚起平安建设的强大合力,才能成为群众眼中当之无愧的的忠诚卫士。”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威海市公安局环翠分局民警戚恩雨说。
公平正义的捍卫者
从赤胆忠心的军转干部,到忠诚无私的审讯专家,荣成市人民检察院反贪局副局长卢军阳完成了一次完美转型,他从检9年,屡屡攻克腐败分子的心理防线,不断打击群众身边的贪污腐败问题。
“我们社区里就有巡回法庭、检察室、警务室、法律服务室,这些政法干警素质高、形象好,以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实际行动,让老百姓感受到公正公平就在身边。”威海市环翠区竹岛街道翠竹社区居民陶爱琴说。
据悉,为了进一步提高政法工作水平、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威海市委、市政府在选好配强政法机关领导班子的同时,全力支持政法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市中级法院院长、市检察院检察长列席市委常委会,党管政法的原则在威海市得到全面落实。
“公平正义的捍卫,事关党政机关形象,事关百姓福祉,事关干群关系和谐,通过加强党管政法,提升政法队伍建设水平,才能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威海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市委政法委书记刘茂德说。
安居乐业的守护人
近年来,威海市把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衡量和检验政法工作的根本标准,紧紧围绕群众反映集中的突出问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新方法、新模式,有效推动了各项政法工作的创新发展,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2015年10月,威海市公安局出台便民利民“双十条”措施,集中推出提高户口办理时效,推行驾驶人考试自主预约,异地考试制度,打造全天候、自助式、一网式的民生智慧警务平台等20项便民利民措施,每一条都实实在在,赢得群众点赞。
“惠农资金有没有发下去补贴老百姓拿到了吗这些不能坐在办公室里等汇报,要扑下身子去基层看。”威海市环翠区检察院派驻临港区检察室主任殷进军介绍,环翠区检察院2012年建立派驻检察室,从基层群众来信来访中收集职务犯罪线索,今年已收集举报线索15件,协助初查11件,成功立案7件9人。
为有效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威海市司法行政部门依托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深入开展“两个联系”“包百村(居)连万户”“两个全覆盖”大走访、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等活动,号召广大法律工作者深入田间地头普法,坐到炕头巷尾调解,征集各类意见建议4700件,解决民生问题3200件。
“全市政法机关坚持以维护和实现群众利益为出发点、落脚点,以民生需求为最基本的导向,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把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做到了让人民群众满意、为改革发展护航。”威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惠说,下一步,威海市将不断加强政法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纪律作风建设,着力提升实战业务素质,最大限度激发政法队伍的生机和活力,奋力开创政法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