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与法制网讯(记者刘永强□王振东)近年来,吉林省舒兰市人民法院忠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诉讼服务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构建具有时代特点和县域特色的一站式多元共治体系,强力推动基层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整体入驻市综治中心一体化高效运行,实现从“化讼止争”向“少讼无讼”转变、“单点突破”向“协同发力”转变。
坚持高位运行,使综治中心成为诉调对接“主平台”
舒兰法院紧盯群众关切,将司法力量嵌入基层社会治理,积极夯实诉调对接平台,推动诉讼服务中心同市综治中心各类专业解纷力量融合协作,打造3大功能区,划分9项业务区,设置10个服务窗口,建成集10余项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全链条”解纷平台,实现法院与综治中心的无缝衔接。全市三级综治中心年调解纠纷保持在5800件以上,其中诉服中心通过综治平台化解2316件。
强化多元共治,使综治中心成为诉前调解“主阵地”
舒兰市法院注重前端化解,分层过滤矛盾,推动“五源共治”,通过做实专业调解,与乡村两级综治中心连接,提供下沉式司法服务,引入金牌调解员、风君心理咨询室、孟刚律师团队等力量,针对劳动争议、物业纠纷等多发性类型化纠纷实行对症分流调解。建立“法院+调解员+劳动监察”解纷机制,妥善化解劳动争议案件。
为做优联动调解,舒兰市法院与市政法委等11个部门签订多项联动机制,数字化横向打通55个市直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纵向联通3个基层法庭和253个乡村两级综治中心,构筑起立体化、多触角、全链条的联动共治解纷体系。推动“法院+公安+司法+信访”联动化解机制,创新构建“政协+法院”“人大+法院”多元解纷模式,全方位压降诉讼案件数量。同时,舒兰市法院抓牢源头性疏导、实质性化解、综合性治理3个诉源治理发力点,打造家门口的司法服务圈,选派34名员额法官下沉村(社区),将233个村(社区)审务工作站点接入法院人民调解平台。
做实司法服务,使综治中心成为息争止讼“主引擎”
舒兰市法院推行“群众说事、基层说理、法官说法”工作模式,践行司法为民初心。并以法治保障息争止讼。依托市乡村三级综治中心视频系统,通过“法官普法”“律师讲法”,对全市253个乡村(社区)线上普法,打通普法“最后一公里”。构建“诉服中心+人民法庭+巡回审判点+法官工作室”四级网络,连点连线成片,扎实开展“无讼村屯、乡镇”创建。
为积极构建家门口的解纷服务圈,舒兰法院通过20个巡回审判点、3个基层法庭、20个法官说法工作室,开展“巡回法庭”“田间法庭”等活动,形成“村镇先调、法庭兜底”模式,推动矛盾纠纷一次性解决;推进法官进网格,选优配强34名员额法官下沉村(社区),完成对1483个网格的统筹包干,51名法官干警为基层网格服务。
融入发展大局,使综治中心成为诉讼服务“主战场”
舒兰市法院坚持主动作为,为服务高质量发展增效赋能,相继开展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深化民生事项“大起底、大调研”“九解一协调”助企服务,依托市综治中心企业网办结涉企案件11件。2023年以来,开展助企服务92次、受理案件1498件;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理专项行动,并由村级中心平台将未化解的涉村集体矛盾纠纷逐级向上反馈,由市中心会商研判、精准化解;开展司法建议“大回访、促落实”行动,积极发挥市综治中心平台优势,实行“受理—研判—分流—调处—建议—回访”工作闭环,推动案结事了,定分止争。用好用活司法建议,做实做足诉前调解,放大“办理一案、治理一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