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思修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人生观的核心是(A)

A、人生目的

B、人生价值

C、人生态度

D、人生理想

2世界观是人们对(D)的最根本看法和总和。

A社会

B人生意义

C自然界

D整个世界

3.人生观是(C)的反应。

A自我认识

B政治关系

C社会存在

D自然条件

4人生的目的是对(B)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

A人为什么发展

B人为什么活着

C人为什么工作

D人为什么努力

5.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人的人生对(D)的意义。

A自我与社会

B集体与社会

C自我与他人

D社会与他人

6人生的价值趋向是对(D)的意义。

A自我价值

B社会价值

C价值质量

D价值目标

7理想是人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D)的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想法。A实现豁然性B不可能性C超越客观性D实现可能性

8理想人的确立于(D)

A中年

B童年

C青年

D青年时期

9处于核心地位的理想类型(B)

A生活

B社会理想

C道德理想

D职业理想

10信念突出的本质特征(A)

A信”BTC真”D“”

11社会主义的核心是(A)

A为人民服务

B尊老爱幼C

12道德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为其服务的(D)

A政治制度

B文化传统

C传统习惯

D上层建筑

13道德核心问题是(C)

A物

B自然

C人

D社会

为人民服务低层次的要求(A)

A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毫不利己,专门为人

D人人为自己,上帝为人家

15反应阶级民族或社会利益的道德(B)

A狭义

B广义

C高尚

D法律规定

16在一定职业生活中所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准则的(D)

A职业规范

B职业行为准则

C职业守则

D职业道德

17我国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奉献社会)

18伴随道德认识所表现出来一种内心体验是(C)

A道德评价

B道德意志

C道德情感

D道德习惯

19法律主要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

20法律以(B)为基础。

A意志

B经济关系

C政策

D政治

24.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25.国家对个体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选择:

1、下列不属于我国的法律部门的是?(DP177)

A、宪法

B、经济法

C、婚姻法

D、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2、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根本保证是(CP187)A、共产党执政B、依法治国C、党的领导D人民当家作主

3、正确分析与处理法律案件,要抓住两个关键问题:(AC)

A、案件事实

B、犯罪的起因

C、正确运用法律

D、犯罪情节轻重

4、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有:(AP176)

A、阶级性

B、广泛的群众性

C、全面性

D、各阶级各阶层人民群众意志简单组合

5、司法的基本要求是:(ABCD)

A、正确

B、合法

C、及时

D、公正

6、行政执法的主体是:(ABCDP181)

A、国务院

B、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C、各级政府中享有执法权的下属单位

7、按照宪法的规定,下列情况既是公民权利又是公民义务的是:BDP214

A、遵守宪法和法律

B、劳动

C、获得物质帮助

D、受教育

8、程序法是规定保证权利和义务得以实现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目前我国的程序法主要包括(ABCDP236)

A、民事诉讼法

B、刑事诉讼法

C、行政诉讼法

D、仲裁法

9、下列哪些组织依法可以具有行政主体资格?(ABCDP181)

A、中国人民银行四川分行

B、税务所

C、国家共商行政管理局商标评申委员会

D、市政府行政复议办

公室

10、职业道德建设中堪称从业者立人之道”进德修业之本”的是(BP148)

A、爱护公物

B、诚实守信

C、文明礼貌

D、尊老爱幼

11、当事人对劳动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BP155)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A、10日

B、15日

C、30日

D、60日

12、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向城镇转移过程中,往往会造成一部分人处于失业状态,这种失业我们称之为(C

P158)

A、结构性失业

B、摩擦性失业C发展性失业D、周期性失业

13、处理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是(CP154)

A、和解

B、调解

C、仲裁

D、诉讼

14、为调整和规范人类社会生活三大领域,相应分别形成了(D)

A、生活道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

B、生活道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

C、社会公德、生活道德、职业道德

D、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15、对依法处理劳动争议的法定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P154)

A、当事人应先行协商,否则不可以申请调解和仲裁

B、当事人应先申请调解,调解不成才可以申请仲裁

C、对劳动争议当事人应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不服,才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THE END
1.法律基础知识概述法律体系法治原则合同法基础侵权责任法规意思一致:双方必须对待协议内容有相同或相近理解。 对价物品:至少一方承担义务,有时也要求另一方向承担相应补偿。 法律允许:该行为不违反任何禁止性的条款,比如刑罚条款等。 书面形式非必需但推荐使用书面格式以避免误解发生 合同类型 契约式契约 实际契约 https://www.1lhyh3ij.cn/ke-pu-huo-dong/398827.html
2.法律是如何制定的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和认可的。它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通过国家强制力保障https://www.findlaw.cn/wenda/q_46577660.html
3.法律基础知识概述法律常识法规解读司法体系什么是法律? 法律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利和义务而制定的规则。它通过立法、司法和行政的形式,对社会成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法律基本知识有哪些内容,首先要了解其概念及其在社会中的作用。 立法与司法体系 法律的制定过程称为立法,而执行法律的部门叫做司法机关。在这个过程中,立法机关根据社会需求出台https://www.gntpr.com/ke-pu-wen-zhang/78999.html
4.法律基础知识概述法律体系构成 法律体系是国家的根本法治原则,它由宪法、基本法律和其他普通法律等组成。宪法是最高的法律规范,规定了国家的政权结构、经济体制、社会制度以及公民权利和义务等基本关系。基本法律包括行政法、刑法、民商事法等,它们分别对行政行为、刑事责任和民事纠纷进行规范。而普通法律则是针对特定领域,如环境保护、税https://www.fikyjuyw.cn/tu-pian-zi-xun/51049.html
5.法律是由特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其中决定法律本质内容和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法律是由特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其中决定法律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是( )A.人口B.生产关系C.生产方式D.地理环境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https://www.shuashuati.com/ti/3050bd3dc34348b1aeacfc9ee4f4b3c8.html
6.判决书要包括什么内容,法律上的相关规定是什么判决书要包括什么内容,法律上的相关规定是什么 专业分析:判决书内容包括:(一)案由、诉讼请求、争议的事实和理由;(二)判决认定的事实和理由、适用的法律和理由;(三)判决结果和诉讼费用的负担;(四)上诉期间和上诉的法院。判决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 查看更多 https://www.64365.com/special/21837803/
7.牡丹江总工会民法典相关法律知识41 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43 一、办公室 1、公文种类主要有哪几种? 答:共15种。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 2、公文文种请示的概念及该文种应注意事项? https://www.hljgh.org.cn/Webmdj/View.html?id=9383752
8.法律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其中决定法的本质内容和发展解析:考查的知识点是:法律的决定因素。法律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产生于特定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基础之上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与人类生存相关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等。其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既是决定社会面貌、性质和发展的根本因素,也是决定法的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因此,正确答案是C。https://easylearn.baidu.com/edu-page/tiangong/bgkdetail?id=587c9f6b9b6648d7c1c746b9&fr=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