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工头声称被扣了工程款,原本答应发的工资,食言了。无奈之下,19名农民工找到了武汉市青山区法律援助中心寻求帮助。在法律援助律师的帮助下,日前,19名农民工顺利拿回了工资。“我们多次往返于广西和湖北两地,但都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没想到来到青山区法律援助中心,问题一下子就得到了解决。”农民工代表宋某对青山区法律援助中心负责人和承办律师表达了感谢。
无奈之下,2月29日上午,宋某等16名农民工来到武汉市青山区法律援助中心求助,希望在青山区起诉徐某支付工资。考虑到16名农民工均在外地居住务工,人均诉讼标的额较小,往返武汉成本较高,青山区法律援助中心立即决定为农民工开通“绿色通道”,即时安排受理该案,随即将16名农民工引导至会议室,集中了解案件情况。
了解整个案件情况后,承办人员指导受援人申办、立案流程,告知案件风险,并安排全中心工作人员协作配合,确保案件当天受理审批指派到位、法院立案审查到位,让农民工能在次日安心返程务工。一是分工配合,指导受援人完成申办手续。安排专人分别指导受援人填报申请、办理委托等手续;二是高效运转,即时审批办理案件,安排两名值班律师郭珊珊律师和曾陈律师同时制作谈话笔录进一步了解案件情况,拟定起诉状;三是整理证据,快速立案。承办律师为受援人搜集证据材料,核算每一位农民工拖欠工资的准确数额,代写法律文书,马上到青山区人民法院立案。承办律师得知另有3名农民工在外地不能来申请法律援助,承办律师也帮助他们写了法律文书和整理证据材料,指导其网上立案。
4月9日,承办律师在法院,远程指导19名农民工完成了线上调解,最终达成调解协议:徐某和某劳务有限公司共同分期支付宋某等19名农民工工资。
据悉,为了保障19位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加之本案涉案人员众多,法律关系复杂,武汉市青山区法律援助中心当日受理指派案件,承办律师当日办理,采取“全员上阵,分工协作”的模式,从申请受理到法院立案仅耗时7小时,完成整个办案流程,为快速调解结案创造了条件。在律师的帮助下,受援人充分运用互联网+线上调解平台,全程网上参与诉讼过程,减少了农民工维权成本,高效化解矛盾纠纷,使受援人合法权益得到充分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