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改变,则态度改变;态度改变,则习惯改变;习惯改变,则人生改变
2017-03-3108:51|发布者:|查看:|
截至2005年,唐山市有残疾人32万人。其中,肢体残疾11.6万人,智力残疾2.7万人,视力残疾5.4万人,听力及语言残疾7.3万人,精神残疾2.7万人,多重残疾3.3万人。经过十几年发展,全市已建成市、县(市)区、乡镇(社区)三级残联系统,残疾人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数万名残疾患者得到有效康复。通过多种途径安排就业,保障残疾人生活。残疾人文化素质普遍提高。涌现出一大批扶残助残、自强不息的模范人物,在全市形成关爱残疾人、理解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一、组织机构
(一)市级组织。唐山市于1958年9月、11月分别成立盲人协会、聋哑协会。1965年“两会”合并为市盲人聋哑人协会,是河北省第一个市级盲人聋哑人协会。1984年11月28日成立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1986年盲人聋哑人协会合更名为市残疾人协会,隶属民政局。1989年1月,残疾人协会和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合并,组建市残疾人联合会,由民政局代管。从1990年开始,市残疾人联合会在国家计划中单列,事业编制职数25人,规格副县级。下设主席团、评议委员会和执行理事会。执行理事会为常设机构,内设职能部门4个。1997年12月由民政局代管改为独立设置,规格副县级,内设机构职能部门5个。1998年9月升格为正县级。2002年经机构改革,内设三部一室,事业编制职数21人。
(二)县级组织。1991年4月,迁西县成立河北省最早的县级残疾人联合会。1991年,15个县(市)区残疾人联合会全部挂牌办公。1994年3月底,15个县(市)区有4个实行计划单列,239个乡镇基层残联组建完毕。1998年,15个县(市)区计划单列达到9个。2000年,全市15个县(市)区全部达到计划单列、理事长专职、规格正科,191个乡镇挂牌办公。2003年14个县(市)区的197个乡镇、36个街道办事处全部成立残联,配备专、兼职人员。2005年在路北区开展社区残疾人协会试点工作,年底前路北区51个社区的残疾人协会、办公场所、“星光老年之家”、残疾人活动室配套率达到100%。
(三)市级所属事业单位。唐山康复医疗中心坐落在唐山市路北区龙泽南路49号。1992年12月成立,副县级事业单位,编制50人,1993年4月增编至90人。主要任务是负责本市及外埠肢体残疾患者等的康复医疗,并对基层康复机构进行咨询指导和人员培训。2005年经市政府决定由工人医院集团实施托管。唐山康复教育中心坐落在唐山市路北区龙泽南路47号。1989年10月成立,正科级事业单位,编制32人,隶属于民政局。主要负责对全市学龄前残疾儿童进行康复训练及师资指导,实施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1993年划归市残联。唐山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坐落在唐山市路北区龙泽南路51号,1993年9月正式组建,是为残疾人就业提供服务的专门机构,企业化管理,正科级事业单位,编制5人。
(四)残疾人专门协会。残疾人专门协会包括盲人协会、聋人协会、肢残人协会、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专门协会的职能是“代表、服务、维权”。1993年5月,在唐山市残疾人联合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成立了唐山市各类残疾人专门协会。1997年8月滦县建立五大协会,是唐山市第一个配齐五大协会的县。2006年全市14个县(市)区残联完成残疾人五大专门协会的建立工作。
二、代表大会
(一)第一次代表大会。1989年3月30日~31日,唐山市残疾人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唐山饭店召开。出席会议代表191名,其中各类残疾人代表102名,占代表总数的53.4%。选举产生主席团委员72名,其中各类残疾人委员38名,占委员总数的52.8%。中残联主席邓朴方、副省长张润、省顾委杨远、省民政厅副厅长白永会、省残联理事长霍占领到会祝贺并予以指导。大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章程唐山市实施细则》。聘请名誉主席,推选主席团主席、副主席,推举第一届执行理事会理事长。
主席团名誉主席、主席、执行理事会理事长
(1989.3~1993.5)
名誉主席:曹振刚(1989.3~1993.5)
主席:冯国安(1989.3~1993.5)
理事长:张永(1989.3~1991.5)
王忠山(1991.5~1993.5)(候选人)
(二)第二次代表大会。1993年5月26日~28日,唐山市残疾人联合会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唐山饭店召开。出席会议代表175人,选举产生主席团委员78名。会议审议并通过《加强残联组织建设,努力把我市残疾人工作推上新台阶》工作报告,讨论修改《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章程》、《唐山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聘请名誉主席,推选主席团主席、副主席,推举第二届执行理事会理事长。
(1995.3~2003.9)
名誉主席:钟清杰(1995.3~2003.9)
郑宝林(1995.3~2003.9)
郭之宜(1995.3~2003.9)
主席:王玉梅(1995.3~2003.9)
理事长:王忠山(1995.5~1998.9)
张景德(1998.9~2003.9)(候选人)
(三)第三次代表大会。2003年9月2日~3日,唐山市残疾人联合会第三次代表大会在唐山宾馆召开。出席会议代表193人,选举产生主席团委员36名。审议并通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全力推进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工作报告,聘请名誉主席,推选主席团主席、副主席,推举第三届执行理事会理事长。
主席团主席、执行理事会理事长
(2003.9~2005.12)
主席:张羽(2003.9~2005.12)
理事长:张景德(2003.9~2005.12)
三、主要工作
(二)教育工作。1986年全市有特殊教育学校3所,学生176人,教职工91人。1996年全市有聋校5所,教学班25个,在校学生285人,专职教师110名。9个县区盲童随班就读生33人。培智学校5所。11个县(市)区17所普通小学附设培智教学班39个,学生392名。民办培智学校2所,在校生32名。全市7~15岁盲、聋哑、培智在校生共2802人。1998年,全市30万人口以上的县均建立特殊教育学校。2005年,全市有特殊教育学校14所,其中培智学校3所,盲聋哑学校3所,特教中心8所,有教师390名。随班就读点1600个。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0.26%。同时,市残联依托市康复教育中心开展残疾人培训工作,开设手机维修、保健按摩、聋人电脑、盲人电脑、针灸、木器雕刻等培训班,培训残疾学员328人,有89人取得初级职业资格证,有20人取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有40人取得中专学历。培训盲人按摩师44人,其中高级保健按摩师9人、中级按摩师15人、初级按摩师20人,开办盲人按摩所(院)70个。2005年市财政拨款104万元,增加残疾人培训项目,开办美容美发、电脑维修与组成、面点、医疗按摩等13个培训班,培训学员400人。
(三)就业工作。1998年6月6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贯彻落实<河北省分散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规定的通知》(唐政办[1998]第10号),同年9月市残工委印发《关于开展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的意见》,开展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2000年安置残疾人就业926名。2001年安置640名。唐山市被省残工委评为“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先进市”。2002年安置残疾人536名,市残联被授予“全国残疾人按比例安置就业工作先进单位”。2003年,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转发<河北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缴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加强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年审和征收工作,同年安置残疾人就业3666名。2004年全市城镇残疾人就业1.1万名。2005年,市残联、市地税局联合印发《关于2005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鉴定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年审工作进行规定。到年底全市残疾人就业达到1.4万人。
(四)法制建设。截至1998年,14个县(市)区全部成立残疾人法律援助中心,指定律师事务所16个。2004年,全国人大内司委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残疾人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的意见》,唐山市成立残疾人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工作意见,各县(市)区成立相应的组织。2004年制订出台《唐山市残疾人联合会信访工作具体实施办法》,维护了残疾人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
(五)文体工作。1、残疾人文艺。1985年唐山市组建市残疾人艺术团。1995年残疾人艺术团进行重新组建,成立“唐山市太阳石艺术团”,参加了唐山抗震二十周年纪念活动。1999年唐山市成立社区残疾人俱乐部12家,开辟残疾人文化生活场所2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