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疑惑难解,先上网查一查,已成为大家的日常习惯。不过,网络作为开放平台,各类咨询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网上法律咨询的“坑”不止一种,如果你有法律服务的需求,一定要慎之又慎。
刷单掉进“局后局”
通过在线咨询,小魏将被骗经历全盘托出,对方耐心帮他分析其中涉及的诈骗手段,并声称该团队有多起成功挽回电信诈骗损失的案例,还趁热打铁提供了详细方案。小魏欣然答应,按照损失比例支付了1000余元的服务费。不想,事情还没有眉目,对方又以“有违规操作”“保全费”为由要求小魏继续转账。小魏这才意识到,自己又上当了……
“电信诈骗手段繁多,不法分子利用受害人迫切的追损心理,谎称提供维权挽损‘兜底’服务,把受骗人从一个坑骗进了另一个坑。”公安迎泽分局庙前派出所反诈民警郑强介绍,因受害人主动寻求帮助,且当时往往处于紧张恐慌自责的状态,难以识别骗子的精心伪装,更易上当中招。民警提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要遵循法律规定,切勿轻信任何来历不明并“打包票”的维权平台,当心误入“局后局”。
讨债网遇假律师
咨询公司多越界
根据法律规定,律师的执业机构是律师事务所,可以担任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律顾问,也可以代理各类案件,提供法律咨询、代写文书等服务。而法律咨询公司归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管理,可以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但仅限于咨询,不能承接律师执业业务。同时,非律师以公民身份从事案件代理行为,也不能收取法律服务费用。
司法实践中,不乏法律咨询公司混淆视听,特别是在网上“招揽”客户,提供诉讼代理等“跨界”服务,无法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大家一定要谨慎选择,不给投机取巧的机构可乘之机。
识别资质并不难
法律服务在身边
遇上棘手的法律问题,咨询是第一步。到哪儿咨询?其实,不必舍近求远。在市司法局日前发布的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中,有这样一组数据:截至今年2月,全市共建成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个,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0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101个,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1358个,已实现了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
从法律咨询到多元联动调解,从“窗口”到“门口”,贴近生活、方便群众的综合性、便利性、多层次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日趋完善。除了实体平台建设,市法律服务网、“7×24”在线的12348法律服务热线,让大家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指尖上、电波中的法律咨询服务。线上线下共融互通,法律服务触手可及。(太原晚报辛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