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化的深入,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而近几年网络暴力事件频发,让被网暴者陷入应激、创伤之中,甚者导致被网暴者的死亡。
2022年1月24日,刘学洲因悲惨的人生经历与网络暴力交织选择自杀;2023年1月23日,粉头发女孩郑灵华,在持续半年的网络暴力与维权后不幸离世,她的社交媒体页面停留在住院积极抗抑的更新;2023年2月底,北大三女对话上野千鹤子的视频带来巨大的热度,随之而来的是对视频博主激烈的讨伐甚至谩骂,这些网络暴力屡见不鲜。
网络暴力的成因
网络暴力指个体或群体做出某些线上行为,对其他个体或群体的福祉构成攻击,导致他人在身体、心理等各方面受到伤害。那么为什么会发生网络暴力呢?
1暗黑人格与情绪宣泄
每个群体中都会有“暗黑人格”的人,这样的人冷血、自私、缺乏共情、道德感弱,没有兴趣建立真诚的关系,喜欢激起他人的情绪反应,或操纵他人的看法,激起矛盾、对于煽风点火、他人的痛苦乐在其中。
2网络的放大性与情绪极化
同时当网络中出现对立的声音时,经过讨论后,反而会在某个倾向上继续发展最终变得极端。一项研究调查发现,人们在网上走向极端的可能性是现实中的两倍。根据认知失调理论,对于理解完全相反的两种观点,需要更多的认知资源,而极端的声音认知成本少,情绪冲击更为强烈,在对骂纷争中,我们会感到自己和群体的紧密联系,产生归属感。读书会成员小g提到“在互联网中有各种各样的人,当一个人在发言时往往能得到许多和你持同样看法的人的支持,这种一呼百应的感觉无疑使他对自己的想法更加深信不疑,从而丢掉了理性的思考。当几波这样的人在网络上相遇时,往往针锋相对,网络暴力也随之产生了。”
3旁观者卷入
网络暴力中,至少存在三种角色:施暴者、受害者和旁观者,旁观者在网络暴力中占据重要地位,往往决定着事态的走向和发展。网络暴力开始时,大部分人往往只是“旁观者”,他们是如何转变为施暴者的呢?
4流量的操控、煽动
群体网络暴力的发生过程复杂而多变,就好像在现实生活中,发生了争执会吸引看客,人们天然会被冲突吸引,当冲突、情绪变为流量密码时,有的人为了赚取流量,往往炒热带有明显对立矛盾的话题,并且在两边煽风点火,这无疑加剧了网络暴力的严重程度。
读书会成员D提到“一张照片,一段音频,一段视频,都可以展示事情的一方面,可以聚焦观众的注意。但照片可以p图,音频可以剪辑,视频可以合成,对于资本和流量而言,这就是最好的吸引注意力的方法,这也是容易引发人们争执的时候,是网络暴力的高发情况。单纯文字的表达局限,语言理解的不同思维,热点事件的片面展示,人们认为的正义,随口一说的发泄与指责,资本流量的操纵,这都是引起网络暴力的原因。”
我们如何应对?
网络生活俨然成为我们生活的重要一部分,若害怕网络暴力而拒绝网络社交难免因噎废食,也不现实,那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网络暴力呢?
1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2积极寻求心理帮助
当遭受到恶意言语攻击,自身已无法应对时,要积极寻找身边可利用的资源,寻求亲朋好友或者专业心理工作者的帮助,找到可以给自己提供支持的力量。积极求助本身就是一种能力,也是关爱自己,有智慧的表现。
3不因噎废食,也保护好自己
4警惕从旁观者变为施暴者
成员小g:“我们在网络中要想保护自己,应该要保持理性的思考,不应轻信非官方的发言而盲目发表观点。在自己遭遇暴力时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在看到引战拱火的言论或他人被网暴时应当举报。”
Yolo:“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我们逐渐生活在信息茧房中而不自知,我们被隔绝在真实广袤的世界之外,这样虽然让我们减少了很多认识复杂世界的痛苦,但是却慢慢使人思想僵化,以为我们生活的、见到的就是真实的世界,而这种狭隘的思维无疑也催化了网络暴力的发展。”
5在广度和深度中寻求平衡
成员青松:“不要迷失在广度的世界,我们或许需要深思如何找到一个锚,让自己生活的重心保持稳定,也让自己在网络的浪潮里面,行事与现实生活统一。”
Yolo:“我觉得我们还是要多结交现实生活的朋友,多见识不一样的人与事,也许刚开始走出自己原有的舒适圈会很痛苦,但是我很想模仿“我思,故我在”,说出一句“我痛,故我在”,走出舒适圈是痛苦的,但是这样我们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认识真实的世界,我觉得一定的痛苦更能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自我的存在。”
参考:
1.网络暴力,为什么层出不穷?——看理想
2.马来西亚自杀的少女:他们用投票结束了她的生命|人为何会在网络上集体作恶?——knowyourself
3.撕逼、人肉、网络暴力......网上戾气越来越重,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knowyourse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