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公益法律服务促进会喜迎二十大专题活动
涉法涉诉信访工作包含了对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接待、化解、评议和终结工作,促进会及中心贯彻关于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的6+1中央文件精神,做实做好涉法涉诉信访工作,在上述四个工作领域上深入探索,形成了稳定、成熟的工作模式,具体包括:
退役军人权益维护工作,包括日常接待、心理服务及咨询、退役军人权益培训宣讲工作,退役军人权益维护心理服务及心理专家咨询,按照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部署要求,促进会拓展服务领域,探索退役军人维护合法权益、化解矛盾新途径,在2019年初启动该项工作,组织“三师一
矛盾调解
律师参与代理申诉案件是一项公益性法律服务工作,对不服政法机关法律处理意见,在申诉程序中表达诉求的,促进会委派律师,听取申诉人诉求,评析申诉事项,有针对性地做好释法析理、提出处理建议、引导申诉等工作,促进案件得到依法公正处理访。具体任务是:对原案件处理正确的,帮助申诉人准确理解政法机关依法作出的法律处理意见;
促进会于2018年8月主动与市信访办、司法局联系,积极参与北京市信访矛盾化解工作,经三方协商,联合建立专门工作机构,即北
北京市公益法律服务促进会
北京市公益法律服务促进会是致力于首都社会矛盾化解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2016年由北京市社工委认定为市级枢纽型社会组织,现有单位会员87家,个人会员20名,设有二级专业委员会11个。2019年被北京市民政局评定为5A级社会组织。促进会参与的退役军人权益维护和疑难案件攻坚项目获2020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项目。促进会获评2020年度首都学雷锋志愿服务“最佳志愿服务组织”荣誉称号。
北京市公益法律服务与研究中心
中心坚持合法性、中立性、专业性和公益性原则,统筹组织和搭建第三方社会力量参与涉法涉诉信访工作平台,利用专业能力及社会公信力优势参与涉法涉诉信访的接待、化解、监督、终结等工作,引导信访群众依法反映诉求,劝导信访群众息访服判,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提高司法公信力。
社区治理法治化创新工作委员会
金融风险防控专业委员会
社会矛盾调处研究中心
家事专业委员会
会员单位房地产法学会召开中介社会责任表彰会
北京市北方律师事务所公益风采
促进会公益心理课堂
北京普盈律师事务所为中老年提供公益法律服务
北京普盈律师事务所开展模拟法庭为青少年普法
大道行政法援助与研究中心召开志愿者培训会议
今后对于涉法涉诉案件不满而采取信访形式讨要说法的当事人,将可以得到律师的免费法律服务。中央政法委昨天印发《关于建立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制度的意见(试行)》(下称《意见》),要求全面建立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律师今后将帮助信访人对案件进行分析。如果发现案件确实存在错误或瑕疵,律师将可以向政法机关提出处理建议,政法机关要及时进入法律程序解决。
北京市公益法律服务促进会和市律师协会联合组织开展北京市公益法律服务“十百千”人才建设工作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高四级退休法官,从事民事审判工作30余年。2015年10月经法院聘任为家事庭特邀调解员,并加入北京市第三方公益法律服务研究中心,在市政法委的指导下完成多起评审评议案件,发挥对法律知识熟知与适用的特长,认认真真审查每一件上访涉诉案件,耐心细致的倾听当事人的陈述,目的就是搞清事实,依法办案。为法院的多元化调解、信访、评审工作,做出了努力,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以及当事人的认可。
北京隆平律师事务所律师,北京市律师协会公益法律事务与法律援助专业委员会委员,专长领域包括婚姻家庭、劳动争议。因化解工作业绩突出,在促进会指导下设立以其本人姓名命名的“李险峰信访矛盾化解工作室”,从事促进会工作包括日常接待、预约接待、评议、化解。
郑红,北京市东元律师事务所,执业20年,专长领域为民事律师业务,从事促进工作包括日常接待、预约接待、评议、化解。
专家类型:法学专家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专长:经济法;破产法
专家类型:心理咨询师单位: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专长:心理咨询师二级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担任促进会专家委员,从事促进会工作为评议工作。
北京市公益法律服务促进会主办您是第252560位访问者
促解纷移动端是一款面向社会C端用户的纠纷解决平台,其主要适用于处理个人、商业、社会等领域内的纠纷问题,用户可以通过移动端直接进行操作,无需复杂的流程可快速填写【纠纷调解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