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教育部消息,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根据通知,今年全国招聘特岗教师67000名。2022年,中央“特岗计划”仍面向中西部省份实施,重点向原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少数民族地区等地区倾斜;重点为乡村学校补充特岗教师,持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我国将新建八个国家大气本底站
据中国气象局消息,“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在胶东半岛、黄淮、四川盆地等区域选址新建8个国家大气本底站,实现16个气候系统关键观测区国家大气本底站全覆盖。
亚洲最大铁路枢纽客站开始服务旅客
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以下简称国铁集团)消息,经过4年的改扩建,6月20日,百年老站北京丰台站将以全新面貌开通运营,北京首都又添城市新地标。改建后的北京丰台站是亚洲最大铁路枢纽客站,将安排京广高速铁路,京沪、京九普速铁路等多条线路的列车始发终到作业,运营初期安排旅客列车120列。
经济观察
边塞小城阿尔山: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2014年开始,内蒙古阿尔山市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着力构建全域旅游格局,明水河镇等各乡镇及街道全部链接进旅游产业中。市里累计投入17亿元用于景区、博物馆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2021年全年接待游客224.23万人次,较2013年增长71.2%,旅游收入32.54亿元,较2013年增长107.3%。
东莞凤岗:油甘埔村“一村一品”实现华丽蝶变
油甘埔村是侨乡凤岗的发展缩影,油甘埔村位于东莞市凤岗镇东南部,与深圳龙岗交界。全村旅居海外华人华侨5000多名、归侨侨眷约300名,主要分布在马来西亚、苏里南、牙买加、法属圭亚那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据悉,油甘埔村积极探索,主动谋变,按照“一村一品”发展思路,紧扣生态宜居,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因地制宜打造“精致乡村”,实现华丽蝶变。
智慧城乡
浙江湖州:首创“工业碳效码”
近年来,湖州市积极探索“双碳”创新实践,以数字化技术赋能,助力全社会节能降碳。依托国网新能源云平台,首创“工业碳效码”,推出碳监测等核心模块构成的“一屏全览”碳治理平台,建成“一键办理”碳服务平台,并将“碳效码”的评价结果应用于绿色减碳技改、绿色金融服务、绿色工厂评价、亩均效益改革、绿电交易等。
辽宁彰武县开创出“以光锁沙”新模式
1952年,我国第一个固沙造林研究所在科尔沁沙地南缘的辽宁阜新市彰武县章古台镇建立,肩负起探索科学治沙的历史重任。在持续抓好防风治沙的基础上,近年来,利用丰富的光照资源,彰武县开创出“以光锁沙”新模式,不但实现了沙化土地治理,更输送清洁能源,成为辽宁中部城市群、京津冀的生态屏障和绿电基地。
社会民生
新余优质资源下沉助力分级诊疗
从市里下派医疗专家对接帮扶乡镇卫生院,是江西省新余市推出的一项利民举措。近年来,新余市持续从二级以上医院选派专家对接帮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助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西林:“三化”建设推动法律援助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双提升”
近年来,广西西林县准确把握《法律援助法》的新精神、新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民,大力推动法律援助服务网络立体化、申请渠道便捷化、案件监管制度化“三化”建设,奋力实现法律援助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双提升”。
郡县风情
侗族银饰:千锤百炼传承的非遗
银饰是侗族日常穿戴、特别是节庆必不可少的饰品,也是工匠千锤百炼、代代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古宜镇,吴共能在工作室比对两个刚刚做好的银镯(6月14日摄)。
镜鉴
杭州市径山镇:以基层治理撬动乡村运营助力乡村振兴
6月16日,由新华社指导、新华网和《小康》杂志社共同主办的全国乡村振兴高峰论坛在线举办。论坛中,主题为“解码浙江·乡村振兴”的圆桌对话,也同步在线上举行。会上,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党委书记沈萍以民主协商机制的基层治理模式助力乡村振兴为例做了解码。
(“郡县联播”综合新华网、人民网、辽宁日报、江西日报、中国小康网)