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奋进七十载同心筑梦新怒江丨聚法治之力筑平安之基要闻

平安,民之所盼、发展之基。怒江州成立70年来,全州政法机关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立足边疆、民族的特殊州情,锚定“打造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提升示范区”的目标,坚持系统思维,突出问题导向,全力以赴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争一流,全州社会大局持续平稳可控,社会治理能力得到显著提升,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怒江辨识度的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新路径。全州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调查连续多年排名全省前列,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排名全省第一;2023年度平安建设考评排名全省边境州市第一。

打造“五心”网格,提升社区治理效能

为了选优配强网格力量,和谐社区配备A、B角网格长,由社区党委书记、社区民警担任,同时选聘优秀党员、社区干部、公益性岗位人员等担任网格员,助推网格化管理工作,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泸水市和谐社区网格员晓梅介绍自己的日常工作:“我们网格员每天在社区走访巡逻,平时收集居民的基础信息和他们反映的问题,排查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宣传国家政策法规等,发现问题就通过怒江网格App上报给网格长,配合做好调解工作。”

和谐社区警务室民警和芸和社区网格员们一起陪社区居民排练节目。

同时,和谐社区民警还积极组织社区网格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网格员在基层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上报信息的能力,并鼓励网格员将学习到的好政策、好方法宣讲给社区群众,通过网格员的示范引领,更多的社区群众加入到社区建设中,基层凝聚力不断增强,邻里关系越来越和谐。

“我们和谐社区划分了44个网格,选聘了50个网格员。自从有了网格和网格员,社区开展工作越来越方便,有什么事也能及时反映解决。”泸水市公安局西城派出所和谐社区警务室民警和芸说,通过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做到了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网格,真正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和谐社区落地开花,社区居民体会到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如今,在网格员和社区民警的共同努力下,社区治理环境得到了提升,百姓们的日子也越过越舒心。“我的儿子和女儿外出打工,我一个人在家,社区的网格员随时来看望我,解决生活难题,太感谢他们了。”社区居民翁玛妞深切地说道。

2022年,我州政法机关全力推进精准、扁平、高效、实战、智能的网格化管理工作,网格化管理基本架构和运行机制初步形成。经过一年的探索实践,2023年,我州政法机关围绕打造红心、暖心、放心、精心、齐心的“五心网格”,组织实施强化党建引领、创新优抚奖励、强化科技赋能等5个方面24项具体举措,推动网格成为干部联系群众的重要通道、收集社情民意的灵敏网络和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有效平台,网格事件处置办结率达99.92%,97%的事项在村(社区)一级得到有效解决。

法律援助暖人心,无偿服务解民忧

法律援助是国家建立的无偿提供法律咨询、代理、辩护的法律服务。怒江州司法局聚焦人民群众的司法诉求难题,聚焦弱势群体的司法公正,大力开展法律援助,积极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有力地帮助了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弱势群体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彰显了社会公平正义。

泸水市民段美琴因为家庭原因需要打官司,但是由于经济条件困难,无法承担聘请律师的费用,就在她最迷茫困惑的时候,她的朋友告知她怒江州司法局有免费的法律援助服务,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免费指派律师帮忙解决法律诉求。

农民工群体讨薪法律援助。

“我当时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怒江州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大概用了十来分钟,工作人员审核完材料后就给我指派了免费的法律援助律师。”段美琴说,整个官司打下来,尽管没有花一分钱,律师还是心系群众,用无私的付出,专业的水平打赢了官司,维护了她的合法权益,这让她很感动。

为了满足困难群众不断增长的法律援助需求,怒江州法律援助中心做到“应援尽援”,面对边疆少数民族弱势群体共办理法律援助10291件,解答法律咨询18723人次,代书4560份。中心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专项整治“安薪行动”,办理涉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145件。全州公证机构共办理公证5000余件。3个鉴定机构共受理司法鉴定案件1000余件。坚持人民律师为人民的服务理念,为社会特殊群体提供免费法律服务5000余件。实现300个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充分发挥法律服务在普法宣传、法律援助、化解纠纷和保障村集体、居民合法权益,法律风险防控的积极作用。

“玛腊”调解化纠纷,绘就怒江新“枫”景

“玛腊”在傈僳语中是”嫂子“的意思,在傈僳族群众居住地区,嫂子有较高的威望,发生家庭矛盾时,一般都会听取嫂子的意见。2021年9月,泸水市人民法院称杆法庭,充分发挥“玛腊”和蔼亲切、平易近人的优势,成立“玛腊”调解室,帮助邻里乡亲们调解矛盾纠纷,深受傈僳族群众欢迎。

“玛腊”调解员赵学瑛是称杆乡本地人,熟悉当地民风民俗,精通汉语、傈僳语,平时为人热情,做调解员之前在街道上摆摊做生意时,就经常帮助别人化解矛盾纠纷。当上调解员以后,全程参与家事案件的处理,用民族语言向当事人释法明理,解开当事人心结。

“玛腊”调解员赵学瑛在泸水市人民法院称杆法庭调解纠纷。

“我喜欢调解这份工作,我想尽自己的努力为老百姓化解矛盾纠纷,让邻里乡亲更加和谐,调解工作还能让老百姓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过程当中更加省时省力省钱。”赵学瑛说作为一名“玛腊”调解员感到很自豪。

“玛腊”常驻法庭,能够更高效地调解案件,“玛腊”调解员搭起了当事人与法官之间的桥梁,老百姓切身感受到诉讼的便利,不用为语言表达、文书书写等问题而烦恼,保障了弱势群体打得起官司,基层群众深感法治温暖,更加信任法庭。“我们有事的时候,比较愿意找‘玛腊’赵学瑛,找她调节矛盾,我们不害怕,而且我们也非常信任她。”称杆乡赤耐乃村村民李花才妈说。

“玛腊”调解员+法官的组合穿行在辖区村村寨寨,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田间地头、百姓门口,努力维护乡土人情,助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截至目前,泸水市人民法院称杆法庭已聘请了13个“玛腊”调解员,累计参与调处矛盾纠纷326件,调解成功210件,调解成功率为64%。我州积极打造“玛腊”调解司法品牌,助力矛盾纠纷多元化化解,践行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玛腊”调解工作经验被最高人民法院推介为人民法庭建设典型案例,并作为全国调解大会交流材料。

70年来,怒江州政法工作步履铿锵,展望今朝,发展图景波澜壮阔、大有可为。全州政法机关将紧紧围绕打造红心、暖心、放心、精心、齐心的“五心网格”为抓手,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怒江实践,坚决捍卫政治安全,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怒江,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怒江政法铁军,为推动全州边疆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政法力量。

THE END
1.满足群众法律需求,公共法律服务在身边为进一步做好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近日,盘龙区司法局茨坝司法所联合茨坝街道重工社区,在昆重新生活区小花园开展“法律援助惠民生·关爱残疾人合法权益”宣传活动,切实增强群众法治意识以及依法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活动悬挂宣传横幅,设立法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NTI0NTk0Ng==&mid=2650661605&idx=2&sn=9d00eb036fa32108c73ee2cf5cd953fa&chksm=86e06d5bfe01049998dd87a57e40a50e27ba42d5b815800bcce452880ac941255a83da75c347&scene=27
2.河北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第五期发布31.无极县总工会以能级协商为抓手,促行业和谐发展 十二、参与劳动争议调解和职工法律援助 32.保定市总工会开启法律服务线上“预问诊” 十三、劳动法律监督“一函两书” 33.沧州市总工会协同推进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一函两书”工作 34.保定市莲池区总工会“三位一体”打造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样板 http://wx.hbgrb.net/ghpd/202411/t20241127_267344.html
3.园区总工会工作计划范文(多篇)四.积极构建工会大维权大帮扶格局。继续推进工会职工(服务)帮扶中心建设,着力构建“帮困、维权、服务”三位一体的帮扶工作格局,积极开展困难救助、就业扶助、求学帮助、法律援助、职工医疗互助等活动,努力为职工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健全困难职工档案、帮扶工作信息管理制度,推动帮扶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https://www.jsycf8.com/zhishizongjie/290949.html
4.乌海市乌达区总工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宣传活动内蒙古中工网讯 近日,内蒙古乌海市乌达区总工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宣传活动,并邀请法律援助工作站专业律师为广大职工、农民工等提供相关法律咨询,依法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活动现场发放《工会法》《女职工劳动保护》《工资集体协商条例》《保障农民工工资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资料300余份。 https://www.workercn.cn/34289/202203/08/220308101110171.shtml
5.农民工权益维护工作措施12篇(全文)在我国,土地实行社会公有制,作为土地所有制的表现形式,土地所有权对应的存在国家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两种形式。土地征收是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向国有土地的转移,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批准,并给农民集体和个人补偿后,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转变为国家所有的行为。土地征收是保障国家公https://www.99xueshu.com/w/filexa2fx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