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备赛集训期间,陆延青副校长看望并鼓励团队。他提到,我校创新创业团队一定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为信念,树立远大目标,把握时代特征,将创业梦与中国梦紧密结合,在创业的过程中找准自身定位,在为国家和人民创造价值的同时实践自己的梦想,以实际行动响应总书记的号召。
南京大学高度重视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将大赛与产、教、学、研深度融合,在全部八届比赛中均斩获金奖,充分展现了南大师生的创新创业活力和风采,突显了南大在创新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成果,也彰显了南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创新成效。
项目名称:明雀——让甲乙方合作更明确
组别:本科生初创组
团队成员:王翛、丁子仪、陈文杰、符清妍、蔡亦鹏、陈冲、DanqingZhou、ZongchengLi
指导教师:汤扬、孔德圣、李武军
推荐院系:匡亚明学院
项目简介:
明雀聚焦“连接客户的数字协作空间”,重新定义了对外交付的方式,率先开拓国内外对外链接型SaaS产业链蓝海。明雀SaaS系统面向专业服务领域行业用户,垂直打造一站式管理工具的解决方案,满足服务公司的内外协同管理需求。
项目名称:生命“原”泉——生命科学领域上游原料专业供应商
组别:研究生成长组
项目成员:童坤、李浩冉、汪晋、黄磊、肖潇、张晨琳
指导教师:张艳、李兴华、朱青、魏志
推荐院系:化学化工学院
申基生物由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毕业生童坤、黄磊,肖潇共同成立,是一家围绕核苷、核苷酸、诊断用抗原抗体等核心原料进行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的高科技企业,先后进入了IVD、mRNA、CGT等产业的上游核心原料领域,已经建立优质的关键共性技术平台,为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申基的研发和工艺技术在细分领域内可达到国内前二,世界领先。公司荣登南京市培育“独角兽”企业榜单。
项目名称:触膜未来——智能设计新型柔性透明聚酰亚胺材料
组别:本科生创意组
项目成员:何恒驰、张鼎周、万理、李佳俊、于小渔、唐一鉴、伊力塔拜尔·居来提
指导教师:谢劲、朱成建、韩杰
南京大学透明聚酰亚胺团队基于近年来手机市场的技术潮流之一——柔性屏手机的产业链,聚焦生产环节中受国外卡脖子的透明聚酰亚胺(CPI)膜材料,利用计算机学科交叉优势,结合全新工艺,实现了高性能CPI膜的自主研发,补足产业链国产替代缺口。团队产品获行业龙头公司、下游显示厂商等的试用及质量认证;同时团队与下游的多家准上市公司,行业龙头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意向及购买意向合同,有望在手机市场中取得进一步的突破。
项目名称:南集智创-AI自动化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工具
项目成员:徐浩航、陈威宇、刘乘杰、王博言
指导教师:杜力、杜源、曹汛、施毅
推荐院系: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南京大学南集智创团队致力于解决长期以来模拟集成电路设计难、设计自动化程度低的产业难题,缓解我国模拟集成电路行业人才稀缺,中小企业用人成本高的局面,助力我国模拟集成电路产业的飞跃式发展。为此,团队依托集成电路与人工智能领域的交叉技术创新,打造了一款基于机器学习算法与电路专家经验的模拟集成电路敏捷设计辅助工具。
项目名称:源虻未来——餐厨垃圾全量资源化领跑者
组别:创意组
团队成员:李梦瑶潘名好程明今薛天怡王昱博程祥李智平崔晓涵董路楠徐姝婕蔡嘉聪孙逸容谢元诚
指导教师:袁增伟
推荐院系:环境学院
黑水虻生物转化是实现中小城镇餐厨垃圾就地资源化的适用技术,但养殖粗放、污染严重、缺乏专业设备等问题,造成无法大规模应用。源虻未来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台黑水虻转化全自动设备,使餐厨垃圾中有机组分转化率≥95%,生物蛋白产率≥25%,虫粪产率≥15%。技术设备被评为“十四五”时期国家“无废城市”建设先进适用技术,在全国9省10市建立了22个技术服务试点,取得显著成效。
项目名称:面向微型显示的Micro-LED驱动-显示集成技术
团队成员:孟琬青沈昊亮程童王鑫宇兰欣徐宇航傅玉祥于志浩庄喆李涛涛张丹沈雪卜云帆陈菲刘蕾
指导老师:王欣然刘斌陶涛李丽窦蓉蓉
项目聚焦于新型显示领域,颠覆性的提出了由二维半导体TFT和Micro-LED融合的AR透明直显的技术路线,目标为元宇宙世代终端构建最优显示方案。目前已经实现透明微显示原型机,部分成果发表于Nature及其子刊、IEDM,获得中国光学十大进展奖,被写入国际Micro-LED技术路线图,形成引领世界的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