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侯祥家见习记者王晓雪通讯员刘丽丽青岛报道
为深入贯彻“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市委“三条线”重点工作、区委“五条战线”重点任务部署要求,充分发挥法治的规范、引领和保障作用,近日,即墨区司法局印发《关于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措施》,推出15条具体举措,用法治为各类市场主体保驾护航。
推进依法行政,提高“尊商”法治思维
成立由公职律师为主体的合法性审查工作专班,制定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工作指引和政府合同管理规则,对全区重大招商引资合同、战略合作协议、企业扶持政策等开展合法性审查,做到依法依规、应审尽审。制定重大行政决策工作指引,逐步将全区多部门联动的重点工作全面纳入重大行政决策事项范围,实行重大行政决策“一对一”全过程跟进指导,进一步保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发布行政复议年度白皮书,开展行政复议决定履行情况回访,指导行政机关更好依法行政。
引领律师赋能,注入“惠商”法治力量
加强对律师事务所惠企活动的调研、指导、评比、激励,引导律师事务所开展“公益惠企”品牌创建,推出富有特色的“公益惠企”产品。建立“律商联动”机制,主动对接区工商联,提供风险防范、纠纷化解、公司治理、合规指导等服务,促进企业依法经营管理、维护企业合法权益、防范企业经营风险。构建惠企政策事前参与制定、事中服务监测、事后评价完善“全流程”服务机制,将惠企政策精准滴灌到企业。
推动减证便企,提升“暖商”法治服务
推行柔性执法,优化“护商”法治环境
动态调整涉企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和一般违法行为减轻行政处罚“两张”清单,完善“首违不罚”工作,让行政执法更有温度。制定规范涉企执法检查办法,探索给予“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企业和当年新成立企业1-3年包容期,在守住安全底线的前提下,包容期内以行政指导和服务为重点,通过法规宣传、行政建议、行政约谈等柔性监管方式,推动企业合规守法经营。
强化纾忧解困,增强“安商”法治保障
充分发挥诉前纠纷调解委员会、涉税行政调解中心作用,积极化解劳动争议、合同纠纷、涉税等矛盾纠纷,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发展。推进产业园区、功能区等区域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开展知识产权、金融商贸、区域消费等领域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帮助各类市场主体化解纠纷、防范风险。
深化法治宣传,营造“亲商”法治氛围
加强法治督察,夯实“重商”法治基础
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情况纳入年度法治督察事项,重点督察制定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政策措施是否开展公平竞争审查,是否存在干预企业依法自主经营以及是否存在任性执法、选择性执法、一刀切式执法等情形,以督察促整改,以整改促实效,推动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