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性付清劳动者工资……”近日,在福建省厦门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服务中心,厦门市总工会派驻的调解员凌明明通过视频帮助外卖骑手吴森讨薪说“理”。
而在镜头外,一端是吴森,他刚送完上午的最后一单外卖,连线地点放在了路边的休息站内;一端是企业方代表,连线场所安排在位于厦门本岛外的办公室里。这场跨越岛内岛外三地的“云调解”历时不到半小时,用人单位代表就在线“云承诺”,愿意尽早支付拖欠的近1000元工资。
今年初,吴森在厦门一家外卖平台从事送餐服务,由于是“外卖新手”,平台派发的单量少,扣去租车费用和平台管理费用以后收入远远低于预期。在入职满一个月以后,吴森便提出了离职,用人单位则以“未提前30天提出离职”为由拒绝支付其在职期间的工资。
辗转几个月维权无门的吴森,最终找到了厦门市刚成立一年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服务中心求助。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服务中心作为福建省首家专门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实体化、综合性服务中心,由厦门市总工会、市人社局、市场监管局等27个部门共同建设,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案件受理、纠纷调解、法律援助等一站式权益保障服务。
日前,该中心推出了全国首个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信息化服务平台,平台搭载的权益保障公共服务首页、劳动用工备案、技能培训、维权保障和“益鹭保”等功能模块已正式上线。职工通过平台进入相应窗口,即可享受多部门合力搭载在云端的集成服务,吴森的“云调解”就是依托该平台在线进行的。
根据平台服务流程,职工提交劳动仲裁申请后将由工会专业调解人员进行对接,若职工或企业方无法到场,调解人员将在线沟通了解情况。调解成功的可直接签署调解协议,并交由仲裁机构对调解协议进行仲裁审查确认,最快30分钟内,职工便可以拿到由仲裁机构出具的调解书,尽可能把矛盾纠纷处置在早期、化解在线上,降低劳动者的维权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