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上不适格是什么意思,对其有什么规定
导读:
要明确这个问题,首先应明确何为诉讼主体。
诉讼主体,是指具备诉讼主体条件的当事人。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是进行刑事诉讼的国家机关。在刑事诉讼中,诉讼主体就是侦查机关、检察机关、人民法院和自诉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和被告人。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诉讼主体是人民法院、国家行政机关和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本案属于民事诉讼,所以诉讼主体自然指的是民事诉讼主体,民事诉讼主体是指参与民事诉讼活动的当事人。
在民事诉讼活动中,涉及的诉讼主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主持审判活动的审判机关,即人民法院;二是诉讼当事人,即参与诉讼活动的民事纠纷双方的当事人,也就是原告和被告,包括诉讼代理人(比如律师等);三是诉讼参与人,包括证人、鉴定人、翻译、勘验人等。
而适格的民事诉讼主体,也称为正当当事人或者合格的当事人,是指人民法院以外的诉讼当事人,即第二类的诉讼当事人。适格当事人就具体的诉讼作为原告或者被告进行诉讼的权能,称为诉讼实施权。这类诉讼主体参加诉讼时,主体资格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也就是主体资格适格才能保证民事诉讼活动合法有效地进行。
诉权是起诉的基础,起诉是当事人行使诉权的起点。没有诉权的起诉是无本之源,是没有法律依据的,法院应当不予受理或驳回起诉。诉权的目的是保障当事人进行司法救济,而不是方便法院审理案件。为了方便审判实务,将本应适用裁定驳回起诉的而适用判决驳回诉讼请求,这与诉权设立的初衷是相违背的。若主体资格不适格,则司法救济本身就没有意义,诉讼程序就应当立即终止,无需对实体问题进行审查。
我国法律目前没有规定主体不适格的法律规定,只规定了起诉需要有明确的被告。
《民事诉讼法》第119条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基本案情:2014年3月,赵某以借款纠纷为由,起诉某甲公司,要求其归还借款100万元,审理后,查明,该笔借款是甲公司的业务人员孙某借的款。借条内容如下:“今借到赵某人民币100万元整,甲公司:孙某。”
本案中,原告赵某将本应由孙某承担的还款责任错误的归咎于甲公司,所起诉的被告不适格。为了减少当事人诉累,维护原告的合法权益,建议法官可以告知原告赵某起诉甲公司是错误的,建议其变更被告后,法院可继续审理,如原告不同意变更被告,法院则可以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的规定,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