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济条件:申请人的家庭收入不足以支付诉讼费用或者法律服务费用。具体的收入标准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条件会有所不同。
2.案件性质:申请人所涉及的案件是民事、行政或者刑事案件。在刑事案件中,如果被告人可能面临死刑,或者是未成年人、盲人、聋人、哑人,无论其经济条件如何,都有权获得法律援助。
3.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申请人需要证明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需要法律援助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法律援助中心提供的法律援助可申请事项涵盖了多个方面,旨在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这些事项包括但不限于:
1.请求国家赔偿的案件;
2.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案件;
3.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案件;
4.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案件;
5.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案件;
6.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案件;
8.因家庭暴力、虐待、重婚等,受害人要求离婚及人身损害赔偿案件;
9.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因经济困难没有聘请律师的案件;
10.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案件;
11.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案件;
12.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案件;
13.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未成年人,或可能被判处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案件。
尽管法律援助的覆盖面广泛,但也有一些特定情况下,法律援助中心将不予提供法律援助。这些情况包括:
1.因申请人的过错责任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而引起的民事诉讼或刑事自诉案件;
2.因申请人过错而引起的行政诉讼案件;
3.申请人提供不出涉讼案件的有关证据而且无法调查取证的案件;
4.可由行政机关处理而不需通过诉讼程序的事务;
5.案情及法律程序简单,通常无须聘请法律服务人员代理的案件;
6.已竭尽法律救济的案件;
7.申请人提供不出任何证明材料或出具虚假证明骗取法援的;
这些不予提供法律援助的情形旨在确保法律援助的合理使用,避免滥用法律援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