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解除的,例如合同出现不可抗力因素,造成合同无法履行的,合同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解除合同要行使合同解除权,那么民法典中怎样正确行使合同的解除权?
《民法典》已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民法典》通过以下规定确定了“合同解除权”这一制度。
解除合同分为法定解除和约定解除,约定解除是指:
1.双方协商一致的前提下,可以解除合同。
2.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解除合同的事由发生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
法定解除是指在有以下几种情况发生时,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以持续履行的债务为内容的不定期合同,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是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对方。
合同解除是有一定期限的,当事人应当在解除期限内提出,否则会失去解除合同的权利。
具体的解除期限有约定时从约定,没有约定按照规定,既无约定也无规定时,则自解除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解除事由之日起计算一年的期限,或者经对方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不行使的,该权利消灭。
当事人一方依法主张解除合同的,应当通知对方。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通知载明债务人在一定期限内不履行债务则合同自动解除,债务人在该期限内未履行债务的,合同自通知载明的期限届满时解除。对方对解除合同有异议的,任何一方当事人均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解除行为的效力。
当事人一方未通知对方,直接以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方式依法主张解除合同,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该主张的,合同自起诉状副本或者仲裁申请书副本送达对方时解除。
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请求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请求赔偿损失。
合同因违约解除的,解除权人可以请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主合同解除后,担保人对债务人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仍应当承担担保责任,但是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综上所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各式各样的合同行为,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发现对方存在违约行为时,要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