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吉林省回应群众期盼,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各项民生实事项目推进有序。
一个个民生承诺变成一件件民生实事,百姓的幸福指数也进一步得到提升。
“构建15分钟医保服务圈”
在长春市二道区东惠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很多居民从附近赶来办理业务,在15分钟的路程范围内,就能办理医保业务,快速又方便。
“拧”紧百姓家中的“安全阀”
“安装了这个报警与切断阀联动系统真的太好了,以后我们就可以放心了,也更有安全感了。”长春市某面馆李老板开心地说。
今年以来,省住建厅多措并举,推动瓶装液化气居民用户“阀管”改造、餐饮等用户报警切断装置加装。制定“阀管”改造清零行动方案,编制改造技术、器材选型基本要求等手册,全面排查,建档立册,计划推进,多渠道筹措资金,宣传引导用户主动改造。
110条客运班线公交化
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在交通出行领域的新需求、新期待?
近年来,省交通运输厅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推进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
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开通公交化改造线路1237条,长春市与所辖外6县(市、区)及吉林、舒兰、辽源、伊通、长岭已开通城际公交,长春市一小时经济圈城际公交网络已基本形成。
延边、白山、通化等地以市州为中心,基本实现了地区至所辖县市的公交化改造。
各县市积极推进县域内公交化改造,满足城乡居民均等化的公交出行需求,双阳区、延吉市、乾安县等12个县市已率先实现全域公交。
今年,吉林省将开通110条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路线,目前,已经改造91条。
公交化改造线路以票价低、班次多、服务好的优势吸引了大量客流。据统计,公交化改造后,票价平均降低20.8%,发车班次增加31.3%,客流量增加32.2%,企业效益明显好转,从业人员收入得到了保障,有效激发了客运市场活力,实现了政府、企业、社会、乘客多赢的良好局面。
法律援助“百千工程”让服务看得见、摸得着
2024年,吉林省法律援助工作已经连续开展14年,被列入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任务和民生实事。
自“百千工程”开展以来,吉林省法律援助机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在全省建立1100个法律援助联络点,向基层延伸法律援助服务,让更多需要获得法律援助的特殊群体,就近就便获得法律援助。
近日,东丰县拉拉河镇法律援助联络点负责人联系东丰县法律援助中心称,白某某与子女发生赡养费纠纷需要法律援助。
据了解,白某某现年75岁,双目失明,无劳动能力,无固定收入,生活不能自理,需专人照护。但五名子女互相推诿,无人履行法定赡养义务,也拒绝支付赡养费。
接到求助信息后,东丰县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带队来到白某某的住所,现场立案受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老人的五个子女意识到,赡养老人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为人子女的法定职责和义务。最终,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下,五名子女与白某某达成了赡养调解协议,协议内容完全实现了老人的诉请,真正做到了“调如所请”。
老人白某某激动地说:“法律援助制度和政策是真正给老百姓排忧解难、为民办实事呀!”
深化便民、利民、惠民措施,“百千工程”为群众提供了更优质、高效、便捷的法律援助服务。
截至7月末,全省共建立1210个法律援助联络点,全省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万余件,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法律援助服务,让法律援助服务看得见、摸得着。
向水而行生态惠民
盛夏,从四平市的南北河到东辽河,从招苏台河到西辽河两岸,从承载乡愁的家乡河湖,到穿村入屯的千百溪流,涓涓碧水在沃野田畴间迤逦穿行。
今年以来,吉林省各地向水而行,加大农村污水治理力度。
多元化推进污染防治。延吉市小营镇五凤村,投资644.79万元,采用集中收集转运方式处理农村生活污水。通过农村污水治理工作,五凤村的农村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污水乱排乱放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环境整治再发力,和美乡村焕新颜。安图县明月镇龙林村,针对人口少,居住分散情况,采取制度管控模式治理农村生活污水。
规民约、红黑榜,以及“积分超市”兑换制度,充分调动村民保持环境、清洁环境的积极性,结合河长制常态化监督“四乱”滋生,真正实现了“三基本”的成效,使整个村、屯、河湖沿岸变得干净整洁,焕然一新,充满生机。
截至7月底,2024年已新增完成515个行政村的生活污水治理(管控),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为助力地方解决资金难题,省生态环境厅筹集中央及省级资金7055万元,优先支持一批条件成熟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并推动10个项目纳入中央及省级储备库,总投资约1.25亿元。
“互联网+明厨亮灶”守护学生舌尖上的安全
厨房分区明确,厨具、菜品摆放井然有序……通过“云上巡查”,吉林省校外供餐单位厨房在全天候监管中,这也让用餐单位安心、放心。
吉林省采用校外供餐单位送餐的学校有292家,日供餐量约40万份,约占在校用餐学生总数的1/10。
从2019年开始,吉林实施“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截至目前,学校食堂和校外供餐单位100%完成。
升级改造后,可有效解决原材料管控不到位、加工环境不卫生、“三防”设施不规范等制约校园食品安全的重点问题,保障在校师生饮食安全。
通过“互联网+明厨亮灶”升级改造,构建“7x24”小时“云上巡查”系统,有效缓解基层监管力量不足的压力,解决“重点监管谁、主要监管什么”等问题,推动实现由传统监管模式向数字化监管模式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