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界人士认为,规范平台权力,多方参与协商是关键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周倩
阅读提示
记者获悉,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积极推进多方共同协商、共同监管,努力形成由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的平台规则。
工资被扣千余元,外卖员申请法律援助
2020年1月,在某平台马驹桥站点工作的一名专送骑手陈某,因罚款当月工资被扣掉1100元。送一单才挣几元,被扣了这么多钱,陈某觉得不公平。在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公益律师的帮助下,陈某决定去申请劳动仲裁。然而,在陈某跟站点透露了自己要去申请劳动仲裁之后,站长威胁如果去申请仲裁,会被平台封杀。这让陈某十分担心,迟迟没有采取行动。2020年3月至6月,陈某每月持续被扣款,到2020年6月8日,其工资被扣款将近5000元。
2020年7月10日,义联公益律师为陈某提供了法律援助,申请了劳动仲裁。经过仲裁庭审理后,2020年12月1日,陈某收到了仲裁裁决书,裁决书确认陈某与一家物流公司存在劳动关系,并要求该公司于裁决生效之日起7日内支付陈某被克扣的工资4540元。
“我在这个站点干了两年,没看见劳动合同长什么样,每天考虑的就是准时率、差评和接单量。跑一单收入7.5元,每月全勤是8元。如果准时率没达到99%以上的话,每单两角钱的奖金就没有了。”外卖骑手小张说,平台对超时处罚很严格,超一秒扣一半收入。在这样的“激励”机制下,逆行、闯红灯甚至发生交通事故就在所难免。
与外卖骑手遭遇不同,网约车司机也有自己的苦恼。网约车司机李先生向媒体反映,平台强制要求司机交599元押金安装记录仪,这本来是为了保护司乘双方权益,但他被乘客投诉后,平台不听他辩解,甚至不调取车内监控录像,直接对他进行扣分处理。
因平台管理存在诸多不规范行为,平台从业者的劳动权益如何保护引起社会重视。那么,平台通过何种方式对从业者进行管理?
被算法精准“算计”的“半分钟”
“你会发现技术的进步好像并没有让人生活得更好,科技的便捷是永远赶不上甲方的需求的,当你完成了现在的任务量,永远会有不断涌现的新需求。它不断地把人陷入内卷的道路当中。”陈龙说。
由4分钟到半分钟,算法之下,平台不断追求高效率。为了高效率,外卖员不得不去抢这半分钟,随之其面临的职业风险就会上升。据2019年上半年上海市快递外卖行业交通事故情况公布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上海市共发生涉及快递、外卖行业各类道路交通事故325期,造成5人死亡、324人受伤。
在某众包APP上,记者看到对骑手的管理规则包括“取消规则”“超时规则”“帮买帮送规则”“优选规则”“异常场景处理规则”等共计22项,每项规则分列具体的标准和规范,对骑手仪容仪表、配送操作规范、奖惩措施等有精细的要求。
平台规则如何建
7月22日,人社部等部门发布的《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指出,直接涉及劳动者权益的制度规则和平台算法,要充分听取工会或劳动者代表的意见建议,将结果公示并告知劳动者。工会或劳动者代表提出协商要求的,企业应当积极响应,并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资料。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劳动者申诉机制,保障劳动者的申诉得到及时回应和客观公正处理。
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黄乐平认为,不管作为用人单位还是仅仅作为合作方,平台都不应该单方决定权利义务。在平台规则制定过程中,平台要保障劳动者的知情权,在充分听取工会或劳动者代表的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制定有关公平就业制度、最低工资和支付保障制度以及休息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增强对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倡导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