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福建泉州:提升“智慧政法”赋能“平安泉州”
央广网泉州6月16日消息“智慧政法”建设作为政法领域改革重要组成部分,其分量举足轻重。近年来,泉州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关于推进智能化建设和司法体制改革的部署要求,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坚持立足实战、试点先行,高标准统筹推进“智慧政法”建设,推动新时代“平安泉州”建设再上新台阶。
“E通政法”打破政法部门间信息壁垒
如今,在泉州,各政法单位办案人员借助“E通政法”,即可轻松完成在线查阅案件材料、电子卷宗迅速流转等业务。
面对种种难题,泉州市委政法委决心向科技要效率,积极探索创新,联合政法各家打造“智慧政法”新模式。在此背景下,泉州市“E通政法”应运而生,这也是全省首个打破政法部门间信息壁垒的网上协同办案与智能辅助平台。
区块链+法院实现案件线上一体化办理
2019年起,泉州法院建设了“电子证据区块链存证验证应用平台”,在全省率先将其应用在知识产权案件的审理上。2021年,泉州法院在此基础上推动互联网庭审系统活动的上链存证,以区块链不可伪造篡改、可追踪溯源和公开透明的技术特征,做好互联网庭审中质证材料和庭审录像的上链存证和核验。
2021年,泉州法院将辖区法院使用“福建法院统一送达平台”选择外勤达、短信送达、电子送达等多种方式的操作信息,自动信息上传到最高院“司法链”进行存证,并为审判管理和督察部门提供核验,确保送达流程信息真实准确。
“司法+征信”征信大数据推动“亲清护企”
借助征信大数据和金融科技技术能力,泉州市检察院牵头,在全省首开“司法+征信”绿色通道,构筑起“司法公信+金融征信+社会征信”三信合一的协同格局。在“司法+征信”机制下,检政企三方各司其职,整合盘活大数据,统合公共信用、金融信用及司法信用等多维度信用数据,为企业信用状况“精准画像”,为检察机关、金融监管机关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我们希望通过‘司法+征信’绿色通道,为企业描绘出‘精准画像’,让视诚信为生命线的企业既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又得到‘真金白银’的‘信用变现’。”市检察院有关负责人介绍。
“智慧警务”大数据助推“科技强警”
多年来,泉州公安坚定不移实施“科技强警”战略,积极推进“智慧警务”建设,基于公安大数据,依托“城市安全信息系统”积累和沉淀了一定的基础和优势。目前,我市已完成超21万路的智能感知设备联网建设,打造泉州高铁沿线、沿海岸线、各大交通枢纽、重点区域“空地网”全域防控、“海陆空”立体作战的“智慧天网”防控圈,建设规模、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为切实满足视频监控资源的实战需求,泉州市公安局在全国率先建成符合国标的多维感知传输专网,彻底解决早期治安监控系统标准不一、建而未联的瓶颈。目前,专网已升级为视频、人像卡口、车辆卡口、无线终端采集、停车场数据接入、4G图传等感知设备汇聚共享的多维感知传输专网,总传输带宽达百万兆,可支持百万路高清视频同时在线。
此外,以公安云计算平台和新一代公安信息网为基础,以公安大数据平台为支撑,“智慧警务”整合汇聚了1.3亿多条互联网社会数据、9亿多条公安业务数据、455亿多条物联感知数据、16PB视频监控数据,开展了“九系统一平台”社会治安智慧防控体系建设,实现重点领域、重点区域的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进一步推动警务模式和警务机制转型升级,逐步实现决策科学化、治理精准化、服务高效化的目标。
“互联网+”法援服务让法援服务“近”在指间
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法律援助服务,让数据多跑路、让百姓少跑腿,泉州市法律援助中心大胆突破传统工作模式,将信息技术与法律援助业务工作、便民服务和提高工作效能深度融合,近年来,泉州市法律援助掌上服务平台开通,打造集网上申请、网上审查、监督管理、援务公开于一体的泉州市“互联网+”法律援助服务模式。
据介绍,该服务模式的主要特点为“1235”。“1”指的是全市统一一个互联网平台系统,统一流程、统一格式、统一数据;“2”指的是两个平台,PC端平台和手机平台;“3”指的是三方便捷,即受援人、承办律师及法律援助工作人员三方共享运用系统的便捷服务;“5”指的是申请渠道、服务方式、流程操作、监管模式和数据共享等方面的新做法。
与传统的法律援助申请模式相比,泉州市“互联网+”法律援助服务模式增加网上申请、受理渠道,构筑线上线下一体、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法律援助网络,让群众不论远在乡野、近在城市,不论白天、黑夜,都能随时随地申请近在指间的法律援助服务。
在服务机制上,“互联网+”法律援助服务模式在全省率先推行就近异地受理机制。借助“互联网+”法律援助平台,群众可选择就近的法律援助机构办理任一法律援助事项的申请事务,各法律援助中心通过运用“互联网+”法律援助平台加强异地受理协作,进一步创新法律援助便民服务,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