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岁的农民刘永富坐在《法制日报》记者面前,回想半年前那场粮款风波时,心情复杂。
老刘家在吉林省吉林市下辖的蛟河市天北镇兴隆村一组,这里是蛟河市农业大镇、产粮大镇。老刘既种粮也代理其他农户卖粮。
今年4月,包括老刘在内的百余农户向蛟河法律援助中心求助,请求帮助要回被拖欠的工资款、粮食款总计逾两千万元。最终,在蛟河法律援助中心的援助下,法院判决所有农户胜诉,受援农户合法权益得到有力保护。
卖粮农户急眼
老刘告诉记者,前年,专门收粮的吉林市鸿麟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时有“掉链子”,原本双方几天一结算的多年惯例不执行了,公司一方断断续续不一次兑清粮款,后来只给卖粮农户收据条子不兑现钱款。
虽然这让老刘闹起了心,但他跟厚道的卖粮农户们一次次相信公司负责人信誓旦旦的许诺,兑现不了钱款也继续卖粮。“拿着你的收据,还怕你赖账不成”,大家都是这个想法。
就这样对付一年多,转至今年3月,鸿麟公司发出通知,让各家卖粮农户带上身份证和交粮收据去公司对账。80余农户一大早就聚集到公司,可等来等去也没等到公司的人。
老刘为40多家农户代卖粮食,鸿麟公司不给他兑现的卖粮款高达156万元。向老刘要钱的人三天两头找上门来,老刘劝了又劝,最后咬牙发狠地说:“就算鸿麟公司不给我钱,我砸锅卖铁也不会欠你们一分钱。”
政府紧急应对
4月初,卖粮农户将问题反映到天北镇司法所。天北镇司法所所长刘海超赶紧向市司法局汇报。为摸清到底有多少卖粮户没被兑现钱款,镇司法所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展开统计工作。
随着鸿麟公司破产、变更法定代表人的消息从传言到证实,情绪激动的卖粮农户冲入鸿麟公司,欲强行开走停放在院里的铲车,搬走公司库存粮食。
刘海超没想到这起卖粮纠纷会迅速恶化。他说:“我们找公司负责人面谈过两次,可后来找不到人,手机也停机了。”
张逢新既是蛟河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又是蛟河市政府首席法律顾问,曾多次参与办理重大涉法涉诉信访案件,连续几年被蛟河市评为信访先进个人,被吉林市评为优秀律师。
天北镇领导介绍了卖粮纠纷事件后,副市长要求张逢新提出解决预案思路。张逢新表示,拖欠农户卖粮款行为属于法律援助中心开展工作的职责范围,法律援助中心将全力以赴解决这起群体诉求。
法援攻坚克难
依据以往处理重大信访事件的经验,眼下稳定卖粮农户激愤情绪是第一要务。张逢新出现在镇政府院里等候多时的群众面前,介绍完自己的各种头衔后说,法律援助中心是政府的职能部门,是专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这个中心提供的法律帮助全部免费,请大家放心。
趁着群众情绪出现一些缓和,张逢新提出由大家选出几名代表,与他详尽探讨如何解决纠纷。很快,刘永富等几人被选为代表,在镇政府会议室里,张逢新耐心倾听了他们分别讲述卖粮纠纷的波折,解答代表提出的诉求,引导农户采取法律诉讼途径,请他们相信政府会积极解决这一纠纷。
几名农户代表相信张逢新的建议,最终同意向蛟河市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农户们激愤高涨的情绪暂时得到缓解。
然而,现实是严峻的——2012年至2015年,吉林市鸿麟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共拖欠天北镇120余名农民卖粮款及劳动报酬3700余万元。
4月10日当晚,市法律援助中心启动蛟河市法律援助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全体工作人员按照预案规范步骤,合理有序地展开工作。
市法律援助中心专职律师刘波记得,鉴别申请求助者的证据工作量特别大。有求助者持有公司出具的“粮食收购结算凭证”,有求助者持有公司原法定代表人出具的欠据,有求助者拿出为公司提供劳务的计工表。这些证据需要分门别类核实。
所有案件胜诉
张逢新说:“群众法律意识不强,一两句话说不透,我们还要防止有人浑水摸鱼。”
据介绍,蛟河法律援助中心共批准受理了180余件卖粮农户求助申请,最终核清共有35人被拖欠工资款、81人被拖欠粮食款,总计欠款额逾两千万元。中心将所有符合受援民事诉讼条件的案件提交到蛟河市人民法院审理。
为方便受援农户,减少路途往返及其他诉讼成本,蛟河法律援助中心与蛟河法院立案庭取得联系,帮助农户网上预约立案。
为了最大限度地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蛟河法律援助中心帮助受援农户保全涉诉公司的部分财产。鉴于本案标的大,诉讼费较高,蛟河法律援助中心为解除受援农户后顾之忧,协调法院同意缓交所有诉讼费及保全费。
张逢新欣慰地告诉记者,经由蛟河法律援助中心提交法院的所有卖粮诉讼,100%经法院判决胜诉,法援中心尽最大努力为保障受援农户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