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撑起法律“护佑伞”(主题)
——“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服务农民工公益法律服务行动实录(副题)
北京市总工会
“维权向前一步”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
2021年11月,因工伤住院的外卖员小王,终于拿到了因为劳动关系难以认定而被餐饮公司拒付的工伤等赔偿金。这是北京市总工会“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服务农民工公益法律服务行动中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一个普通案例。
服务好不好,关键看行动。北京市总工会采取“向前一步”服务农民工举措,法律援助团队按照工作机制,在记录求助者基本情况后,安排法律援助律师,提供取证、协助工伤认定、仲裁申请等服务。这些依靠的是北京工会各级法律服务接待窗口设立的“新业态职工绿色通道”,以及工会劳模服务团等优秀律师团队。他们为需要维权帮助的农民工兄弟优先办理咨询、调解、法援等诉求。在应对援助个案的同时,这些团队还通过理论圆桌活动等,对“共享员工”等新兴用工形式的实践应用进行专题讨论,未雨绸缪,进一步指导后面的维权工作。
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
以法治之光护航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筑梦之路
“感谢内蒙古工会,给我们带来保温杯、消杀用品,还请律师帮我解答了交通事故赔偿问题,工会真是我们贴心的娘家人呀!”陈师傅手里捧着维权手册,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6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干部走进顺丰速运公司,与公司党支部联合开展“点赞快递小哥喜迎党的二十大”主题党日活动,为坚守在岗位上的工作人员送上慰问品和法律宣传手册,并表达了真切的关怀。近年来,自治区总工会不断强化维权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法治宣传教育与推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维权服务等工作有机结合,多措并举,精准施策,叫响做实“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服务农牧民工法治宣传活动和公益法律服务品牌,以法治之光护航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筑梦之路,提升了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今年,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深化“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服务农民工法律服务行动,专项开展“劳动筑梦法治相随”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公益法律服务专项行动,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优势和律师专业特长,有针对性地做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法律服务工作。创新普法形式,将职工“乌兰牧骑”与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公益法律行动相结合,通过小品、三句半、以案说法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农牧民工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普及法律知识,获得普遍欢迎,提高了他们的学法热情,逐步引导他们养成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依法理性表达利益诉求的习惯。今年以来,全区各级工会组建了80支法律服务小分队,抽调了454名工会工作者、专业法律工作者深入平台企业和劳动者,开展普法宣传173场次,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1.2万余人。
深入开展劳动法律监督。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自治区总工会积极推进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工作。通过“一函两书”督促用人单位依法合规用工,积极履行用工责任,保障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减少了违规用工风险和劳资纠纷。通过平台企业“法律体检”帮助企业分析劳动用工风险点,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开具“处方”,并出具“体检报告”,监督企业整改落实,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法律风险的发生,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今年以来,全区各级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组织深入平台企业131家,提供劳动用工法律风险评估40件次,有效督促用人单位依法规范用工。
福建省总工会
法治护航新就业形态劳动者
2017年以来,根据全总、司法部、全国律协联合部署,福建各级工会与司法行政、律协等部门坚持每年联合开展“尊法守法·携手筑梦”公益法律服务行动。2021~2022年活动期间,全省共组建99个服务分队,325名志愿服务律师,开展线上线下普法宣讲570场次,提供法律咨询1.49万人次,为6426名职工提供法律援助,帮助追讨工资、补偿金等1.26亿元。同时,为1022家民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指导帮助企业规范劳动用工、开展法律决策咨询1388次,开展法律风险诊断评估510起,健全劳动关系矛盾预防化解机制359项。
——“政策礼包”。2021年以来,省总工会先后联合人社、市场监管、邮政、交通等部门出台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15条措施;就维护外卖送餐员、快递员、交通运输新业态从业人员等群体权益保障出台专项政策;出台省总工会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23条措施;在修订《福建省实施〈工会法〉办法》中,切实关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实际需求。
——“服务礼包”。建设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法律服务工作站108家,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开辟了集咨询、代写文书和法律援助一体的工会法律服务的“绿色通道”。
山东省总工会
工会法律援助服务就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身边
“感谢市总工会,帮助我们追回了拖欠工资!”某同城供应链配送平台的司机王兵(化名)激动地说。王兵及其他8名工友于2021年8月入职,后来经营网点关停,两个月的工资没了着落。无奈之下,他们找到山东省烟台市总工会设立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法律服务站,在工会维权律师帮助下,平台服务企业和服务外包企业连带支付王兵等9名职工工资及经济补偿金6.6万元。
这是山东开展“尊法守法·携手筑梦”公益法律服务行动的一个案例。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服务工作,更好满足其多元化法律服务需求,根据全总统一部署,山东连续5年开展“尊法守法·携手筑梦”公益法律服务行动。2022年,全省组建服务队279支,参与律师1210名,面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实地普法宣传1137场次,提供现场法律咨询2.4万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6.8万份,代理法律援助案件749件,挽回经济损失988.64万元,深入1223家新就业形态企业开展劳动用工“法治体检”,有力维护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叫响了“工会法律援助服务在您身边”法律服务品牌。
与此同时,山东工会开展了“法治体检”,致力于预防化解劳动争议纠纷。2021年,山东省出台《山东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将劳动用工“法治体检”工作实践上升为地方立法,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支撑。
此外,山东还加强了工会法律援助机构实体化建设,省市县三级全部建设高质量的工会法律援助机构,配备法律服务人员4081人。建好用好网上工会法律服务系统,上线维权律师529人,职工通过扫码便可进行法律咨询、申请法律援助。另外,采取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和延时服务等形式,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集中的地点设立巡回服务站点,提供便捷法律服务。
2022年5月,山东省总工会联合省司法厅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法律服务月活动,组织律师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和平台企业提供普法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和“法治体检”等公益法律服务,共开展普法宣传活动1021场,提供法律咨询2.07万余人次,代理法律援助案件577件,化解劳动关系方面问题605个。
广西壮族自治区总工会
多点发力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
“公司里有了工会律师服务点,我们遇到法律问题可以找专业律师解答,这比自己在网上搜索更加准确、专业。”在广西顺丰速运有限公司大楼24层,广西壮族自治区总工会设立了工会律师服务点,此举得到了快递小哥们的认可。自治区总工会多点发力,多维度聚合,精准施策,全力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
以“法院+工会+人社+N”为发力点,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自治区总工会下拨163万元劳动争议多元化调解工作经费到各市用于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目前,全区14个市和部分县区建立“法院+工会+N”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工作模式,该项工作被列为自治区党委“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之一。南宁市兴宁区“法院+工会”联合调解中心进驻爱心驿站,及时帮助外卖(快递)小哥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和户外工作者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法律困惑。桂林、贵港、来宾等市总工会联合有关部门建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联合维权中心,积极探索维权新模式,高效联动调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纠纷。2021年至今,全区工会各类调解组织调解劳动争议案件7419件,涉及职工人数11993人,涉案金额1.9亿元。其中调解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有关的劳动人事争议案件59件,涉及人数75人,涉案金额62万元。
——以“法律服务”为发力点,打响维权工作品牌。自治区总工会下拨600多万元工作经费,在全区市、县(区)工会和工业园区、大型企业工会建立工会法律服务机构,在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小哥集中的行业或龙头企业建立法律服务律师站(点)。目前,全区共有工会法律服务律师团(站、点)269个,工会律师588名,同时在广西工会APP中设立法律维权模块,为职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普及工会法律知识,打响“一小时法律服务圈”的品牌。2021年至今,全区工会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法律援助案件33件,受益人66人,涉案金额179万元。
广州市总工会
注入“新”活力展现“新”担当
“我是送快递的,现在单位不承认跟我有劳动关系,我该怎么办?”快递员小杨拨通了广东省广州市总工会职工热线。详细了解情况后,广州市总工会免费为小杨提供法律援助,委派工会律师代理争议案件。有了工会“撑腰”,小杨的诉求获得了法院支持,压在他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小杨成功维权的案例是广州工会深入开展“尊法守法·携手筑梦”公益法律服务行动的一个缩影,充分展现职工娘家人的责任担当。
广州市总工会认真落实全国总工会统一部署,以学习宣传贯彻《工会法》为契机,突出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不断为工会法律服务注入“新”活力,持续打造“广州样本”,让广大职工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专业支撑,组建律师团队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2022年1月,广州市总工会成立第四期广州市工会法律服务律师团,并创新设置产业工人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等6个专业组。依托工会律师团专业力量,广州市总工会打造了囊括法律宣传、法律咨询、法律培训、法律援助、争议调解等“五位一体”的工会法律服务体系。行动期间,广州市总工会成立服务分队11个,组织线上线下开展《工会法》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等法律政策宣传226次,提供法律咨询4795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1497份。
——党建引领,打造旗舰平台拓展全领域法律服务。广州市总工会强化党建引领,与市司法局、市律协联动,在广州工会法律服务中心创新建立“两站一岗”法律服务旗舰平台,即市法律援助服务示范工作站、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法律援助工作站和党员律师法律服务示范岗,由劳模律师、党员律师为劳动者提供劳动、民事、商事、刑事、行政等全领域法律咨询和援助服务,有效缓解了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确认劳动关系、追索报酬和职业伤害赔偿等维权难题。行动期间,共开展“法治护航”“女职工维权服务月”“暖新”法律服务、劳动用工法律风险“体检”等专项行动22场,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法律援助服务258件。
广州市总工会还联合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推动成立全国首家新业态劳动者权益监测服务保障中心,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只需用手机扫码即可登记求助,今年来已跟踪解决诉求61宗。广州市总工会联合广州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专场法律咨询服务活动,健全完善“劳动仲裁+工会”“法院+工会”劳动争议三方联调、诉调对接工作机制,指导区总工会在区法院挂牌设立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工作站,指导成立“普法骑士”志愿服务队等,创新推进维护产业工人合法权益工作。
成都市总工会
多措并举为公益法律服务行动提质增效
四川省成都市总工会作为首批“尊法守法·携手筑梦”公益法律服务行动全国总工会直联点之一,持续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公益法律服务行动,不断增强公益法律服务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实效。
——开辟工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成都市总工会切实履行法律法规,制定了《成都市工会法律援助办法》及实施细则等配套文件,组建了拥有近百名执业律师的成都工会律师团,实现法律援助“应援尽援”。近3年来,受理职工法律援助案件3576件,为职工挽回经济损失3038.35万元。
——开展劳动法律监督,预防化解劳动领域风险隐患。成都市总工会配合行政部门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参与检查企业3000余家,涉及职工近20万人。开展“法治体检”劳动用工法律风险排查行动,共走访企业2950家,发现风险问题102处,提出整改措施89项,为企业提供劳动用工法律咨询169次,帮助企业建立健全劳动关系矛盾预防化解机制16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