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视野下的法律解释方法

随着民法典的正式施行,我国民事法律步入法典化时代。在大陆法系国家,民法法典化是实现法律体系化、安定性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助于减少和防止整个法典价值观念之间的矛盾,消弭原有民事法律的冲突,将各项法律制度整合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建立起内在和谐统一的民事法律规范体系。法典化之成果表征为民法外部体系初步形成,而对司法工作者来说,运用系统科学的法律解释方法,是准确理解适用民法典的重要前提。

现代民法学观点认为,法律规范之所以需要解释,在于法律所使用的语言文字本身具有多义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不经解释难以了解法律规范的确切含义、真实意旨、构成要件和法律效果。同时,民事活动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经常会发生一些新类型、疑难复杂案件,不经解释便无法判断其是否属于某个法律规范的适用范围。因此,凡法律均需解释,法律经过解释才能准确适用。法官正是将待决案件事实涵摄于法律规范构成条件下,以获得最终裁判结论。本文试以民法典适用中常见的几种法律解释方法为例,阐释法律的理解与适用。

文义解释

它是指按照法律条文的用语之文义及通常使用方法,来阐明法律之意义的行为。法律文本规范都是由具体的文字词句所构成,确定法律的含义,需要阐明其所使用的词句,确定其词句的具体含义。因此,法律解释应首先从文义入手,且所做之解释不能超过词句所可能的文义,否则超过条文的文义射程,则逸出了法律解释的范围。在文义解释得出多种解释可能性时,还需要再以其他解释方法综合确定其具体含义。

体系解释

限缩解释

又称缩小解释,因为法律条文的文义过于宽泛,不符合立法本意,故限缩法律条文文义,使其局限于其核心,以正确阐释法律意义内容的解释方法。限缩解释实质是将文义局限于其核心部分。法官在运用限缩时需要综合考虑法律目的,使整个法律秩序得以统一。

如近亲属的范围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1993年)第五条明确,死者名誉受到损害的,其近亲属有权向人民法院起诉。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关于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2020年修正)第三条规定,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遗体、遗骨等受到侵害,其近亲属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支持。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五条规定,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但需注意的是,民法典第九百九十四条死者人格利益保护方面规定: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遗体等受到侵害的,其配偶、子女、父母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死者没有配偶、子女且父母已经死亡的,其他近亲属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从法律解释角度来看,民法典对原有的司法解释近亲属主张权利的顺序和范围进行了限缩,应先由配偶、子女、父母主张权利,此后才能由其他近亲属主张权利。

目的解释

所谓目的解释,是以法律规范目的为根据,阐释法律意义的一种方法。德国学者耶林在其著作《法的目的》一书中指出,法律是人类意志的产物,有一定目的,受目的律支配。解释法律,必先了解法律所欲实现何种目的,以此为出发点,加以解释,才能得其要领。

因此,在解释民法典时,需要考虑的基本问题是,为何立法者作出此规定,立法的目的何在?在对于法律条文有不同解释时,应当采用合于目的的解释。如民法典第六条规定的公平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义务。第一千一百八十六条规定,受害人和行为人对损害的发生都没有过错的,依照法律的规定由双方分担损失。较之于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四条受害人和行为人对损害的发生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双方分担损失。基于对弱势群体和受伤者保护的考虑,实践中存在部分根据原因力、经济收入、伤害后果等因素酌定无过错方承担补偿责任的情况。对公平责任原则的理解,如果是只要有人受伤就必然有人赔偿,可能会导致一个负面效果,为避免承担可能的责任,学校不敢组织学生开展体育活动,成年人则不敢参与体育运动,严重影响正常社会活动和学生身心健康,不符合立法目的。为此,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六条明确规定需“依照法律的规定”由双方分担损失,并新增了自甘风险规定。因此,法官在理解适用公平责任原则时,应当准确把握立法目的,防止简单化强调补偿受伤者,而应引导通过保险机制解决损失问题。

又如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第一百四十九条关于欺诈的规定。在学理上,欺诈是指故意欺骗他人,使其陷于错误判断,并基于此错误判断而为意思表示的行为。一般认为,构成欺诈行为必须要有欺诈故意,且使对方陷于错误的认识。学界曾就知假买假是否属于欺诈产生争议。《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2013年)第三条规定:因食品、药品质量问题发生纠纷,购买者向生产者、销售者主张权利。生产者、销售者以购买者明知食品、药品存在质量问题而仍然购买为理由而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就此,最高人民法院专门发文指出:“因食品、药品是直接关系人体健康,安全的特殊、重要的消费产品……群众对食药安全问题反映强烈的大背景之下,是给予特殊背景下的特殊政策考量。”可见,对于欺诈的解释还需结合立法目的和特殊时期司法政策予以考量。

THE END
1.法律行为的分类标准主要有哪些律师解答 专业整理,在线解决法律问题 1、单方行为、双方行为与多方行为(按主体和意思表示方向的不同)(1)单方行为:无须他人意思表示就可成立生效(2)单方行为又分为:有相对人的单方行为:如授权、解除、免除、撤销(3)无相对人的单方行为:如抛弃行为、遗嘱行为、捐助财团法人的行为(4)双方行为:内容相同方向相反,如https://m.66law.cn/v/wenda/477103.aspx
2.法律行为有哪些法律行为,是指法律事实的一种能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人的活动(行为)包括: 作为(即积极的行为)和不作为(即消极的行为); 单方行为和多方行为;合法行为、违法行为; 要式行为、非要式行为; 自主行为、代理行为; 公法行为、私法行为等。 版权声明:对语音解答及内容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https://www.64365.com/answer/11625.aspx
3.什么是法律行为?法律行为是指符合法律规定,能够产生法律效果的人类行为。它是指个人或组织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通过意思表示或其他方式,创造、变更、转移、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法律行为必须具备以下三个要素:主体、客体和法律意思表示。主体是指能够进行法律行为的个人或组织;客体是指法律行为的对象;法律意思表示是指主体通过书面或口https://www.chinaacc.com/chujizhicheng/jhwd/zy20230522160101.shtml
4.什么是法律行为,名词解释定义是?在一般的法学理论中,法律行为是指一切有法律意义和属性的行为。 进入题库练习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名词解释 人权 参考答案: 人权是属人的或关于人的权利,即人作为人应当享有的、不可非法无理剥夺或转让的权利。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题库http://www.ppkao.com/3g/tiku/shiti/5577347.html
5.法律行为是什么意思法律行为汉语解释法律行为的例句由法律所调整、能发生法律效力的行为。如签订合同、婚姻登记等。行为人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是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最经常的法律事实。其成立条件为:(1)必须是行为人自觉的作为与不作为。无辨认能力的未成年人、精神病患者及一般人在暴力威胁下的作为与不作为,都不能看成是法律行为。(2)必须基于行为人http://m.dict.cn/hanyu/search.php?q=%E6%B3%95%E5%BE%8B%E8%A1%8C%E4%B8%BA
6.法律行为是什么意思法律行为的解释是什么施工索赔是承发包双方发生的一种法律行为。 如同人们一般所理解的一样,法律行为是对特定法律秩序中所有事实要件的抽象,其中主要是那种不违法的行为,同时也不是法律交易的行为,这类行为也要产生法律上的后果。这种根据法律规定而导致一定法律后果的行为,就是法律行为。 https://m.hao86.com/ciyu_view_9a84fb43ac9a84fb/?ref=tt
7.什么是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民法律知识什么是民事法律行为 4.95万人浏览 土地登记代理人相关法律知识: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和生效要件(五) 什么是民事法律行为 3.73万人浏览 相邻关系的民法调整(上) 什么是民事法律行为 4.54万人浏览 法律效果归第三人的民事法律行为 什么是民事法律行为 4.16万人浏览 民事法律行为 什么是民事法律行为 2.17万人https://china.findlaw.cn/info/minshang/minfa/falvxingwei/shmshflxw/index_10.html
8.什么是民事法律行为什么是民事法律行为 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 根据民法总则的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民事法律行为必须具有意思表示要素,而且,必须是要产生该意思表示内容的民事法律后果。 在这里要注意的是,民法总则和民法通则的差异,在民法通则当中,民事法律行为被限定为合法行为,但是http://jsdunling.com/202203310907.html
9.基本法律行为是什么法律行为只有从内容到形式均符合法律要求或不违背法律的规定,才能得到法律的承认和保护,也才能产生行为人所预期的法律后果,否则,该行为不但不会产生行为人预期的法律后果,而且还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以上为【基本法律行为是什么】的所有答案,如果你想要学习更多这方面的知识,欢迎大家前往高顿教育官网!https://www.gaodun.com/wenda/jjs/100975.html
10.什么是生存法律行为?税务师职业资格考试视频生存法律行为指的是在个人死亡后,其遗产和财产的管理和处理等相关事宜所采取的法律行为。这些行为包括遗嘱的起草和执行、遗产分配、遗产管理等。生存法律行为的目的是保障个人在死后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推荐视频 05:59 装配式预制构件的吊装和运输要求有哪些?:装配式预制构件的吊装和运输要求有https://www.bkw.cn/v/mXkL.html
11.什么是民事法律行为呢沈阳赵艳梅律师普法视频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基于双方或者多方的意思表示一致成立,也可以基于单方的意思表示成立。https://www.faniuwenda.com/Video/Index/show/id/253013.html
12.法律行为是指什么律师普法法律行为是指什么 普法内容 法律行为是指一种法律事实。能够产生、改变和消除法律关系的人的活动。与法律事件不同的是,它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人们自觉活动的结果。包括行为和不行为。成立要求如下: 1、必须是外部的行为或不行为,而不是人们的心理活动; 2、必须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在暴力威胁下,无意识的未成年https://www.110ask.com/tuwen/9137888246535863812.html
13.六种民事法律行为导读:一、单方民事法律行为和双方民事法律行为这一分类的标准是民事法律行为所需的意思表示构成。(一)单方民事法律行为单方民事法律行为是基于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即可成立的 一、单方民事法律行为和双方民事法律行为 这一分类的标准是民事法律行为所需的意思表示构成。 (一)单方民事法律行为 单方民事法律行为是基http://www.jzlawzx.com/chanye/zhineng/38491.html
14.什么是行政法律行为和行政事实行为?答:这是借用民法学原理所作的划分,行政法律行为是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力,产生法律效果以实现国家行政管理目的的行为。即能形成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行政事实行为是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直接产生法定的行政法律效果,这一行为不为行政主体的主观意图左右,如行政机关的执法人员在强制拆除违章建筑过程中,将建筑内http://jxjg.hljcourt.gov.cn/m/?act=a&aid=54359&cid=4
15.民事法律行为是什么意思?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有哪些?民事法律行为是什么意思?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有哪些?关于民事行为之前有个案例,两位老人各拿一份遗嘱到公证处要求公证,公证人员在经过审核两位老人的遗嘱后,认定其中一位老人的遗嘱属于“有效的法律行为”,给予公证。对于另一位老人的遗嘱给出的结果是:“无效的法律行为”,从而拒绝公证。上面的案例涉及到一部分民事法律https://m.haolvshi.com.cn/ztw/0-42732.html
16.行为是什么意思法律常识在线法律知识查询行为是什么意思 本质行为是指必须依法采取某种形式或者履行某种程序的行为。例如,票据行为是一种法律基本行为。综上所述,如果法律规定某一民事法律行为必须采取某种形式,这种民事法律行为称为基本民事行为。公民、法人的公民权利、民事义务的确立、变更和终止,必须遵循法律规定的形式,才能确立其法律行为。不具备法律规定https://www.lawpa.cn/changshi/1147226.html
17.法律的行为分类有哪些法律事件的概念是什么一、法律行为 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是法律事实的一种。 特征:1.法律行为是以达到一定的民事法律后果为目的的行为 行为人有意思创立,自觉自愿的行为,而非受胁迫,受欺诈的行为 https://www.fljg.com/baike/565185.html
18.法律行为的概念10篇(全文)法律行为的概念 第1篇 关键词:林权,法律概念,辨析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 林权流转的顺利实施成为了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但是应当对“林权”法律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作出明确界定, 才能使得后续的改革在《物权法》的框架中顺利进行。保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现行法治的框架内进行, 这是顺利展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https://www.99xueshu.com/w/ikey27nz5tnm.html
19.下列各项客观事实中,属于法律行为的是什么下列各项客观事实中,属于法律行为的是什么 下列各项客观事实中,属于法律行为的是( )。 A.某服装厂与供货商订立了一份合同 B.洪涝灾害 C.战争爆发 D.台风灾害 【参考答案】Ahttps://m.ha.huatu.com/2022/0404/2735616.html
20.简述法律事件与法律行为是什么法律事件是法律规范规定的,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引起法律关系形成、变更或消灭的客观事实;法律行为是人们所实施的,能够发生法律上效力、产生一定法律效果的行为。 二者的联系:二者都属于法律事实,是法律关系形成、变更和消灭的条件 二者的区别:① 法律事件是不以当事人意志为转移的一种客观事实,而法律行为是能够https://easylearn.baidu.com/edu-page/tiangong/bgkdetail?id=6d8cb82c4b73f242336c5ff0&fr=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